一种皮肤速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131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速切机,包括底座组件、切皮组件和压力组件;底座组件包括两块对立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皮肤样品的托板3;两个侧板上均设有下辊孔和上辊槽;切皮组件包括上辊17、下辊19,上辊17与下辊19之间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8而发生逆向转动;上辊17的表面设有刀片9,且上辊17可沿上辊槽上下运动;压力组件包括两个压块,两个压块内均内置有弹簧,弹簧底部设有弹簧压杆,两个弹簧底部的弹簧压杆用于与上辊17的两端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皮肤速切机,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皮肤样品的厚度,上辊17、下辊19之间的距离可自动微调,有效解决现有轧皮机中存在的皮肤样品切不断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速切机
技术介绍
烧伤植皮是治疗烧伤患者的常见方法。在医学上,由于个体之间的排异反应,对于深度烧伤的治疗,异体皮、异种皮等各种伤面覆盖物对缺皮伤面仅是短期保护,其最终目的是以自身皮细胞的繁殖生长来完成全部覆盖伤面。因此用尽量少的皮源实现最大限度地对伤面的覆盖,是目前医患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现有的植皮方法中采用较广的有植皮片切网法,该方法是在大张植皮片上,切若干个彼此大小相等、相互平行、交错排列的切口,横向拉开就如同一张网,将此网状皮片植 在伤面后,能保持伤面的一定弹性,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回复。目前,植皮片的切网常采用的轧皮机,其结构为两个直径相同的圆钢辊,两圆钢辊相互平行安装于一个支架上,上面的圆钢辊表面镶嵌有大小相等、相互平行、间距相等、相互交错排列的刀片,而且所有刀片外圆必须同圆。操作时,将切好的大张植皮片平铺于塑料板上,通过手摇柄转动上面有刀片的圆钢辊,并将铺有皮片的塑料板置于两圆钢辊之间辊轧,这样植皮片就被轧出与刀片排列相同的刀口,转动90°继续辊轧,轧切成小皮片;或用扩展刀片轧切植皮片,然后横拉皮片成网。但是由于取得的植皮片的厚度不均,而用于辊轧并装有刀片的两圆钢辊的间距一定,不能调整,因此在辊轧皮片时,会导致切不透的情况,即皮肤切口未被完全切开,植皮之前还需医生用手术刀作补充性切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植皮片切网所采用的轧皮机存在的两辊间距固定不能调整导致皮肤样品切割过程中存在切不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速切机,包括底座组件、切皮组件和压力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块对立设置的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第一侧板I与第二侧板21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皮肤样品的托板3 ;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上分别对立设置有下辊孔和上辊槽,且下辊孔位于托板3下方,上辊槽位于托板3上方;所述切皮组件包括用于切皮的上辊17、下辊19,上辊17与下辊19之间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8而发生逆向转动,上辊17的表面平行镶嵌有若干个同圆刀片9 ;下辊19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下辊孔内,上辊1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上辊槽内,且上辊17可沿上辊槽上下运动;所述压力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侧板I上的第一压块13、和位于第二侧板21上的第二压块18 ;第一压块13、第二压块18内均内置有弹簧,两个弹簧底部均设有弹簧压杆,所述弹簧压杆用于与位于上辊槽内的上辊17的两端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托板3的立板2 ;所述立板2位于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之间,且位于托板3下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刮板5 ;所述刮板5为弧形板,刮板5的一端通过顶针20固定于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上,另一端位于托板3上。所述刮板5上设置有用于刀片9穿过的刀槽,所述刀槽的位置与刀片9的位置对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皮组件还包括用于防止第一轴承16左右窜动的挡圈25 ;挡圈25套设于上辊17上,且位于第一轴承16的外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皮组件还包括若干个用于隔开刀片9的隔套6 ;所述隔套6位于相邻的两个刀片9之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皮组件还包括用于压紧刀片9与隔套6的锁紧螺母15 ;所述锁紧螺母15套设于上辊17上,且位于第二侧板21的内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力组件还包括用于将弹簧与弹簧压杆分别 锁在第一压块13、第二压块18内的封螺母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皮肤速切机还包括滚花销4、齿轮防护罩7、上辊防护罩12和防护把手14 ;所述滚花销4位于底座组件上,用于固定压力组件与底座组件;所述齿轮防护罩7位于齿轮8外侧;所述上棍防护罩12位于上棍17上方;所述防护把手14位于第一压块13、第二压块18上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皮肤速切机还包括用于带动下辊19转动的手动板手。本技术提供的皮肤速切机,通过压力组件对切皮组件施加压力,具体通过弹簧23、弹簧压杆10对上辊17施加压力,使上辊17可沿上辊槽上下运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皮肤样品的厚度对上辊17、下辊19之间的距离进行自动微调,从而有效解决现有轧皮机中存在的皮肤样品切不断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皮肤速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皮肤速切机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皮肤速切机,包括底座组件、切皮组件和压力组件。非工作状态时,压力组件为打开状态,此时皮肤速切机的结构如图I所示。工作状态下,将压力组件压下并压合于切皮组件上,此时皮肤速切机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A-A面剖视图如图3所示,B-B面剖视图如图5所示。具体地,如图1、2所示,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块对立设置的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第一侧板I与第二侧板21之间设有托板3,该托板3用于放置皮肤样品。如图1、2所示,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上分别对立设置有下辊孔和上辊槽,且下辊孔位于托板3下方,上辊槽位于托板3上方,保证下辊19位于托板下方,而上辊17位于托板3上方,从而可通过下辊19、上辊17的逆向转动,对位于二者之间的托板3上放置的皮肤样品进行切割。如图1、2所示,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托板3的立板2。所述立板2位于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之间,且位于托板3下方,从而从下方承载托板3。本技术中,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刮板5,通过刮板5能防止切割完成后的皮肤小片粘在刀片9上,即实现皮刀分离。如图5所示,所述刮板5为弧形板,刮板5的一端通过顶针20固定于第一侧板I、第二侧板21上,另一端位于托板3上。如图I所示,所述刮板5上设置有用于刀片9穿过的刀槽,即刀片9可穿过刮板5上的刀槽,对刮板5下方的皮肤样品进行切割,切割完成后打开切皮组件中,通过刮板5对皮肤小片的拦截,能防止切割完成的皮肤小片粘在刀片9上。如图I所示,所述刮板5上刀槽的位置应与刀片9的位置对应,否则会损伤刀片9。 如图1-4所示,所述切皮组件包括用于切皮的上辊17、下辊19。其中,下辊19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下辊孔内,上辊1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上辊槽内。通过上辊槽的设置,可以保证上辊17沿该上辊槽作上下运动,从而使得上辊17、下辊19之间的距离可调。如图I所示,上辊17的表面等间距平行镶嵌有若干个同圆刀片9,即上辊17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刀片9转动,即可对上辊17下方的皮肤样品进行切割。本技术中,如图1、3所示,上辊17与下辊19之间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8连接而发生逆向转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齿轮8包括两个啮合的上辊齿轮和下辊齿轮。上辊17的一端穿过第一侧板I的上辊槽并延伸至第一侧板I外与上辊齿轮固定连接。类似地,下辊19的一端穿过第一侧板I的下辊孔并延伸至第一侧板I外与下辊齿轮固定连接。即转动下辊19后,下辊齿轮亦发生转动,带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肤速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切皮组件和压力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两块对立设置的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1),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1)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皮肤样品的托板(3);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1)上分别对立设置有下辊孔和上辊槽,且下辊孔位于托板(3)下方,上辊槽位于托板(3)上方;所述切皮组件包括用于切皮的上辊(17)、下辊(19),上辊(17)与下辊(19)之间通过两个啮合的齿轮(8)而发生逆向转动,上辊(17)的表面平行镶嵌有若干个同圆刀片(9);下辊(19)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下辊孔内,上辊(17)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上辊槽内,且上辊(17)可沿上辊槽上下运动;所述压力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侧板(1)上的第一压块(13)、和位于第二侧板(21)上的第二压块(18);第一压块(13)、第二压块(18)内均内置有弹簧,两个弹簧底部均设有弹簧压杆,所述弹簧压杆用于与位于上辊槽内的上辊(17)的两端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丹李刚宫清李志海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