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98961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8:11
一种热交换器,由以下构件构成:在经由一个外部配管送入热介质的入口侧设置的入口箱体;在经由另外的外部配管送出热介质的出口侧设置的出口箱体;将入口箱体与出口箱体互相连通并层叠的多个传热管;以及设在该传热管的层叠方向一端侧、与入口箱体和出口箱体的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接合的侧板,其特征在于:在入口箱体和出口箱体的任意一个箱体的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形成爪部,该爪部被铆接在设在所述侧板的端部的第一凹部。以简便且稳定的品质提供具有较少凹凸的外表面形状的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空调装置等所使用的加热器芯等,特别是涉及在构成热交换器的箱体座板部件和侧板间的固定构造具有特征的。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车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传热管层叠型加热器芯(heater core),有如下结构连通有传热管的箱体座板部件、与沿着层叠的传热管组中配置在端部的传热管而设置的侧板被固定,以使在箱体座板部件的端部突出设置的爪朝向侧板弯曲。例如 ,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在设在作为箱体座板部件的芯板121的延伸部123被设在作为侧板的插片130上的夹持部131夹入的形态下,芯板121和插片130被固定。另外,还有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热交换器那样,作为侧板的插片4仅插入设在作为箱体座板部件的金属板5上的长孔11中即可,未设置有特别的固定构造。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6781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3534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从热交换器的组装操作的简便性、品质稳定性的观点而言,优选的是在侧板临时固定在箱体后,两者被钎焊等固定。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热交换器中,如专利文献I的图6所示,由于芯板121从箱体主体122的端面向外侧伸出,因此在加热器芯的外表面有可能产生台阶、凹凸。若存在这样的台阶、凹凸,则在加热器芯外表面缠绕防漏气用的密封件(垫圈)时,在密封件与加热器芯之间易于出现间隙,不仅密封件的防漏气效果变差,而且在空调单元壳体等狭窄的空间中收纳加热器芯时有可能会有不利的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以简便且稳定的品质提供具有较少凹凸的外表面形状的热交换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由以下构件构成在经由一个外部配管送入热介质的入口侧设置的入口箱体;在经由另外的外部配管送出所述热介质的出口侧设置的出口箱体;将所述入口箱体与所述出口箱体互相连通并层叠的多个传热管;以及设在该传热管的层叠方向一端侧、与所述入口箱体和所述出口箱体的所述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接合的侧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口箱体和所述出口箱体的至少一个箱体的所述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形成爪部,该爪部被铆接在设在所述侧板的端部的第一凹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入口箱体或者出口箱体的传热管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形成爪部,该爪部被铆接在设在侧板的端部的第一凹部,因此可以提供侧板不从箱体端面向外侧伸出而配置的、外形的凹凸较少的热交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爪部形成为从形成于所述入口箱体或者所述出口箱体的所述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的第二凹部突出。这样,使爪部从第二凹部突出的形状,由此通过用冲压的切割对原材料进行塑性加工,可以同时形成第二凹部和爪部,将剩余的切下部分作为废料废弃时的废料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的是第一凹部设在从所述侧板的板面垂直竖立而弯曲的所述侧板的端部。这样,第一凹部通过设在从侧板垂直竖立而弯曲的端部,侧板与箱体预组装时容易紧贴,可以有效防止钎焊固定时的接触不良。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入口箱体或者所述出口箱体由以下构件构成具有与所述传热管连通的孔并沿着所述层叠方向延伸的座板部件;沿着所述层叠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座板部件一起形成箱体的侧面的罩部件;以及形成箱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端面的帽部件。这样,通过箱体主要具有由座板部件、罩部件和帽部件构成的简单的构造,确 保在批量生产时制品的品质稳定性和组装操作的效率性。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爪部形成在所述座板部件上。通过侧板和箱体的座板部分经由爪部铆接,能够以紧凑的固定构造实现紧贴性较高的固定状态。另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座板部件上的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形成爪部,将具有第一凹部的侧板配置在所述传热管的所述层叠方向一端侧,将所述爪部铆接在第一凹部,其中,所述座板部件具有与层叠的多个传热管连通的连通孔,沿着所述传热管的层叠方向延伸并形成箱体的一部分。根据这样的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由于在形成箱体的座板部件的端部形成爪部,将具有第一凹部的侧板配置在传热管的层叠方向一端侧,将爪部铆接在第一凹部,因此,可以制造侧板不从箱体端面向外侧伸出而配置的、外形的凹凸较少的热交换器。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将所述爪部形成为从形成于所述座板部件上的所述层叠方向一端侧的端部的第二凹部突出。爪部形成为从第二凹部突出的形状,由此,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切削加工,可以同时形成第二凹部和爪部,能够将剩余的切下部分作为废料废弃时的废料量抑制到最小限度。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将所述侧板的端部弯曲并将第一凹部从板面倾斜竖立,使第一凹部压接在所述座板部件,之后将所述爪部铆接在第一凹部。通过将第一凹部以从侧板倾斜竖立的状态压接在座板部件,之后将爪部铆接在第一凹部,可以利用侧板的弹性复原力,将箱体的座板部件与侧板以提高两部件间的紧贴性的状态进行固定。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能够以简便且稳定的品质提供具有较少凹凸的外表面形状的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图I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芯,㈧是主视图,⑶是从㈧的左方的配管连接部侧观察的侧视图。图2示出将收纳图I的加热器芯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单元壳体分解的状态,(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3示出图I的加热器芯的侧板与座板部件的接合部分附近,(A)是进行铆接固定之前,(B)是进行铆接固定之后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示出图3 (B)的侧板与座板部件的接合部分附近,(A)是从侧板的正面侧观察的平面图,(B)是从(A)的右方的罩部件侧观察座板部件的透视侧视图。图5示出将图3的第一凹部压接在座板部件的工序,(A)是示出压接前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示出压接后的状态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I加热器芯 2密封件(垫圈)· 3、7配管连接部 4入口箱体 5传热管 6出口箱体 7温度传感器 8、9侧板 8a第一凹部 8b竖直设置部 8c、13a 肋 11座板部件 lla、llb 爪部 Ilc第二凹部 12罩部件 13帽部件 51上壳体部件 52下壳体部件 53收纳空间 54、55外部配管 56按压部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I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芯,(A)是主视图,(B)是从(A)的左方的配管连接部3、7侧观察的侧视图。在图I中,示出了在加热器芯I的外表面缠绕有防止空气泄露等防漏气用的密封件2的状态的加热器芯I。在加热器芯I的下侧设置有入口箱体4,该入口箱体4经由入口侧的配管连接部3导入热介质。入口箱体4内的热介质经过传热管5,转移至设在加热器芯I的上侧的出口箱体6,从出口侧的配管连接部7排出。多个传热管5沿图I的左右方向层叠,层叠的传热管5的两端被侧板8、9夹住。另外,在相邻的传热管5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热交换用的翅片。图2示出将收纳加热器芯I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空调单元壳体分解的状态,(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分解立体图。空调单元壳体由上壳体部件51和下壳体部件52构成,被收纳在设在上壳体部件51的加热器芯I的收纳空间53内。由于收纳空间53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优辉大野隆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