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炭及吸附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8116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有效吸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等活体内毒素的吸附炭、以及含有这样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的吸附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炭,总细孔容积为0.10~1.0mL/g,平均细孔直径为1.0~2.0nm,在1650-1800cm-1红外吸收带的吸光度为0.00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有效吸附活体内毒素的吸附炭、以及含有这样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的吸附剂。
技术介绍
已知,大部分活体内毒素在肠内产生、吸收后,转移到血液中,而成为导致脏器损伤的原因。通常,活体内毒素在肝脏中进行解毒,在肾脏中进行排泄。然而,在肾功能或肝功能下降的患者中,伴随这些脏器功能障碍,不能排泄活体内毒素而蓄积在体内,因此,有时呈现出尿毒症或意识障碍等严重的症状。随着以糖尿病为首的生活习惯病的增加,肾功能障碍或肝功能障碍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因此,代偿这些脏器功能的、将活体内毒素排除到体外的脏器代用仪器或治疗药的开发、抑制活体内毒素从肠内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治疗药 或食品的开发成为重要的课题。作为活体内毒素的去除方法,目前血液透析最为普遍,但基本上是基于分级法 *分画法)的去除,而难以去除吸附于白蛋白的活体内毒素或β2微球蛋白等能够成为病因的分子。此外,近年来,将血液透析的透析液净化再生后使用的透析治疗法和可穿戴式透析受到注目。为了普及这些治疗法,在血液透析时,需要一种有效去除从血液转移到透析液的活体内毒素的技术。顺便提及,口服给药用活性炭(吸附炭)作为药用炭等而收藏在日本药典中,用于如下目的在药物中毒时或食物中毒时,使毒性物质在消化管脏器中吸附,并以大便的方式排泄。并且,除了这样的药物中毒症状的解毒以外,如果给肾功能下降的患者施用活性炭,则不仅能够减轻对肾脏的负担,而且能够延迟血液透析导入期、减少透析频度。对于患者来说,血液透析在精神上、肉体上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大,而能够口服给药的活性炭制剂的优势非常大。作为这样的口服给药用活性炭制剂,已知如下制剂,所述制剂以石油浙青等浙青类或酚醛树脂为碳原料,利用不燃气体将其烧结而得到(参见专利文献I 7等)。这些活性炭制剂具有对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高、便秘等副作用少等优点,而在市场上销售例如商品名为“KremeZin( h H > ) ”(注册商标)的细粒剂、胶囊剂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公昭62-1161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2536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2-308785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4-244414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123673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6-36734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8-303193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 :Takeuchi M. et al. , Mol. Med 5 :393-4405(1999).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顺便提及,近年来,由于饮食生活的改变,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之类的新的源自食品的毒素被吸收到血中,这提示有导致各种脏器损伤的可能性(参见非专利文献I等)。于是,对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也期望利用活性炭制剂来吸附去除,但是 Kremezin (注册商标)等以往的活性炭制剂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吸附能力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以往的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吸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活体内毒素的吸附炭、以及含有这样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的吸附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探讨烧结条件,控制吸附炭的细孔结构等,得到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吸附炭,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如下。(I) 一种吸附炭,其总细孔容积为O. 10 I. OmL/g,平均细孔直径为I. O 2. Onm,在1650-1800CHT1红外吸收带的吸光度为O. 005以上。(2)根据上述(I)所述的吸附炭,其是在电炉中对碳原料进行烧结而得到的。(3)根据上述(2)所述的吸附炭,其中,所述碳原料为纯度90%以上的高纯度纤维素。(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吸附炭,其中,所述碳原料为纤维素微粒或纤维素无纺布。(5) 一种吸附剂,其含有上述⑴至⑷的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吸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活体内毒素的吸附炭、以及含有这样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的吸附剂。附图简单说明图I为示出实施例2的吸附炭的红外吸收光谱的图。图2为示出针对使用了实施例I及比较例I的吸附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吸附实验的结果的图。图3为示出针对使用了实施例4及比较例I的吸附炭的硫酸吲哚酚的吸附实验的结果的图。图4为示出针对使用了实施例2的吸附炭的氨的吸附实验的结果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炭的特征在于,总细孔容积为O. 10 I. OmL/g,平均细孔直径为I. O 2. Onm,在1650-1800(^1红外吸收带的吸光度为O. 005以上。总细孔容积可以适用Gurvitsch的法则,根据相对压力为O. 98时的液氮置换后的N2吸附量算出。此外,平均细孔直径可以由BET法比表面积及总细孔容积,根据下式算出。权利要求1.一种吸附炭,其总细孔容积为O. 10 1.0mL/g,平均细孔直径为1.0 2. Onm,在1650-1800CHT1红外吸收带的吸光度为O. 005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吸附炭,其特征在于,是在电炉中对碳原料进行烧结而得到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附炭,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料为纯度90%以上的高纯度纤维素。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附炭,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原料为纤维素微粒或纤维素无纺布。5.一种吸附剂,其含有权利要求I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有效吸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等活体内毒素的吸附炭、以及含有这样的吸附炭作为有效成分的吸附剂。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吸附炭,总细孔容积为0.10~1.0mL/g,平均细孔直径为1.0~2.0nm,在1650-1800cm-1红外吸收带的吸光度为0.005以上。文档编号A61K33/44GK102791275SQ20118001265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出口喜三郎, 木村孝夫, 樋口正人, 竹内正义 申请人:疾病吸附系统科技株式会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樋口正人木村孝夫竹内正义出口喜三郎
申请(专利权)人:疾病吸附系统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