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变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794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频变压器结构,其包括“工”形骨架、“EI”形铁芯和线圈,“EI”形铁芯分设于“工”形骨架的两端,线圈绕制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中间横梁,“工”形骨架的两端端架与线圈之间还分别设置有2mm厚的挡墙。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由于“工”形骨架的两端端架与线圈之间设置有挡墙,有效保证了绝缘效果,同时,将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6mm,能够确保初级端引脚与次级端引脚间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从而有效解决了爬电距离不够而造成高电压时易打火、拉弧、甚至高电压通过绕组或者变压器引脚进入到低压部分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频变压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电能的依赖程度的加深,变压器已经成为各种用电器不可或缺的部件。高频变压器由于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高频变压器的体积小,爬电距离不够,容易导致高频变压器在高电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打火,拉弧,甚至高电压通过绕组或者变压器引脚进入到低压部分的状况。轻则引起设备损坏,重则可能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提供能有效解决由于爬电距离不够,而造成高电压时易打火,拉弧,甚至高电压通过绕组或者变压器引脚进入到低压部分这一问题的高频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爬电距离不够而造成高电压时易打火,拉弧,甚至高电压通过绕组或者变压器引脚进入到低压部分这一问题,且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成本低廉,且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高频变压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具有如下构成该高频变压器结构包括骨架、“EI”形铁芯和线圈,所述的骨架为包括两端端架和中间横梁的“工”形骨架,所述的“EI”形铁芯中的“E”形铁芯固定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一端的端架上,“E”形铁芯的中间部分穿设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中间横梁,所述“EI”形铁芯中的“I”形铁芯固定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另一端的端架上,所述的线圈绕制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中间横梁,所述的“I”形铁芯的上设置有引脚,且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两端端架与所述的线圈之间分别设置有挡墙。该高频变压器结构中,所述的挡墙的厚度为2mm。该高频变压器结构中,靠近所述引脚部分所述的“I”形铁芯上包覆有第一绝缘胶带。该高频变压器结构中,所述的引脚包括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所述的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间的距离大于6mm。该高频变压器结构中,所述的线圈包括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所述的次级线圈绕制于所述的初级线圈外侧,所述的次级线圈为三重绝缘线绕制线圈。该高频变压器结构中,所述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胶带。该高频变压器结构中,所述的次级线圈外部设置有第三绝缘胶带。采用了该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由于“工”形骨架的两端端架与所述的线圈之间分别设置有2mm厚的挡墙,有效保证了绝缘效果,同时,将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间的距离设置为大于6_,能够确保初级端引脚与次级端引脚间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使得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有效解决了爬电距离不够而造成高电压时易打火、拉弧、甚至高电压通过绕组或者变压器引脚进入到低压部分这些问题。且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中铁芯、线圈、挡墙和引脚的装配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中的“EI”形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I所示,为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高频变压器结构包括骨架1、“EI”形铁芯2和线圈3。如图2所示,所述的骨架为包括两端端架11和中间横梁12的“工”形骨架I。如图3所示,所述的“EI”形铁芯2中的“E”形铁芯21固定于所述的“工”形骨架I的一端的端架11上。如图I所示,“E”形铁芯21的中间部分穿设于所述的“工”形骨架I的中间横梁12,所述“EI”形铁芯2中的“I”形铁芯22固定于所述的“工”形骨架I的另一端的端架11上。如图I及图2所示,所述的线圈3绕制于所述的“工”形骨架I的中间横梁12,所述的“I”形铁芯22的上设置有引脚4,所述的“工”形骨架I的两端端架11与所述的线圈3之间分别设置有厚度为2mm挡墙5,且靠近所述引脚4的“I”形铁芯22上包覆有第一绝缘胶带(图中未示出)。在一种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引脚4包括初级引脚41和次级引脚42,所述的初级引脚41和次级引脚42间的距离大于6mm。在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线圈3包括初级线圈31和次级线圈32,所述的次级线圈32绕制于所述的初级线圈31外侧,所述的次级线圈32为三重绝缘线绕制线圈。该初级线圈31和次级线圈32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胶带(图中未示出),还可在次级线圈32外部设置第三绝缘胶带(图中未示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解决由于高频变压器由于体积小,而导致爬电距离不够,造成高电压时候易打火、拉弧、甚至高电压通过绕组或者变压器引脚进入到低压部分这个问题,本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绕制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良一、在高频变压器骨架I的两端分别装有2mm厚的挡墙5,该挡墙5耐压6KV以上,耐温130°C。靠近引脚处的I部分铁芯22需要在其外侧包裹耐压IOKV的绝缘胶带,以提高绝缘效果。二、骨架I的初级端引脚41 (高压部分,一般为几千伏)与次级端引脚42 (低压部分,一般为36V以下)间隔大于6mm,确保初级端引脚41与次级端引脚42间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三、次级端线圈32 (低压部分)用耐压6KV以上的三重绝缘线绕制。同时在初级线圈32和次级线圈31间加绕耐压6KV的绝缘胶带。四、在次级端线圈32(低压部分)外部加绕耐压6KV的绝缘胶带。在高频变压器工作的时候,初级端电压一般可以达到几千伏,而次级端的电压通常为人体可触摸的安全电压(36V以下)。如果没有加设挡墙,当初级线圈中的电压达到6KV的时候,初级端的高电压可能会电离空气,通过铁芯传导到骨架下面的引脚上,会造成次级端的引脚电压升高,从而损坏用电设备,也可能会造成触电危险。为了有效防止铁芯导电,本技术采取了在骨架两端加装耐压6KV以上的隔离挡墙,增加线圈和铁芯之间的爬电距离,在铁芯靠近引脚的部分,即I部分缠绕耐压IOKV的绝缘胶带,增加铁芯与引脚间的爬电距离。当初级端电压达到6KV时,如果骨架的初级端引脚和次级端引脚没有足够的爬电距离,也会造成初级和次级引脚间打火。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方法1、在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间加装隔板,从而增加爬电距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骨架加工困难,成本高。2、可以通过去除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间的金属引脚来增加它们之间的爬电距离,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几乎不增加成本。因此,本技术采取了上述第二种方法。 由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同绕在一个骨架上,当初级线圈上的电压达到6KV时,初级线圈上的高电压可能会电离空气与次级线圈产生打火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将线圈改为三重绝缘线,这样大大增加绝缘效果。通常情况下初级线圈的匝数要较次级线圈多很多。因此从实用性和成本考虑,本技术中仅将次级线圈改为耐压6KV以上的三重绝缘线,并且在初级和次级线圈间加绕耐压6KV的绝缘胶带,以加大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间的绝缘效果。在次级线圈的外部加绕耐压6KV的绝缘胶带提高了高频变压器的整体绝缘效果。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改良,使得高频变压器的耐压大大增加,解决了高频变压器高压时候耐压差,易打火的问题,在增加很低的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了高频变压器的体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稳定性好的优势。采用了该技术的高频变压器结构,由于“工”形骨架的两端端架与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频变压器结构,包括骨架、“EI”形铁芯和线圈,所述的骨架为包括两端端架和中间横梁的“工”形骨架,所述的“EI”形铁芯中的“E”形铁芯固定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一端的端架上,“E”形铁芯的中间部分穿设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中间横梁,所述“EI”形铁芯中的“I”形铁芯固定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另一端的端架上,所述的线圈绕制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中间横梁,所述的“I”形铁芯的上设置有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形骨架的两端端架与所述的线圈之间分别设置有挡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磊沈阳朱世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甲太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