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8607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热交换器(5)和溶液腔(6),发生器(1)与冷凝器(2)通过通气管道连接,发生器(1)及冷凝器(2)与吸收器(3)相连,吸收器(3)设于溶液腔(6)内,且吸收器(3)环绕蒸发器(4)设置,吸收器(3)下端设有热煤进口(7),发生器(1)上设有驱动热源(8),发生器(1)下端设有驱动热源出口(1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采用热泵回收排汽余热后,可增加电厂对外供热能力,节约煤矿资源,并可减排相应的大气污染物和粉煤灰,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年可节约冷却用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属于锅炉余热回收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在纯凝エ况下的能源利用率通常低于40%,而在有抽汽供热的情况下能源综合利用率也不到60%,在损失的能量中,由低温循环水所帯走 的能量约占电厂总耗能的30%以上,如何充分高效的利用这部分能量将会对社会、环境、电厂带来巨大的利益。这些利益对社会来说可以増加人们的幸福和对政府的信任感;对环境来说可以节约燃煤、节约大量水,减少温室气体C02和NOX等有害气体以及粉尘的排放;对企业来说可以优化设备、降低成本,缓解现有供热机组供热不足的问题,满足更大的供热需求,为更大的供热面积提供热源,从而进ー步拓展供热市场。不仅使火电厂“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目标得到进ー步的保证,更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热泵回收排汽余热后,对于一台300MW亚临界机组来说,可増加电厂对外供热能力130. 59MW,相当于电厂每年可节约7. 05X104t标准煤,并可减排相应的大气污染物和粉煤灰,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毎年可节约冷却用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吸收器、蒸发器、热交換器和溶液腔,发生器与冷凝器通过通气管道连接,发生器及冷凝器与吸收器相连,吸收器设于溶液腔内,且吸收器环绕蒸发器设置,吸收器下端设有热煤进ロ,发生器上设有驱动热源,发生器下端设有驱动热源出ロ。由于设有热交換器,可将电厂余热加以回收利用,増加电厂的供热能力,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效益,并可以节约冷却用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前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发生器与驱动热源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电动调节阀。由于设有电动调节阀,使驱动热源随系统内需要,自动调节驱动热源的输入量。前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冷凝器上设有热煤出口和余热吸收管。由于冷凝器上设有余热吸收管,可以将蒸发用热量加以利用,提高了锅炉定排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效率。前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溶液腔下端设有溶液泵。前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蒸发器两端设有低温热源进口和低温热源出口。前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蒸发器下端设有冷剂泵,冷剂泵上设有余热吸收管。在所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溶液腔上设有自动抽气装置。在所述的这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中,自动抽气装置的通气管道口上设有真空泵。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有热交換器,可将电厂余热加以回收利用,増加电厂的供热能力,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的效益,并可以节约冷却用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设有电动调节阀,使驱动热源随系统内需要,自动调节驱动热源的输入量;由于冷凝器上设有余热吸收管,可以将蒸发用热量加以利用,提高了锅炉定排余热回收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系统图。附图中的标记为I-发生器,2-冷凝器,3-吸收器,4-蒸发器,5-热交換器,6-溶液腔,7-热煤进ロ,8-驱动热源,9-电动调节阀,10-热煤出ロ,11-溶液泵,12-低温热源进ロ,13-低温热源出ロ,14-冷剂泵,15-余热吸收管,16-自动抽气装置,17-真空泵,18-驱动热源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I :如图所示,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热交換器5和溶液腔6,发生器I与冷凝器2通过通气管道连接,发生器I及冷凝器2与吸收器3相连,吸收器3设于溶液腔6内,且吸收器3环绕蒸发器4设置,吸收器3下端设有热煤进ロ 7,发生器I上设有驱动热源8,发生器I下端设有驱动热源出ロ 18。发生器I与驱动热源8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电动调节阀9。冷凝器2上设有热煤出ロ 10和余热吸收管15。溶液腔6下端设有溶液泵11。蒸发器4两端设有低温热源进ロ 12和低温热源出ロ 13。蒸发器4下端设有冷剂泵14,冷剂泵14上设有余热吸收管15。溶液腔6上设有自动抽气装置16。自动抽气装置16的通气管道口上设有真空泵1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它是以蒸汽为驱动热源8与发生器I相连,溴化锂浓溶液为吸收剂加入吸收器3,水为蒸发剂加入蒸发器4,利用水在低压真空状态下低沸点沸腾的特性,提取低位余热源的热量,通过吸收器3回收热量并转换制取エ艺性或采暖用的热水,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权利要求1.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热交換器(5)和溶液腔¢),其特征在于发生器(I)与冷凝器(2)通过通气管道连接,发生器(I)及冷凝器(2)与吸收器(3)相连,吸收器(3)设于溶液腔(6)内,且吸收器(3)环绕蒸发器(4)设置,吸收器(3)下端设有热煤进ロ(7),发生器(I)上设有驱动热源(8),发生器(I)下端设有驱动热源出口(18)。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发生器(I)与驱动热源(8)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电动调节阀(9)。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器(2)上设有热煤出ロ(10)和余热吸收管(15)。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溶液腔(6)下端设有溶液泵(1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蒸发器(4)两端设有低温热源进ロ(12)和低温热源出口(13)。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蒸发器(4)下端设有冷剂泵(14),冷剂泵(14)上设有余热吸收管(15)。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溶液腔(6)上设有自动抽气装置(16)。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抽气装置(16)的通气管道口上设有真空泵(1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热交换器(5)和溶液腔(6),发生器(1)与冷凝器(2)通过通气管道连接,发生器(1)及冷凝器(2)与吸收器(3)相连,吸收器(3)设于溶液腔(6)内,且吸收器(3)环绕蒸发器(4)设置,吸收器(3)下端设有热煤进口(7),发生器(1)上设有驱动热源(8),发生器(1)下端设有驱动热源出口(18)。本技术从采用热泵回收排汽余热后,可增加电厂对外供热能力,节约煤矿资源,并可减排相应的大气污染物和粉煤灰,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年可节约冷却用江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文档编号F24D3/18GK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排汽冷凝热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吸收器(3)、蒸发器(4)、热交换器(5)和溶液腔(6),其特征在于:发生器(1)与冷凝器(2)通过通气管道连接,发生器(1)及冷凝器(2)与吸收器(3)相连,吸收器(3)设于溶液腔(6)内,且吸收器(3)环绕蒸发器(4)设置,吸收器(3)下端设有热煤进口(7),发生器(1)上设有驱动热源(8),发生器(1)下端设有驱动热源出口(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立宏王胜才王南江柏春光曹善辉丛永杰罗洪新白可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热电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