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449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梯,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其包括两根前支撑杆、两根后支撑杆、多个踏板,后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前支撑杆上端外侧,多个踏板等距分布在前支撑杆上,踏板的前端与前支撑杆铰接,其还包括一与踏板连接的踏板折叠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折叠后能不仅大大节省放置占据的空间;还进一步消除梯子左右摇摆的隐患,大大提高了操作者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作为担架、担架车、晾衣杆等装置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家庭、学校、敬老院等公共场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梯,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
技术介绍
梯子是常用的家用工具,通过它可以在人手不能触及的地方拿放物品或安装和拆卸各种装置等。市场上生产销售的梯子种类繁多,传统的梯子结 构较为简单,一般是由支撑杆和踏板组成,这种梯子的缺陷是梯子本身重量和体积较大,占用空降大;需要人力辅助或者是倚靠固定物才能使用,用力不当还会来回晃动,甚至倒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随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折叠梯,这些梯子能够省去人力的辅助,不依靠固定物单独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空间,但这些梯子折叠以后放置时还是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并且其功能较单一,无法用于为他方面,不能实现梯子的多功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进一步缩小占用空间,除了可以作为折叠梯使用,还可以作为担架、担架车、晾衣架等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包括两根前支撑杆、两根后支撑杆、多个踏板,后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前支撑杆上端外侧,多个踏板等距分布在前支撑杆上,踏板的前端与前支撑杆铰接,其还包括一与踏板连接的踏板折叠机构。本技术所述的踏板折叠机构包括一对纵向拉杆和一对横向拉杆,踏板后端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纵向拉杆;折叠时,前、后支撑杆重叠,每个踏板平铺在两根前支撑杆之间形成一个平面;所述两个后支撑杆之间焊接有上固定方杆和下固定方杆,当折叠梯打开时,最上方的踏板恰好搁放在上固定方杆上;横向拉杆活动连接在纵向拉杆和下固定方杆之间。为了加大后支撑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后支撑杆晃动,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所述的后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活动连接一外伸杆。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还包括两对支撑脚、四对第一加强拉杆和四对第二加强拉杆;每个支撑脚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前支撑杆上,下端连接万向滚轮;第一加强拉杆的一端固定在前支撑杆上,其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脚上。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还包括一晾衣架机构,所述晾衣架机构包括两根晾衣杆和两根支撑架,晾衣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后支撑杆上端;支撑架一端铰接在后支撑杆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晾衣杆上,支撑架带动晾衣杆自由转动,完全打开时,晾衣杆呈水平状态。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或者铰接的方式连接。本技术上述的方案中,隔板的数量和长、宽可以根据前、后支撑杆的长度和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的数量为5个,等距分布在两根前支撑杆之间,收起或折叠时,5个踏板刚好连成一块平板。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折叠后能不仅大大节省放置占据的空间;还进一步消除梯子左右摇摆的隐患,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安全性;另外,本技术还可以作为担架、担架车、晾衣杆等装置使用,实现一种物品具有多种用途,提高了折叠梯的利用率。本技术可广泛用于家庭、学校、敬老院等公共场所。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作为折叠梯使用的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作为担架使用的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作为担架车使用的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作为晾衣架使用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包括两根前支撑杆I、两根后支撑杆2、多个踏板3,后支撑杆2的上端铰接在前支撑杆I上端外侧,多个踏板3等距分布在前支撑杆上,踏板3的前端与前支撑杆I铰接,其还包括一与踏板3连接的踏板折叠机构。本技术所述上的踏板折叠机构包括一对纵向拉杆4和一对横向拉杆5,踏板3后端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纵向拉杆5上;折叠时,前、后支撑杆重叠,每个踏板平铺在两根前支撑杆I之间形成一个平面;所述两个后支撑杆2之间焊接有上固定方杆8和下固定方杆7,当折叠梯打开时,最上方的踏板3恰好搁放在上固定方杆8上;横向拉杆5活动连接在纵向拉杆4和下固定方杆7之间,所述后支撑杆的下端分别活动连接一外伸杆。当普通“人”字梯子使用时,操作者用手推开前支撑杆I或后支撑杆2,然后将外伸杆6放横,通过拉动纵向拉杆4和横向拉杆5将最上方的踏板与上固定方杆8接触,最终可达到踏板同时平放的功能,实现使用梯子的便捷性,消除左右摇摆的隐患,且提高了安全性;折叠时,有效节省了摆放空间。作为担架使用时,操作者可用手将外伸杆6调至与前支撑杆I持平,通过踏板折叠机构使踏板3变成一平面,最终可变成担架,能为需要用担架固定的伤者起到保护的作用。实现了梯子的多用性。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还包括两对支撑脚11、四对第一加强拉杆9和四对第二加强拉杆10 ;每个支撑脚11的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前支撑杆上,下端连接万向滚轮20 ;第一加强拉杆9的一端固定在前支撑杆上,其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拉杆10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拉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脚11上。作为担架车使用时,操作者用手将外伸杆6调至与前支撑杆I持平,将支撑脚11打至极限位置,最终可变成担架车,使得梯子在出现伤者(或需急救)的情况下能起保护(运送)作用,提高了梯子的利用率。如图4所示,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本技术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还包括一晾衣架机构,所述晾衣架机构包括两根晾衣杆15和两根支撑架16,晾衣杆15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后支撑杆上2端;支撑架一端铰接在后支撑杆上,其另一端铰接在晾衣杆上,支撑架带动晾衣杆自由转动,完全打开时,晾衣杆呈水平状态。在当晾衣架使用时,操作者可将晾衣杆15打至水平位置,将连接在晾衣杆15上的支撑架16的一端固定在前支撑杆I或后支撑杆2上,梯子即可变成晾衣架,大大提高了梯子的利用率。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果去掉其中的万向滚轮,本技术的操作者用手将外伸杆6调至与前支撑杆I持平,将支撑脚11打至极限位置,最终可变成硬质床铺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活动连接可以是转动连接或者铰接的方式连接。本技术上述的方案中,隔板的数量和长、宽可以根据前、后支撑杆的长度和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踏板的数量为5个,等距分布在两根前支撑 杆之间,收起或折叠时,5个踏板刚好连成一块长板。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包括两根前支撑杆、两根后支撑杆、多个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前支撑杆上端外侧,多个踏板等距分布在前支撑杆上,踏板的前端与前支撑杆铰接,其还包括一与踏板连接的踏板折叠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折叠机构包括一对纵向拉杆和一对横向拉杆;踏板后端的两侧分别活动连接纵向拉杆;折叠时,前、后支撑杆重叠,每个踏板平铺在两根前支撑杆之间形成一个平面;所述两个后支撑杆之间焊接有上固定方杆和下固定方杆,当折叠梯打开时,最上方的踏板恰好搁放在上固定方杆上;横向拉杆活动连接在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应急家用折叠梯,包括两根前支撑杆、两根后支撑杆、多个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前支撑杆上端外侧,多个踏板等距分布在前支撑杆上,踏板的前端与前支撑杆铰接,其还包括一与踏板连接的踏板折叠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启瑞石本改黄学翾陈力捷王波群唐拥林夏晶晶肖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