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164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包括壳体(13)和手柄(1),手柄(1)安装在壳体(13)上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手柄(1)内安装有柄内传动轴(2),其一端和曲轴(4)联接,曲轴(4)的通过轴承(6)安装在壳体(13)的上端,壳体(13)中段内设有塞锤(7),其顶部通过连杆(5)和曲轴(4)的中部联接;壳体(13)的下段安装有双弹簧振子,双弹簧振子的振子(8)的下端和工具件(16)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手持外动力工具不能实现高频振动击打功能的问题,轻便耐用,可以实现锤、铲、铆、锍、切、錾、凿等动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的电动振击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手持工具都是以实现旋转功能为目的,如电钻等,而缺少实现击打功能的电动工具。在需要锤、铲、铆、锍、切、錾、凿等动作时,通常是依靠人工来完成,或者是利用气动工具来完成,但气动工具只能作低频振动,无法实现高频的振动击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手持外动力工具不能实现高 频振动击打功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包括壳体和手柄,手柄安装在壳体上端的一侧,手柄内安装有柄内传动轴,其一端和曲轴联接,曲轴的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的上端,壳体中段内设有塞锤,其顶部通过连杆和曲轴的中部联接;壳体的下段安装有双弹簧振子,双弹簧振子的振子的下端和工具件连接。双弹簧振子由振子、振子套和弹簧组成,振子套呈桶形,其上下底面开孔,孔径和振子的直径相同,振子贯穿这两个孔,振子中部有一圈凸起的振子翼,振子上套有两个弹簧,分别位于振子翼的上侧和下侧。壳体下段的侧壁上开设有调整槽,用直径和调整槽宽度相同的调整螺钉将双弹簧振子固定在壳体内部。壳体中段内固定有筒套,塞锤安装在筒套内与其内壁滑动配合。曲轴和柄内传动轴之间通过离合器联接,离合器的控制开关设在手柄的左端下侧。壳体的下端和方形的锥壳连接,工具件穿过锥壳。 手柄的右端通过软轴和变频电动机连接,柄内传动轴和软轴中的传动内芯联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I.电动机产生的可变动力经软管传递到本工具的柄内传动轴,再传递给曲轴,曲轴将旋转的动力通过连杆转化为塞锤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动力,塞锤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冲击振子,从而使得振子带动工具件振动,以代替现有的用人力敲击工具件。2.采用双弹簧振子,固有频率高,振子能够快速的回到初始位置以接受下一次冲击,可以实现高频的振动。3.双弹簧振子在工具内的位置可以通过调整螺钉调节,调整振子和塞锤的相对距离,以适应电动机不同频率的冲击,获得低频重击或者高频轻击的效果。4.曲轴和柄内连杆采用离合器联接,这样可以保证力矩的平稳输入,并且可以通过离合器的开关来对力矩的输入作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要。5.壳体末端连接的锥壳为方形,在工作时可以靠在平面上,便于稳定工作端。6.采用软轴传送力矩,适用于不同的场地。7.通过更换工具件,调整频率及冲击距离,可以实现多种振动效果,以满足多种工作需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一,在筒形的壳体13的上端右侧安装有手柄1,手柄I内安装有柄内传动轴2,柄内传动轴2贯穿整个手柄1,其左端和曲轴4的右端通过离合器3联接,离合器3的控制开关15安装在手柄I左端下部。曲轴4位于壳体13的上段内部,其两端安装在壳 体13上的两个轴承6中。曲轴4的中段和连杆5上端连接,连杆5的下端和塞锤7连。塞锤7和在固定壳体13中段内部的筒套14形成滑动配合,塞锤7顶部有凹槽,凹槽内安装一根轴,连杆5的下端就套在这根轴上。在壳体13下段内安装有双弹簧振子,双弹簧振子由振子8、振子套9和弹簧10组成,振子套9呈桶形,其上下底面开孔,孔径和振子8的直径相同,振子8贯穿这两个孔,振子8中部有一圈凸起的振子翼17,振子8上套有两个弹簧10,分别位于振子翼17的上侧和下侧,振子8下端和工具件16连接。振子套8的外壁直径和壳体13的内壁直径相同,在壳体13下段的侧壁上开设有调整槽18,调整好振子套的位置后用直径和调整槽18宽度相同的调整螺钉12将双弹簧振子固定在壳体13内部。壳体13的下端和方形的锥壳11连接,工具件16穿过锥壳11。手柄I的右端通过软轴19和变频电动机连接,柄内传动轴2和软轴19中的传动内芯联接。工作原理启动电动机后,软轴19将电动机产生的力矩传递给柄内传动轴2,按下控制开关15,离合器3闭合,将力矩传递给曲轴4,曲轴4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杆5,连杆5带动塞锤7上下运动,塞锤7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撞击振子8,振子8和工具件16 —起上下振动。振子8和塞锤7的距离可以作调整,松开调整螺钉12后调整位置,再上紧调整螺钉12,这样就可以改变击打的力度,同时可以也可以通过调整可变速电动机转速,改变工作频率。权利要求1.一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包括壳体(13)和手柄(I ),手柄(I)安装在壳体(13)上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手柄(I)内安装有柄内传动轴(2),其一端和曲轴(4)联接,曲轴(4)通过轴承(6)安装在壳体(13)的上端,壳体(13)中段内设有塞锤(7),其顶部通过连杆(5)和曲轴(4)的中部联接;壳体(13)的下段安装有双弹簧振子,双弹簧振子的振子(8)的下端和工具件(1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双弹簧振子由振子(8)、振子套(9)和弹簧(10)组成,振子套(9)呈桶形,其上下底面开孔,孔径和振子(8)的直径相同,振子(8)贯穿这两个孔,振子(8)中部有一圈凸起的振子翼(17),振子(8)上套有两个弹簧(10),分别位于振子翼(17)的上侧和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壳体(13)下段的侧壁上开设有调整槽(18),用直径和调整槽(18)宽度相同的调整螺钉(12)将双弹簧振子固定在壳体(13)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壳体(13)中段内固定有筒套(14),塞锤(7)安装在筒套(14)内与其内壁滑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曲轴(4)和柄内传动轴(2)之间通过离合器(3)联接,离合器(3)的控制开关(15)设在手柄(I)的左端下侧。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壳体(13)的下端和方形的锥壳(11)连接,工具件(16)穿过锥壳(11)。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手柄(I)的右端通过软轴(19)和变频电动机连接,柄内传动轴(2)和软轴(19)中的传动内芯联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包括壳体(13)和手柄(1),手柄(1)安装在壳体(13)上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手柄(1)内安装有柄内传动轴(2),其一端和曲轴(4)联接,曲轴(4)的通过轴承(6)安装在壳体(13)的上端,壳体(13)中段内设有塞锤(7),其顶部通过连杆(5)和曲轴(4)的中部联接;壳体(13)的下段安装有双弹簧振子,双弹簧振子的振子(8)的下端和工具件(16)连接。本技术解决了手持外动力工具不能实现高频振动击打功能的问题,轻便耐用,可以实现锤、铲、铆、锍、切、錾、凿等动作。文档编号B25D11/00GK202528150SQ201220119409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丹宁, 汪建文, 郭彪 申请人:贵州科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频冲击式多功能电动工具,包括壳体(13)和手柄(1),手柄(1)安装在壳体(13)上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手柄(1)内安装有柄内传动轴(2),其一端和曲轴(4)联接,曲轴(4)通过轴承(6)安装在壳体(13)的上端,壳体(13)中段内设有塞锤(7),其顶部通过连杆(5)和曲轴(4)的中部联接;壳体(13)的下段安装有双弹簧振子,双弹簧振子的振子(8)的下端和工具件(1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彪汪建文李丹宁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科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