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9082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根茎类农作物的收获机械,特别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收获机。该马铃薯收获机,包括相连接的牵引部件和机架,机架下设行走装置,机架上安装有挖掘部件、输送分离机构、除秧机构和集条铺放装置,输送分离机构连接有传动部件。该马铃薯收获机,通过增设行距可调挖掘铲、薯土分离机构、薯秧分离机构、薯块集放装置,能够薯土分离、薯秧分离、薯块集条铺放,使明薯率大大提高,伤薯率大大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径类农作物的收获机械,特别涉及一种马铃薯收获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部分马铃薯的收获,还 处于手工或半机械化状态。所用机械较简单,作业效率低下,薯土分离不清,薯秧分离不清,收获后杂乱无章,明薯率偏低,伤薯、破皮严重。由于我国地形条件复杂,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马铃薯种植分散,造成种植模式各异。现有机型大部分行距不可调,造成其适应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行距可调,能够薯土分离、薯秧分离、薯块集条铺放、明薯率高、伤薯、破皮率低的马铃薯收获机。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包括相连接的牵引部件和机架,机架下设行走装置,其特征是机架上安装有挖掘部件、输送分离机构、除秧机构和集条铺放装置,输送分离机构连接有传动部件。该马铃薯收获机,挖掘部件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铲架,铲架上通过U型连接块安装有挖掘铲,铲架的横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镇压限深轮及圆盘刀,镇压限深轮、圆盘刀与铲架横梁分别采用U型、L型连接,镇压限深轮设计为与薯垄形状一致的梯形圆筒。输送分离机构包括输送分离筛,输送分离筛由凹凸形橡胶带与钢棍连接形成一环形栅格,输送分离筛通过驱动轴、涨紧轴、抖动轴、可调支撑轮及支撑轮支撑并旋转,驱动轴、涨紧轴和抖动轴通过传动部件带动,抖动轴上安装三个沿中心均布的滚轮。除秧机构包括位于驱动轴一侧的拦压栅和排径辊,排径辊与驱动轴相对旋转,排径辊下方设有侧输出装置和尾筛,尾筛是由若干齿形胶条构成的栅格环状结构,尾筛的旋转方向与马铃薯的滚动方向相反,尾筛固定于机架上,排径辊为橡胶辊,拦压栅为耙状且下敷橡胶。集条铺放装置包括通过螺栓和调整拉杆与尾筛相连接的集放架,集放架设计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状,集放架上安装有地轮,尾筛两侧及上面安装胶皮挡板一,集放架两侧安装胶皮挡板二,胶皮挡板二前面与胶皮挡板一搭接相连,胶皮挡板二下面沿地面运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马铃薯收获机,通过增设行距可调挖掘铲、薯土分离机构、薯秧分离机构、薯块集放装置,能够薯土分离、薯秧分离、薯块集条铺放,使明薯率大大提高,伤薯率大大降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马铃薯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挖掘部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输送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输送分离筛截面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除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尾筛栅格条截面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集条铺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牵引部件,2机架,3挖掘部件,4输送分离机构,5除秧机构,6传动部件,7集条铺放装置,8行走装置,9铲架,10挖掘铲,IlU型连接块,12镇压限深轮,13圆盘刀,14输送分离筛,15驱动轴,16涨紧轴,17抖动轴,18可调支撑轮,19支撑轮,20橡胶帯,21钢棍,22滚轮,23拦压栅,24排径辊,25尾筛,26侧输出装置,27胶皮挡板一,28胶皮挡板ニ,29集放架,30地轮,31调整杆,32压平轮,33齿形胶条。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ー种具体实施例。图I中,该马铃薯收获机,包括相连接的牵引部件I和机架2,机架2下设行走装置 8,机架2上安装有挖掘部件3、输送分离机构4、除秧机构5和集条铺放装置7,输送分离机构4连接有传动部件6。图2中,挖掘部件3包括安装在机架2上的铲架9,铲架9上通过U型连接块11安装有挖掘铲10,通过调整U型连接块11的连接位置,可对挖掘铲10位置及角度进行调整,铲架9的横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镇压限深轮12及圆盘刀13,镇压限深轮12、圆盘刀13与铲架9横梁分别采用U型、L型连接,镇压限深轮12设计为与薯垄形状一致的梯形圆筒。图3、4中,输送分离机构4包括输送分离筛14,输送分离筛14由凹凸形橡胶带20与钢棍21连接形成一环形栅格,输送分离筛14通过驱动轴15、涨紧轴16、抖动轴17、可调支撑轮18及支撑轮19支撑并旋转,驱动轴15、涨紧轴16和抖动轴17通过传动部件6带动,抖动轴17上安装三个沿中心均布的滚轮22。涨紧轴16将输送分离筛14涨紧于驱动轴15上,驱动轴15带动输送分离筛14旋转,抖动轴17在转动过程中,其上安装的滚轮22有规律地击打着输送分离筛14,使输送分离筛14产生抖动,通过调整可调支撑轮18的位置,使输送分离筛14与抖动轴17的距离不同,随之产生不同的振动幅度,以便适应不同自然条件下的土壤与薯的分离。图5、6中,除秧机构5包括位于驱动轴15 —侧的拦压栅23和排径辊24,排径辊24与驱动轴15相对旋转,排径辊24下方设有侧输出装置26和尾筛25,尾筛25是由若干齿形胶条33构成的栅格环状结构,尾筛25的旋转方向与马铃薯的滚动方向相反,尾筛25固定于机架2上,排径辊24为橡胶辊,拦压栅23为耙状且下敷橡胶。输送分离筛14带着马铃薯经过拦压栅23的梳理,将径杆喂入排径辊24,通过排径辊24的挤压与旋转,将薯、秧分离,马铃薯落入尾筛25,秧草落入侧输出装置26。图7中,集条铺放装置7包括通过螺栓和调整拉杆31与尾筛25相连接的集放架29,集放架29设计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状,调整拉杆31使其贴地面沿水平方向前进,集放架29上安装有地轮30,尾筛25两侧及上面安装胶皮挡板一 27,集放架29两侧安装胶皮挡板ニ 28,胶皮挡板ニ 28前面与胶皮挡板一 27搭接相连,胶皮挡板ニ 28下面沿地面运动。该马铃薯收获机,为了行距可调,我们将挖掘铲10的连接固定端设计成了 U型,再使用相应U型连接块11将其与铲架9固定;镇压限深轮12、圆盘刀13与铲架9横梁分别采用U型、L型连接,使其能够沿铲架9横梁移动。为了薯土分离,我们将镇压限深轮12设计成与薯垄形状基本一致的梯形圆筒,收获时,借助于挖掘铲10向下的压カ与拖拉机向前的牵引力,将薯垄上的土块轧碎并且松散了土壌与薯块,利于后期的薯土分离;我们还将橡胶带20与钢棍21连接,形成ー个绕驱动轴15、支撑轮19、抖动轴17旋转的环形栅格,通过调整抖动轴17与栅格的距离,来调整栅格的振动幅度,使带有薯土的栅格抖动着前进,从而实现了薯与土的分离,显著提高了明薯率。为了薯秧分离,而不伤害马铃薯,我们将排径辊24设计成橡胶辊,使其与驱动轴15相对旋转;将拦压栅23设计成耙状,且下敷橡胶。这样,当收获时,将排径辊24与驱动轴15的距离调至适合径杆喂入,驱动轴15与排径辊24相对旋转,涨紧轴16将钢条栅格涨紧于驱动轴15上,钢条栅格带着马铃薯经过拦压栅23的梳理,将径杆喂入排径辊24,通过排径辊24的挤压与旋转,将薯、秧分离,马铃薯落入尾筛25,进入集条铺放装置7,秧草落入侧输出装置26,通过侧输出皮带将其输送至薯沟中。为了提高明薯率,利于后期捡拾,降低伤薯率,我们设计了马铃薯集条铺放装置7,将尾筛25栅格设计成齿形橡胶链,且其旋转方向与马铃薯的滚动方向相反,两侧及上面增设胶皮挡板ー27。尾筛25后面紧跟着倒梯形集放架29,两侧敷有胶皮挡板ニ 28,胶皮挡板ニ 28与胶皮挡板ー 27搭接相连,下面沿地面运动。为了更好的使胶皮挡板ニ 28沿地面运动,我们下设地轮30,使其与地面的高度能够调节。为了降低伤薯率、破皮率,我们将橡胶带20设计成凹凸状,使钢棍21与固定销钉镶嵌其中;驱动轴15、涨紧轴16、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包括相连接的牵引部件(1)和机架(2),机架(2)下设行走装置(8),其特征是:机架(2)上安装有挖掘部件(3)、输送分离机构(4)、除秧机构(5)和集条铺放装置(7),输送分离机构(4)连接有传动部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收获机,包括相连接的牵引部件(I)和机架(2),机架(2)下设行走装置(8),其特征是机架(2)上安装有挖掘部件(3)、输送分离机构(4)、除秧机构(5)和集条铺放装置(7 ),输送分离机构(4 )连接有传动部件(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是挖掘部件(3)包括安装在机架(2)上的铲架(9 ),铲架(9 )上通过U型连接块(11)安装有挖掘铲(10 ),铲架(9 )的横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镇压限深轮(12)及圆盘刀(13),镇压限深轮(12)、圆盘刀(13)与铲架(9)横梁分别采用U型、L型连接,镇压限深轮(12)设计为与薯垄形状一致的梯形圆筒。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马铃薯收获机,其特征是输送分离机构(4)包括输送分离筛(14),输送分离筛(14)由凹凸形橡胶带(20)与钢棍(21)连接形成一环形栅格,输送分离筛(14)通过驱动轴(15)、涨紧轴(16)、抖动轴(17)、可调支撑轮(18)及支撑轮(19)支撑并旋转,驱动轴(15)、涨紧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强梁希成陈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乐陵市天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