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468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21:50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可拆式构件以及闩锁件。可拆式构件组装至机壳且具有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具有导引面与限位面。闩锁件活动地配置在机壳上且可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分别卡合或解锁于可拆式构件。闩锁件具有弹性单元,且限位单元位在闩锁件的移动路径上。当闩锁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弹性单元经由导引面导引而活动地移至限位面,以限位于第二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闩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闩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笔记本式计算机由于具备有轻、薄及便利携带等等特征,因此受到广泛的使用,而现有技术中笔记本式计算机上多半设有可拆卸的电池盒,以让使用者可选择性地拆卸电池进行替换、充电等等动作。然而现有技术中,电池盒与笔记本式计算机本身的结合结构为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电池插槽上设有一滑移式的推柄,以连动推移与该电池盒卡制的一卡合组件,进而达到拆卸、组装电池盒的目的。但如此的设计于笔记本式计算机的外壳的制程制作上必须增加许多繁复的对应组件,方可达到上述的推柄功能,为一十分耗费成本的设计,且当使用者要拆卸该电池盒时,其必定得利用双手的相互配合,方可做到推开该卡合组件以及将该电池 盒拆卸下或组装上的动作,于操作上便利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以单手即可对在电子装置内的可拆式构件进行拆装。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可拆式构件以及一闩锁件。可拆式构件组装在机壳上且具有一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具有一导引面与一限位面。闩锁件活动地配置在机壳内且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闩锁件位于第一位置时,闩锁件与可拆式构件相卡合,当闩锁件位于第二位置时,闩锁件与可拆式构件解除卡合关系。闩锁件具有一弹性单元,且限位单元位在闩锁件的移动路径上。当闩锁件从一第一位置朝向一第二位置移动时,弹性单元经由导引面的导引而活动地移至限位面处,以限位于第二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引面朝向第一位置,而限位面朝向第二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机壳具有一轨道,而闩锁件包括一本体、一弹性臂、一夹持部以及一突出部。弹性臂从本体延伸。夹持部活动地连接至轨道。突出部配置在弹性臂上且朝向可拆式构件延伸,其中弹性臂与突出部构成上述的弹性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闩锁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导引面抵压于突出部,以使弹性臂产生弹性变形,并使突出部沿着导引面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弹簧,连接在闩锁件与机壳之间。当闩锁件移至第二位置时,弹性臂从弹性变形恢复,且弹簧驱动R锁件朝向第一位置移动,而使突出部干涉于限位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拆式构件具有一卡合部,而闩锁件还具有配置在本体上的一卡勾。当闩锁件位在第一位置时,卡勾卡扣于卡合部,以将可拆式构件固定在机壳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拆式构件为一电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拆式构件适于在一方向移动,且此方向与闩锁件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部活动地连接至轨道,以于闩锁件的移动方向及与移动方向垂直的另一方向上作动。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藉由闩锁件的弹性单元与可拆式构件的限位单元的相互搭配,让闩锁件在解锁的过程中,仅将可拆式构件的局部推离机壳,而使可拆式构件与闩锁件仍处于干涉状态,以利使用者于下一动作时仍能以单手取出可拆式构件,进而提高电子装置于使用上的便利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I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IB是图IA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电子装置中可拆式构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I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电子装置中闩锁件的示意图。图5是图3的电子装置中闩锁件的弹性单元相对于可拆式构件的限位单元的移动示意图。附图标记100 电子装置110:机壳112:凹槽114:轨道120 :可拆式构件122:限位单元122a:导引面122b:限位面124:卡合部130:闩锁件131 :本体132 :弹性单元133 :弹性臂134 :卡勾135 :突出部137 :夹持部140 :推柄150 :弹簧LI :移动路径Pl :第一位置P2 :第二位置P3 :第三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IB是图IA的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电子装置中可拆式构件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A、图IB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一笔记本式计算机,其包括一机壳110、一可拆式构件120、一闩锁件130以及一推柄140。可拆式构件120例如是笔记本式计算机的电池,其组装在机壳110的一凹槽112内且具有一限位单元122。闩锁件130滑动地配置在机壳110内且在一第一位置Pl与一第二位置P 2之间移动,且推柄140滑动地设 置在机壳110上并连接至闩锁件130。闩锁件130具有面向可拆式构件120的一弹性单元132,其中当使用者驱动推柄140而使闩锁件130相对于机壳110滑动时,限位单元122位于弹性单元132的一移动路径LI上,且可拆式构件120的移动方向与闩锁件13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以在闩锁件130的移动过程中,藉由限位单元122与弹性单元132的相互作用,而让闩锁件130能对可拆式构件120进行拆装的动作。在此,本实施例以笔记本式计算机与其电池作为一较佳实施例予以描述,然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图3是图I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考图IA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当闩锁件130位于第一位置Pl时,闩锁件130与可拆式构件120相卡合,而当闩锁件130位于第二位置P2时,闩锁件130与可拆式构件120解除卡合关系。再者,当闩锁件130从第一位置Pl朝向第二位置P2移动时,弹性单元132会与限位单元122相互抵压,值得一提的是,弹性单元132亦会随着其沿限位单元122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弹性变形。当闩锁件130移动至第二位置P 2时,弹性单元132方会从与限位单元122相互抵压的状态解除,亦即此时弹性单元132会从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恢复至原未变形时的状态,并同时干涉于限位单元122,而使闩锁件130停留在第二位置P2。换句话说,弹性单元132会经由导引面122a的导引而活动地移至限位面122b处,以使闩锁件130被限位于第二位置P2。此举让使用者能先以单手驱动闩锁件130解锁可拆式构件120后,藉由可拆式构件120的限位单元122仍与闩锁件130的弹性单元132相互干涉,因而得以让使用者再以单手将可拆式构件120从机壳110上取出。如此一来,使用者便无需使用双手同时扳动闩锁件130与扶住可拆式构件120,因而使电子装置100于使用上具有较佳的便利性。图4是图3的电子装置中闩锁件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至图4,详细而言,闩锁件130包括一本体131,从本体131延伸的一弹性臂133与一^^勾134,配置在弹性臂133上且朝向可拆式构件120延伸的一突出部135,及位于突出部135与弹性臂133之间的一对夹持部137,其中弹性臂133与突出部135用以形成上述的弹性单元132的结构。卡勾134位于远离弹性臂133处,且其从本体131延伸并突出于机壳110外,而可拆式构件120具有对应此卡勾134的一^^合部124。当可拆式构件120组装至机壳110时(即闩锁件130位于第一位置Pl时),卡勾134卡扣于卡合部124,而使可拆式构件120能固定在机壳110上。再者,机壳110具有一轨道114,其例如是位于凹槽112内壁的板状结构。闩锁件130的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一可拆式构件,组装在该机壳上,且该可拆式构件具有一限位单元,该限位单元具有一导引面与一限位面;以及一闩锁件,活动地配置在该机壳内,且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该闩锁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闩锁件与该可拆式构件相卡合,当该闩锁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闩锁件与该可拆式构件解除卡合关系,该闩锁件具有一弹性单元,且该限位单元位在该闩锁件的移动路径上,当该闩锁件从该第一位置朝向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弹性单元经由该导引面的导引而活动地移至该限位面处,以限位于该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机壳; 一可拆式构件,组装在该机壳上,且该可拆式构件具有一限位单元,该限位单元具有一导引面与一限位面;以及 一闩锁件,活动地配置在该机壳内,且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该闩锁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闩锁件与该可拆式构件相卡合,当该闩锁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闩锁件与该可拆式构件解除卡合关系,该闩锁件具有一弹性单元,且该限位单元位在该闩锁件的移动路径上,当该闩锁件从该第一位置朝向该第二位置移动时,该弹性单元经由该导引面的导引而活动地移至该限位面处,以限位于该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导引面朝向该第一位置,该限位面朝向该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机壳具有一轨道,而该闩锁件包括 一本体; 一弹性臂,从该本体延伸; 一夹持部,活动地连接至该轨道;以及 一突出部,配置在该弹性臂上且朝向该可拆式构件延伸,其中该弹性臂与该突出部构成该弹性单元。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儒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