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严中明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6840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4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枇杷叶10-20g,麦冬10-20g,南沙参5-15g,桑叶5-15g,杏仁5-15g,薄荷3-10g,知母5-15g,蝉蜕3-10g,僵蚕5-15g,苏叶5-15g,浙贝母1-4g,甘草3-10g。本发明专利技术养阴润燥,疏散风热,祛风驱邪,且药源广泛,对人体无害,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效果显著,有效率达82.2%,良好为9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咳嗽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其证候特征。咳嗽、咯痰是本证的主要症状。由于病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则出现相应的症状和特征。外感引起的咳嗽、咯痰大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内伤所致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起病慢,病程长,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其各种症候如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痰湿蕴肺,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 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痰热郁肺,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本专利技术旨在探讨一种用于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即主治风热犯肺和燥邪伤肺。这种类型的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风热犯肺和燥邪伤肺(简称风燥伤肺)咳嗽为外邪袭肺,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 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且风为阳邪,久必化燥,燥盛津伤,气道失于濡养,则干咳喉痒反复难愈,若素体阴虚,则津亏更盛。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外感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 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情况。中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药对于调理器官机能,协调各脏器有独到的优势,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旨在提供一种养阴润燥,疏散风热,祛风驱邪,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效果显著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养阴润燥,疏散风热,祛风驱邪,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效果显著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枇杷叶10-20g,麦冬10-20g,南沙参5-15g,桑叶5-15g,杏仁5-15g,薄荷3-10g,知母5_15g,蝶脱3-10g,僵蚕5_15g,苏叶5_15g,浙贝母l_4g,甘草3-10go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比如下枇杷叶10_15g,麦冬10_15g,南沙参5-10g,桑叶 5-10g,杏仁 5-10g,薄荷 3-5g,知母 5-10g,蝉蜕 3_6g,僵蚕 5-10g,苏叶 5-10g,浙贝母l_2g,甘草3-6g。 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比如下枇杷叶15-20g,麦冬15_20g,南沙参10-15g,桑叶 10-15g,杏仁 10-15g,薄荷 5-10g,知母 10-15g,蝉蜕 6-10g,僵蚕 10_15g,苏叶10-15g,浙贝母 2-4g,甘草 6-10g。或者,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比如下枇杷叶12-16g,麦冬12-16g,南沙参8-12g,桑叶 8-12g,杏仁 8-12g,薄荷 4-8g,知母 8_12g,蝉蜕 4_8g,僵蚕 8_12g,苏叶 8_12g,浙贝母2-3g,甘草4-8g。为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当所述中药组合物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各原料药加水浸泡30分钟至I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40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80°C,烘干后冷却,与蜂蜜混在一起搓成细条,制丸腊封包装;或者,当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各原料药加总重量10倍量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 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为20°C时I. 08 ;所述滤液流经体积为IOL的吸附树脂柱,之后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乙醇溶剂,得到组份药粉,装入胶囊制为胶囊剂。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养阴润燥,疏散风热,祛风驱邪,且药源广泛,对人体无害,治疗风燥伤肺型咳嗽效果显著,有效率达82. 2%,良好为93. 5%。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养阴润燥,疏散风热,祛风驱邪,且药源广泛,对人体无害。本专利技术中各原料药如下枇杷叶。苦,微寒。《别录》味苦,平,无毒。归肺,胃经。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甘寒清润,善清心肺之热而养阴除烦,兼可清润胃肠而止渴润燥。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润肺止咳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气逆。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南沙参,甘,凉。其为沙参的别名,至清代载有沙参分南、北两种。一般认为两药功效相似,均属养阴药,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然南沙参又称大沙参、空沙参,其形粗大,质较疏松,功效较差,专长于入“肺”,偏于清肺祛痰止咳;北沙参,又称北条参、细条参,其形细长,质坚疏密,功效较佳,专长于入“胃”,偏于养阴生津止渴。本专利技术采用南沙参。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该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杏仁,肺;脾;大肠经。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在体内能被肠道微生物酶或苦杏仁本身所含的苦杏仁酶水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与苯甲醛,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达到镇咳、平喘作用。薄荷,辛,凉。归肝肺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 现代医学常将其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咽喉痛、口舌生疮、风疹、麻疹、胸腹胀闷和抗早孕等。另外,薄荷还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与应用1、清热泻火——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内治肺热咳嗽,胃热消渴。2、生津润燥——肺燥咳嗽;肠燥便秘;骨蒸潮热。蝉蜕,又名蝉衣,甘,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枇杷叶10?20g,麦冬10?20g,南沙参5?15g,桑叶5?15g,杏仁5?15g,薄荷3?10g,知母5?15g,蝉蜕3?10g,僵蚕5?15g,苏叶5?15g,浙贝母1?4g,甘草3?10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置如下枇杷叶10-20g,麦冬10-20g,南沙参5-15g,桑叶5-15g,杏仁5_15g,薄荷3-10g,知母5_15g,蝉脱3-10g,僵蚕5-15g,苏叶5-15g,浙贝母l-4g,甘草3-10go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比如下枇杷叶10-15g,麦冬10-15g,南沙参5-10g,桑叶5-10g,杏仁5-10g,薄荷3_5g,知母5-10g,蝶脱3-6g,僵蚕5-10g,苏叶5-10g,浙贝母l-2g,甘草3_6g。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比如下枇杷叶15-20g,麦冬15-20g,南沙参10-15g,桑叶10-15g,杏仁10_15g,薄荷5-10g,知母 10_15g,蝶脱 6-10g,僵蚕 10-15g,苏叶 10_15g,浙贝母 2_4g,甘草 6_10g。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比如下枇杷叶12-16g,麦冬12-16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静严中明
申请(专利权)人:严中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