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6839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4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1000g的颗粒剂:紫苏叶40-60g、板蓝根90-110g、前胡30-50g、防风25-35g、金银忍冬叶30-50g、麦冬25-35g、苦杏仁20-40g、羌活20-40g、川芎20-40g、陈皮25-35g、桑白皮25-35g、牛蒡子15-25g。本方所主证候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或外感风寒之感冒,有效率达94%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感冒药是OTC药品市场上竞争最为激烈的药物之一,但由于该类药品的市场空间巨大,仍刺激着众多企业趋之若鹫。感冒药市场主要分为纯中药制剂、中西药合剂、西药制剂三大类。从中药复方制剂上来讲,大多数还是采用中药领域常规的水提取或中药粉直接入药工艺,属于低端的中成药加工。如何提高中药加工工艺,特别是提高中药有效成分及其有些中药挥发油类的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也成为从多医药生产企业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复方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颗粒剂通过开水冲服,使用方便,临床疗效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IOOOg的颗粒剂紫苏叶40 - 60g、板蓝根90 - 110g、前胡30 - 50g、防风25 — 35g、金银忍冬叶30 — 50g、麦冬25 - 35g、苦杏仁20 - 40g、羌活20 — 40g、川芎20 — 40g、陈皮25 — 35g、桑白皮25 - 35g、牛蒡子 15 - 25g。具体的,所述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优选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IOOOg的颗粒剂紫苏叶50g、板蓝根100g、前胡40g、防风30g、金银忍冬叶40g、麦冬30g、苦杏仁30g、羌活30g、川芎30g、陈皮30g、桑白皮30g、牛蒡子20g。所述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①按比例取紫苏叶、前胡、防风、羌活、川芎、陈皮六味原料药,粉碎过20目筛,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其挥发油,萃取温度35 45°C,萃取压力1500 2000Kpa,萃取时间2h,并对所得挥发油用环糊精进行包合得环糊精包合物,备用;具体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40 60°C,包合时间lh,挥发油与卢-环糊精重量比为1:4 8,卢-环糊精与水的重量比为 1:13 18 ; ②提取挥发油后的上述六味药渣与板蓝根、金银忍冬叶、麦冬、苦杏仁、桑白皮和牛蒡子混合后,加入原料药重量之和(即药渣与板蓝根、金银忍冬叶、麦冬、苦杏仁、桑白皮和牛蒡子的重量之和)8 10倍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I. 5h,第二次煎煮lh,合并煎药,过滤,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20 I. 30 g/cm3,干燥后得浸膏,备用;③在步骤②所得的提取物浸膏中加入糊精和甜叶菊苷,并加入95%乙醇进行制粒,干燥后与步骤①所得的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即得IOOOg的颗粒剂,分装成5g/袋即可。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日三次,成人每次IOg (二袋),10岁以下小儿每次5g (一袋)。糊精在颗粒剂中主要用作填充剂,用量根据原料药的提取量适当相应添加,用以使最后所得的颗粒剂总重补足为1000g。以总重IOOOg的颗粒剂来计,一般糊精的加量为300 400g,用作矫味剂的甜叶菊苷用量不超过20g,用作湿润剂的乙醇添加量为100 200go紫苏叶,别名苏叶,性味辛,微温,无毒。归脾、肺经。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理气。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等。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前胡有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之功效。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金银忍冬叶为忍冬科植物金银忍冬的茎叶。金银忍冬,别名金银木。味甘;淡;性寒。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肺痈;乳痈;湿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花蕾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麦冬,味甘、微苦、性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苦杏仁,别名杏仁。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羌活,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 水浮肿、疮疡肿毒。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桑白皮,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本方所主证候为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束于肌表,肺气失宣,阳气不能外达,寒湿伤于经络,故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肢体酸痛。阳旺之体,邪郁化热,或素有内热,故见咳嗽咽痛。方中紫苏叶、防风,辛温升散,解表散寒祛风为君药;桑白皮、前胡、苦杏仁、麦冬、陈皮,宣肺止咳化痰;板蓝根、金银忍冬叶、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羌活、川芎祛风除湿通络;全方共成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以上组方,通过现代中药加工,制作成颗粒剂,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或外感风寒之感冒,有效率达94%以上。本专利技术颗粒剂的制作工艺具有如下特点①中药原药材采取水提取与先进的CO2超临界萃取技术相结合,提高了所提取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纯度,提高了生产效率。②组方中防风、川芎、陈皮、前胡、羌活、紫苏叶六味原料药均含有挥发油成分,先将以上六味药材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其挥发油;为防止挥发油在颗粒剂制备过程中损失,又采用I 13-环糊精包合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在临床疗效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 “甜叶菊苷”作为遮味剂,改变了传统中药复方制剂采用“白糖”为调味剂的制法,使得该产品属无糖型颗粒制剂,临床服用人群更加广泛,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也可放心使用。该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克服了原中药传统提取工艺存在的不足,不但缩短了工时,而且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更加彻底。同时,对挥发油的环糊精包合,也很好地避免了挥发油在药物制剂制作或存放过程中的损失,从而确保了产品的含量和临床疗效。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同时,也节约了生产能源和成本。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试验、留样观察及临床验证,采用该组方和工艺生产的中药制剂质量经加速实验和长期留样观察,产品质量稳定可靠;临床疗效也较同类产品更优(临床有效率达96%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工艺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I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IOOOg的颗粒剂紫苏叶50g、板蓝根100g、前胡40g、防风30g、金银忍冬叶40g、麦冬30g、苦杏仁30g、羌活30g、川芎30g、陈皮30g、桑白皮30g、牛蒡子20g。所述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①按上述比例取紫苏叶、前胡、防风、羌活、川芎、陈皮六味原料药,粉碎过20目筛,采用CO2超临界萃取其挥发油,萃取温度40°C,萃取压力1500 2000Kpa,萃取时间2h,并对所得挥发油用环糊精进行包合得环糊精包合物,备用;具体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0°C,包合时间lh,挥发油与环糊精重量比为1:6,环糊精与水的重量比为1:15 ; ②提取挥发油后的上述六味药渣与板蓝根、金银忍冬叶、麦冬、苦杏仁、桑白皮和牛蒡子混合后,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药重量之和(即药渣与板蓝根、金银忍冬叶、麦冬、苦杏仁、桑白皮和牛蒡子的重量之和)10倍的水,煎煮I. 5h,第二次加入原料药重量之和8倍的水煎煮lh,合并煎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1000g的颗粒剂:紫苏叶?40-60g、板蓝根?90-110g、前胡?30-50g、防风?25-35g、金银忍冬叶?30-50g、麦冬?25-35g、苦杏仁?20-40g、羌活?20-40g、川芎?20-40g、陈皮?25-35g、桑白皮?25-35g、牛蒡子?15-2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IOOOg的颗粒剂紫苏叶40 - 60g、板蓝根90 - 110g、前胡30 - 50g、防风25 — 35g、金银忍冬叶30 - 50g、麦冬 25 - 35g、苦杏仁 20 — 40g、羌活 20 — 40g、川芎 20 — 40g、陈皮 25 —35g、桑白皮25 — 35g、牛蒡子15 — 25g。2.如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药制成总重为IOOOg的颗粒剂紫苏叶50g、板蓝根100g、前胡40g、防风30g、金银忍冬叶40g、麦冬30g、苦杏仁30g、羌活30g、川芎30g、陈皮30g、桑白皮30g、牛蒡子20g。3.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感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按比例取紫苏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锋乔清波谢守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迪冉郸城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