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481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其中,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的频率,提高通讯芯片正常通讯频率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空调器系统中采用的通讯信号多为2芯差分信号,如485通讯、CAN通讯、HBS通讯等。由于2芯差分信号的通讯芯片接口极性已规定,但是在进行设备之间的通讯连接时,各个产品引出的接口不一样,或工程上接线时通讯线发生调转,均容易造成信号极性接反,进而导致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针对相关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进一步地,继电器为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进一步地,微处理器包括检测模块,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识别头码;判断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判断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其中,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未出现通讯极性错误,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以及输出模块,与判断模块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在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输出动作信号以调转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进而调节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进一步地,所述动作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输出模块相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导通;以及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与输出模块相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导通。进一步地,通讯芯片包括第一通讯芯片和第二通讯芯片,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第五触点和第六触点,其中,第一触点与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第六触点与第一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第二触点和第四触点均与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一通讯端相连接,第三触点和第五触点均与第二通讯芯片的第二通讯端相连接,其中,在第一晶体管导通时,第一触点与第三触点相连接,第六触点与第四触点相连接,在第二晶体管导通时,第一触点与第二触点相连接,第六触点与第五触点相连接。进一步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一节点,其中,第一节点为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的第一线圈之间的节点;以及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为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继电器的第二线圈之间的节点。进一步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和输出模块之间;以及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和输出模块之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本技术上述内容所提供的任意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通过本技术,采用包括以下结构的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通过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设 置可调转线路极性的继电器,采用微处理器对通讯芯片进行检测以判断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避免了通讯芯片的信号极性接反,以保证通讯芯片处于通讯极性正常的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通讯芯片容易出现通讯故障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故障的频率,提高通讯芯片正常通讯频率的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以及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I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I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和微处理器。具体地,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微处理器,与通讯芯片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其中,微处理器包括检测模块、判断模块和输出模块,检测模块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用于检测通讯芯片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识别头码;判断模块,与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判断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其中,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是,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未出现通讯极性错误,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为否,则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输出模块,与判断模块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在判断模块判定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输出动作信号以调转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进而调节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微处理器通过动作信号对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进行调转,以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当继电器为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时,动作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当输出模块输出第一信号时,继电器处于一种连接状态,当输出模块输出第二信号时,继电器处于另外一种连接状态。对于485、CAN、HBS等差分信号的通讯信号,其信号线为2芯,通过在信号线接入通讯芯片前添加一个用于极性调转的继电器,当微处理器判断出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通过控制继电器的连接状态,调转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使通讯极性达到能使通讯芯片正常工作的状态,确保接入通讯芯片的正确的通讯信号,避免了通讯芯片的信号极性接反。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以两个通讯芯片进行举例说明,继电器设置在两个通讯芯片之间的通讯线路上,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调转通讯极性的原理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原理相同。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以两个通讯芯片进行举例说明,该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包括双线圈磁保持型继电器K10、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一二极管D14、第二二极管D17、第一电阻R40和第二电阻R39。其中,第一晶体管Ql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40与微处理器的输出模块相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一晶体管Ql的第二端与继电器KlO的第一线圈相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电阻R39与微处理器的输出模块相连接(图中未示出),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所述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微处理器,与所述通讯芯片和所述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所述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所述继电器调转所述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极性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继电器,设置在与通讯芯片相连接的通讯线路上,用于调转所述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以及 微处理器,与所述通讯芯片和所述继电器分别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通讯芯片是否出现通讯极性错误,并在所述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控制所述继电器调转所述通讯线路的通讯极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为双线圈磁保持继电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包括 检测模块,与所述通讯芯片相连接,用于检测所述通讯芯片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接收到识别头码;以及 输出模块,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用于在所述通讯芯片出现通讯极性错误时,输出动作信号以调转所述继电器的连接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一晶体管(Q1),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l)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时导通;以及 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线圈相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讯芯片包括第一通讯芯片和第二通讯芯片, 所述继电器包括第一触点(4)、第二触点(6)、第三触点(8)、第四触点(9)、第五触点(11)和第六触点(13),其中,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为赵志刚金国华陈东亮吴贵王文灿唐杰黄强肖焕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