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6125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包括感应线圈本体和和通过连接筋固定连接在感应线圈本体外围的水冷却壳体,水冷却壳体与感应线圈本体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水腔,感应线圈本体、连接筋和水冷却壳体整体构成一开口圆环体,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电共用汇流体,水冷却壳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水冷却壳体的外壁上开有测温孔;水电共用汇流体由绝缘块以及进水连接角和出水连接角构成,进水连接角包括L形进水连接块、多根进水管和多个第一固定孔,出水连接角包括L形出水连接块、多根出水管和多个第二固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改善工作辊淬火层深,改善芯表温差,加热均温性好,冷却性能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大型轧机的广泛使用,大型轧机中工作辊的使用寿命和抗疲劳等要求越来越高,对现有的工作辊感应热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工作辊热处理用感应器采用三相或单相工频加热,电流透入深度无法调节,冷却采用外部焊接水管形式,通水量较小,满足不了大规格轧辊热处理过程中电流较大的情况,而且不能实现感应器所覆盖的工作辊加热温度的在线测温,所以对连续自动化生产的实现产生影响,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有所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适应的加热频率广,能够改善工作辊淬火层深,改善芯表温差,提高产品质量,加热均温性好,冷却性能好,使用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本体和通过垂直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的连接筋固定连接在所述感应线圈本体外围的水冷却壳体,所述水冷却壳体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水腔,所述感应线圈本体、连接筋和水冷却壳体整体构成一开口圆环体,所述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电共用汇流体,所述水冷却壳体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水冷却壳体的外壁上开有测温孔;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由绝缘块以及对称设置在绝缘块两侧的进水连接角和出水连接角构成,所述进水连接角包括L形进水连接块,所述L形进水连接块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进水管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出水连接角包括L形出水连接块,所述L形出水连接块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出水管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二固定孔。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由铜板绕制而成。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均匀地布设在所述开口圆环体周围。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壳体通过连接筋焊接连接在所述感应线圈本体外围。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焊接连接有水电共用汇流体。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为3 7个。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数量均为四根,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数量均为三个。上述的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孔的孔径为30mm 35mm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2、本技术可以适合小规格工作辊高频率工作状态,也可以适合大规格工作辊低频率状态,适应更加广泛的加热频率,能够改善工作辊淬火层深,改善芯表温差,提高产品质量。3、本技术中两个支撑架与水电共用汇流体均匀地布设在开口圆环体周围,即 两个支撑架与水电共用汇流体构成一等边三角形稳定结构,使得本技术工作过程中的电磁振动大大减小,避免了因振动引起的本技术与被加热工作辊之间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变化,提高了整体温度的均匀性。4、本技术中水冷却壳体的外壁上开有测温孔,适合各种接触式及非接触式测温方式。5、本技术中水冷却壳体与感应线圈本体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水腔,冷却水腔的水流通过能力大,改善了冷却性能,使得感应器通过的电流可以达到110KA以上。6、本技术的使用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泛,可广泛应用于Φ 180_Φ 1200mm、长3.5m 8m的工作辊的感应热处理,既可以运用在工频供电中,也可以运用在变频供电中。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制作方便,适应的加热频率广,能够改善工作辊淬火层深,改善芯表温差,提高产品质量,加热均温性好,冷却性能好,使用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开口圆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水连接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水连接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感应线圈本体;2-连接筋;3-水冷却壳体;4-冷却水腔;5-支撑架;6-测温孔;7-绝缘块;8-L形进水连接块;9-进水管;10-第二固定孔; 11-第一固定孔; 12-L形出水连接块;13-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 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感应线圈本体I和通过垂直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的连接筋2固定连接在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外围的水冷却壳体3,所述水冷却壳体3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水腔4,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连接筋2和水冷却壳体3整体构成一开口圆环体,所述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电共用汇流体,所述水冷却壳体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水冷却壳体3的外壁上开有测温孔6 ;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由绝缘块7以及对称设置在绝缘块7两侧的进水连接角和出水连接角构成,所述进水连接角包括L形进水连接块8,所述L形进水连接块8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进水管9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一固定孔11,所述出水连接角包括L形出水连接块12,所述L形出水连接块12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出水管13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二固定孔10。如图I 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由铜板绕制而成。所述支撑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均匀地布设在所述开口圆环体周围,即两个所述支撑架5与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构成一等边三角形稳定结构,使得本技术工作过程中的电磁振动大大减小,避免了因振动引起的本技术与被加热工作辊之间的位置变化所引起的温度变化,提高了整体温度的均匀性。所述水冷却壳体3通过连接筋2焊接连接在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外围。所述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焊接连接 有水电共用汇流体。所述连接筋2的数量为3 7个。所述进水管9和出水管13的数量均为四根,所述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10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测温孔6的孔径为30mm 35mm0本技术中的水电共用汇流体可以采用锻造方式,通内孔,提高冷却水流量。本技术在设备运行时通过最高30KA的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使得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工作辊内部产生感生电流,从而使工作辊产生热能完成热处理过程。本技术中的绝缘块7能将进水连接角和出水连接角电气以尽可能小的距离隔离,使传输损耗大大减小,冷却水通过进水管9进入水电共用汇流体,再进入到冷却水腔4中,使感应线圈本体I工作时冷却,然后再从出水管13回流到水电共用汇流体,实现了循环冷却。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本体(1)和通过垂直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1)的连接筋(2)固定连接在所述感应线圈本体(1)外围的水冷却壳体(3),所述水冷却壳体(3)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水腔(4),所述感应线圈本体(1)、连接筋(2)和水冷却壳体(3)整体构成一开口圆环体,所述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电共用汇流体,所述水冷却壳体(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水冷却壳体(3)的外壁上开有测温孔(6);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由绝缘块(7)以及对称设置在绝缘块(7)两侧的进水连接角和出水连接角构成,所述进水连接角包括L形进水连接块(8),所述L形进水连接块(8)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进水管(9)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一固定孔(11),所述出水连接角包括L形出水连接块(12),所述L形出水连接块(12)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出水管(13)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二固定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工作辊热处理的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本体(I)和通过垂直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的连接筋(2)固定连接在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外围的水冷却壳体(3),所述水冷却壳体(3)与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之间的空间构成冷却水腔(4),所述感应线圈本体(I)、连接筋⑵和水冷却壳体(3)整体构成一开口圆环体,所述开口圆环体的开口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水电共用汇流体,所述水冷却壳体(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水冷却壳体(3)的外壁上开有测温孔¢);所述水电共用汇流体由绝缘块(7)以及对称设置在绝缘块(7)两侧的进水连接角和出水连接角构成,所述进水连接角包括L形进水连接块(8),所述L形进水连接块(8)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进水管(9)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一固定孔(11),所述出水连接角包括L形出水连接块(12),所述L形出水连接块(12)上设置有多根用于与水冷却系统连接的出水管(13)和多个用于与淬火变压器连接的第二固定孔(10)。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朴高伯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欣悦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