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735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壶,具体涉及一种即热水壶。一种即热式水壶,包括供水结构、进水结构、出水结构及水位控制结构,供水结构与进水结构连通,出水结构用于输出水,水位控制结构用于控制进水结构内的水位,其中,所述的即热式水壶还包括回水结构与开关结构,所述的回水结构一端连通出水结构,另一端连通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回水结构用于将出水结构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所述的回水结构与出水结构连通处设有阀门,开关结构同时控制水壶电源的通断与阀门的开闭。回水结构将出水结构内多余热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有利于节约热水高效节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水壶,具体涉及ー种即热水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各种饮用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市面上普通水壶均为壶身底部的发热管加热,壶内水必须全部烧开后才能饮用,加热时间长,效率低;同时,也易反复煮水(千滚水),产生钙、镁矿物沉积,水质不新鮮,不利于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即热水壶,其结构简单稳定且不间断流出沸腾开水,即热即饮,高效节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即热式水壶,包括供水结构、进水结构、出水结构及水位控制结构,供水结构与进水结构连通,出水结构用于输出水,水位控制结构用于控制进水结构内的水位,其中,所述的即热式水壶还包括回水结构与开关结构,所述的回水结构一端连通出水结构,另一端连通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回水结构用于将出水结构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所述的回水结构与出水结构连通处设有阀门,开关结构同时控制水壶电源的通断与阀门的开闭。回水结构将出水结构内多余热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保证出水结构内没有残留的水,因为出水结构是比较密闭的结构,如果出水结构内有残留的热水,很容易滋生细菌弓I发饮水卫生问题,同时有利于节约热水高效节能。而开关结构控制在水壶电源接通时阀门关闭,出水结构用于输出水;水壶电源断开时阀门开通,回水结构将出水结构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所述的即热式水壶还包括管式发热结构,管式发热结构一端与进水结构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结构连通。通过管式发热结构,水壶内的水可快速加热至沸腾,从出水结构中流出,可即热即饮。所述的进水结构包括水泵、进水管、注水管及分别与进水管、注水管一端连接的储水腔,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供水结构连通,注水管的另一端与管式发热结构连通,所述管式发热结构的出水ロ高度比储水腔水位的高度高。水泵把水从供水结构通过进水管抽送到储水腔中,注水管用于将水输入到管式发热结构中。所述的回水结构为一回水管,其与出水结构连通的回水端ロ位置较储水腔水位高。所述的回水管的另一端ロ与注水管连通,回水管与注水管连通的端ロ低于注水管与储水腔连通的端ロ。从而保证出水结构内的残留水顺畅流到注水管中。所述的出水结构包括出水腔及设于出水腔上的蒸汽孔、出水管,出水管顶端端ロ高度高于回水管与出水腔连通的回水端ロ。从而保证在停止出水时,出水结构内剩余的水流入回水管内。所述的出水腔内还设有水汽分离结构。所述的水汽分离结构为ー挡板,其用于阻挡管式发热结构输出的蒸汽,所述挡板设置在蒸汽孔与出水管之间,所述挡板上部与出水结构连接,挡板下部与出水结构之间留有水流通过的通道。使用挡板进行水汽分离,结构简单,使得热水在从出水口流出时不带有气泡或者很少,从而避免因水飞溅而发生的烫伤事故。所述的水位控制结构为连接储水腔与水泵进水端之间的溢水管,且溢水管与储水腔连通的端口高于注水管与储水腔的连通端口,溢水管与储水腔连通的端口高度比供水结构水位高度高。当储水腔内的水位高于溢水管在储水腔内的端口高度时,水会通过溢水管回流到供水结构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可选的,所述的水位控制结构包括探测储水腔水位的探头及连接水泵进水端与储水腔之间的管道,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探头用于控制控制阀的开关。通过探头的作用,检测储水腔内的水位,当高于一定水位高度时,控制阀控制水从管道中回流至供水结构中,实现 水的循环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即热式水壶还包括回水结构与开关结构,所述的回水结构一端连通出水结构,另一端连通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回水结构用于将出水结构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所述的回水结构与出水结构连通处设有阀门,开关结构同时控制水壶电源的通断与阀门的开闭。回水结构将出水结构内多余热水回流到进水结构或供水结构,保证出水结构内没有残留的水,因为出水结构是比较密闭的结构,如果出水结构内有残留的热水,很容易滋生细菌引发饮水卫生问题,同时有利于节约热水高效节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即热式水壶,包括供水结构10、进水结构20、出水结构50及水位控制结构,供水结构10与进水结构20连通,出水结构50用于输出水,水位控制结构用于控制进水结构20内的水位,其中,所述的即热式水壶还包括回水结构40与开关结构60,所述的回水结构40 —端连通出水结构50,另一端连通进水结构20或供水结构10,回水结构40用于将出水结构50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20或供水结构10 ;所述的回水结构40与出水结构50连通处设有阀门,开关结构60同时控制水壶电源的通断与阀门的开闭。回水结构40将出水结构50内多余热水回流到进水结构20或供水结构10,保证出水结构内没有残留的水,因为出水结构是比较密闭的结构,如果出水结构内有残留的热水,很容易滋生细菌引发饮水卫生问题,同时有利于节约热水高效节能。而开关结构60控制在水壶电源接通时阀门关闭,出水结构50输出水;水壶电源断开时阀门开通,回水结构40将出水结构50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20或供水结构10。即热式水壶还包括管式发热结构30,管式发热结构30 —端与进水结构20连通,另一端与出水结构50连通。通过管式发热结构30,水壶内的水可快速加热至沸腾,从出水结构50中流出。进水结构20包括水泵21、进水管22、注水管23及分别与进水管22、注水管23 —端连接的储水腔24,进水管22的另一端通过水泵21与供水结构10连通,注水管23的另一端与管式发热结构30连通,所述管式发热结构的出水ロ高度比储水腔水位的高度高。水泵21把水从供水结构10通过进水管22抽送到储水腔24中,注水管23用于将水输入到管式发热结构30中。回水结构40为一回水管,其与出水结构50连通的回水端ロ位置较储水腔24水位高。回水管的另一端ロ与注水管23连通,回水管与注水管23连通的端ロ低于注水管23与储水腔连通的端ロ。出水结构50包括出水腔51及设于出水腔51上的蒸汽孔52、出水管53,出水管53顶端端ロ高度高于回水管与出水腔51连通的回水端ロ。蒸汽孔52可排出蒸汽,热水通过管式发热结构30进入出水腔51,从出水管53输出热水。出水腔51内设有水汽分离结构54,水汽分离结构54为ー挡板,其用于阻挡管式发热结构30输出的蒸汽,所述挡板设置在蒸汽孔与出水管之间,所述挡板上部与出水结构连接,挡板下部与出水结构之间留有水流通过的通道。水位控制结构为连接储水腔24与水泵21进水端之间的溢水管71,且溢水管71与储水腔连通的端ロ高于注水管23与储水腔24的连通端ロ,溢水管71与储水腔连通的端ロ高度比供水结构10水位高度高。可选的,水位控制结构包括探测储水腔24水位的探头及连接水泵21进水端与储水腔24之间的管道,管道上设有控制阀,探头用于控制控制阀的开关。工作过程是首先水泵21把水从供水结构10通过进水管22抽送到储水腔24中,注水管23将水输入到管式发热结构30中;如果储水腔24中的水位高于一定的高度,通过水位控制结构可以控制水从储水腔24回流到供水结构10中,实现水的循环利用。然后水从注水管23进入水管且在水管内被加热,之后进入出水结构50中,出水结构50输出热水。开关结构60可同时控制水壶电源的通断与回水结构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即热水壶,包括供水结构(10)、进水结构(20)、出水结构(50)及水位控制结构,供水结构(10)与进水结构(20)连通,出水结构(50)用于输出水,水位控制结构用于控制进水结构(20)内的水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即热式水壶还包括回水结构(40)与开关结构(60),所述的回水结构(40)一端连通出水结构(50),另一端连通进水结构(20)或供水结构(10),回水结构(40)用于将出水结构(50)内多余水回流到进水结构(20)或供水结构(10);所述的回水结构(40)与出水结构(50)连通处设有阀门,开关结构(60)同时控制水壶电源的通断与阀门的开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发刚易自强陈志钧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