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734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2:05
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组件上的盖板以及密封圈,盖板的下方设置有内锅,盖板的外缘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装配凹槽,密封圈的一端插入装配凹槽内,密封圈的另一端压接在内锅上。密封圈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插槽,盖板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朝内的插脚,该插脚插装在插槽内。密封圈的外侧中下部设置有内凹的压接面,该压接面压接在内锅的锅沿内侧。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外凸缘,该外凸缘压接在盖板与内锅之间。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朝内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抵靠在盖板的侧壁上,内凸缘与侧壁过盈配合。侧壁位于装配凹槽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制作成本低、用户易拆洗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特别是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压力锅的锅盖内常常设有密封圈,当电压力锅工作时,密封圈与电压力锅的内锅的锅沿紧密接触,可有效防止水蒸汽从内锅与锅盖之间排出,使电压力锅的锅内产生压力。当电压力锅的锅内达到一定的压力时,通过机械或者电子方式控制锅内的压力,从而提高了电压力锅的安全性能和烹任质量,且使得电压力锅更加美观大方。但是,现有电压力锅的密封圈是采用固定安装在电压力锅的锅盖上或者固定安装在电压力锅的盖板上的结构,不能方便的清洗密封圈,或密封圈不容易清洗干净。当密封圈出现损坏时,用户必须将整个电压力锅拿到该电压力锅的售后网点采用专用工具才能拆换 密封圈。因此,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既费时又费力。同时,生产厂家在生产此类结构的电压力锅时,装配效率也比较低,锅盖或盖板的成本也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制作成本低、用户易拆洗、适用范围广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组件上的盖板以及密封圈,盖板的下方设置有内锅,其结构特征是盖板的外缘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装配凹槽,密封圈的一端插入装配凹槽内,密封圈的另一端压接在内锅上。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插槽,盖板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朝内的插脚,该插脚插装在插槽内。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中下部设置有内凹的压接面,该压接面压接在内锅的锅沿内侧。所述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外凸缘,该外凸缘压接在盖板与内锅之间。所述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朝内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抵靠在盖板的侧壁上,内凸缘与侧壁过盈配合。所述侧壁位于装配凹槽的内侧。所述密封圈的周边设置有一个以上用于装配定位的定位凹槽。本技术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密封圈可通过人为手动的弹性变形而脱离盖板,既便于用户清洗或更换密封圈,又可以提高生产厂家的装配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通过在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朝内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抵靠在盖板的侧壁上,内凸缘与侧壁过盈配合,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漏气,提高密封性能。本技术既可以适用于电压力锅,也可适用于普通的电饭锅,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制作成本低、用户易拆洗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盖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密封圈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密封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2为锅盖组件,3为内锅,4为盖板,41为侧壁,42为插脚,43为装配凹槽,5为密封圈,51为插槽,52为压接面,53为定位凹槽,54为内凸缘,55为外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I-图5,本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组件2上的盖板4以及密封圈5,盖板4的下方设置有内锅3,盖板4的外缘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装配凹槽43,密封圈5的一端插入装配凹槽43内,密封圈5的另一端压接在内锅3上。为了便于装配和定位,密封圈5的周边设置有一个以上用于装配定位的定位凹槽53,见图4。密封圈5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插槽51,盖板4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朝内的插脚42,插脚42插装在插槽51内。密封圈5的外侧中下部设置有内凹的压接面52,该压接面52压接在内锅3的锅沿内侧。密封圈5的外侧设置有外凸缘55,该外凸缘55压接在盖板4与内锅3之间。密封圈5的内侧设置有朝内的内凸缘54,该内凸缘54抵靠在盖板4的侧壁41上,内凸缘54与侧壁41过盈配合。侧壁41位于装配凹槽43的内侧。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组件(2)上的盖板(4)以及密封圈(5),盖板(4)的下方设置有内锅(3),其特征是盖板(4)的外缘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装配凹槽(43),密封圈(5)的一端插入装配凹槽(43)内,密封圈(5)的另一端压接在内锅(3)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5)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插槽(51),盖板(4)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朝内的插脚(42),该插脚(42)插装在插槽(5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5)的外侧中下部设置有内凹的压接面(52),该压接面(52)压接在内锅(3)的锅沿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5)的外侧设置有外凸缘(55),该外凸缘(55)压接在盖板(4)与内锅(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5)的内侧设置有朝内的内凸缘(54),该内凸缘(54)抵靠在盖板⑷的侧壁(41)上,内凸缘(54)与侧壁(41)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侧壁(41)位于装配凹槽(43)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5)的周边设置有一个以上用于装配定位的定位凹槽(53)。专利摘要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组件上的盖板以及密封圈,盖板的下方设置有内锅,盖板的外缘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装配凹槽,密封圈的一端插入装配凹槽内,密封圈的另一端压接在内锅上。密封圈的外侧中部设置有插槽,盖板的外侧底部设置有朝内的插脚,该插脚插装在插槽内。密封圈的外侧中下部设置有内凹的压接面,该压接面压接在内锅的锅沿内侧。密封圈的外侧设置有外凸缘,该外凸缘压接在盖板与内锅之间。密封圈的内侧设置有朝内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抵靠在盖板的侧壁上,内凸缘与侧壁过盈配合。侧壁位于装配凹槽的内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拆装,制作成本低、用户易拆洗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文档编号F16J15/06GK202515393SQ20122005411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丘春成, 戴大义, 陈淦林 申请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压力锅的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锅盖组件(2)上的盖板(4)以及密封圈(5),盖板(4)的下方设置有内锅(3),其特征是盖板(4)的外缘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装配凹槽(43),密封圈(5)的一端插入装配凹槽(43)内,密封圈(5)的另一端压接在内锅(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大义陈淦林丘春成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