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背扣胸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6549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背扣胸罩结构,主要是将胸罩两侧罩杯向后延制的背片分别采双层交迭设制,并使两层背片的自由端互呈分离状,在各背片的自由端分别连结有扣钩及扣链,据此组成的双背扣胸罩,利用其上、下分离的扣钩与扣链的勾连设计,在取得穿着的稳定性外,更得以维持其勾、解扣的操作便利性,同时较佳的穿着舒适性与透气性,解决了现有加宽背扣胸罩所存在及衍生的问题与缺失。(*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背扣胸罩结构,特别是一种为解决现有胸罩为了取得穿着稳定性而将背扣加宽所衍生的问题而设计的,利用双层背片交迭而自由端呈上、下分离的型态规划,组制成上、下双背扣结构,俾在取得其穿着的稳定性外,更能兼具其穿着舒适性与勾、解扣的简便性的双背扣胸罩结构。
技术介绍
按,一般女性为避免乳房下垂而影响外观及穿着的美观性,通常会穿着胸罩以罩覆托持乳房,甚至可藉以进一步塑造更完美的胸型,以外提升其整体外观美感,让女人更有自信。 而以一般胸罩的结构设计而言,为了能有效托持乳房并营造更完美的胸型,是以多着重于其罩杯部份的设计,除了开发更符合人体工学的杯型,以增进其穿着的舒适性外,针对乳房尺寸偏小的女性的胸型营造需求,更有业者设计出可在罩杯内缘加设衬垫,甚或以泡绵直接热塑成型有垫撑部的罩背结构,其目的不外乎是通过胸罩的穿著而营造更丰满的“大”尺寸胸型。然,此类胸罩在穿着上,虽可通过罩杯内部结构的设计,使其得以营造更为丰满、完美的胸型,但为了确保其罩杯能稳定的罩覆托持乳房,通常必须利用罩杯侧边向后延制的背片端部所设的扣钩及扣链相互勾扣来维持其穿着型态,只是鉴于一般胸罩为取得穿着的舒适性而将其扣钩及扣链采窄化设计,造成其容易因人体的肢体动作而发生滑动的问题,导致其罩杯有可能随之产生松动而难以维持理想的罩覆关系,致使穿着上可能必须经常调整罩杯位置所衍生的困窘,是以有业者将胸罩的扣钩及扣链作加宽设计(请参阅图I所示),藉以可增加其两侧背片的勾连部位,使其在穿着上较不易因人体的肢体动作而发生滑移松脱现象,以增进其胸罩穿着的稳定性。只是,前述将扣钩及扣链作加宽设计的胸罩,虽可以增进穿着时的稳定性,但因其扣钩及扣链本身的材质较不具透气性,加上其宽度的加大及扣钩等构件的增设,致使其结构硬度较大,导致其在穿着上较不舒服,可能造成肌肤的磨擦、红肿,更可能因透气性欠佳而造成闷湿、湿疹等问题,另一方面因其宽度的加大,且结构硬度较大,导致其在勾、解扣的操作上较为困难,甚至必须麻烦他人才能完成勾、解扣动作,影响其穿着的简便性,自难称为理想完善的设计,有必要再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加宽背扣的胸罩在穿着上所面临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与缺失,专利技术人特着手进行研究改良,基于其从事相关行业的多年经验与技术,进而研创出本技术的双背扣胸罩结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背扣胸罩结构,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在取得胸罩穿着的稳定性外,更能兼顾其穿着的舒适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背扣胸罩结构,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在胸罩在勾、解扣的操作上,能获得更简便的实施,俾可解决现有加宽背扣在勾、解扣上所面临的难题。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双背扣胸罩结构,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得以取得背扣部位的较佳透气性,并据以营造出其款式的特殊性,増加其行销上的亮点与卖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ー种双背扣胸罩结构,在胸罩吐台预定位置设有ー对弧凹槽,以结合一对另制的罩杯,在胸罩吐台位于两罩杯外侧的边缘部位向后延制有背片,该背片的自由端分别衔设有扣钩及扣链,而在ニ罩杯上部与该背片顶缘间另系连有肩帯,该胸罩的背片采用内、外双层交迭型态设制,并使内、外层背片的自由端分别呈向上或向下缩束,并在其内、外层背片的自由端分别衔设扣钩及扣链,使内、外层背片的扣钩 及扣链呈上、下分离的独立勾扣型态。所述外层背片的宽度,分别由其下缘预定位置处向上斜拉缩减而成型窄化的收束自由端,而所述内层背片的宽度,则分别由其上缘预定位置处向下斜拉缩减而成型窄化的收束自由端,藉以使内、外层背片呈不同向交迭缩减而构成上、下分离的结构型态。所述内、外层背片采用透气网布设制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将胸罩两侧罩杯向后延制的背片分别采双层交迭设制,并使两层背片的自由端互呈分离状,在各背片的自由端分别连结有扣钩及扣链,据此组成的双背扣胸罩,利用其上、下分离的扣钩与扣链的勾连设计,在取得穿着的稳定性外,更得以維持其勾、解扣的操作便利性,同时较佳的穿着舒适性育透气性,解决了现有加宽背扣胸罩所存在及衍生的问题与缺失。附图说明图I :现有背扣加宽胸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 :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 :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 :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勾扣操作示意图。图5 :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穿着样态參考图。附图标号I 0 :胸罩吐台;I I、I 2 :罩杯;I 3、I 4 :背片;I 3 I、I 4 I :自由端;I 5、I 6 :肩带;I 7 :扣钩;I 8 :扣链;2 I、2 2 :背片;2 3 :扣钩;2 4 :扣链;2 I I、2 2 I :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有关于本技术的结构组成、技术手段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图式再予举例进ー步具体说明于后。请參阅图2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的结构示意图、图4的勾扣操作示意图及图5的穿着样态參考图,说明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胸罩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在胸罩吐台I 0预定位置设有ー对弧凹槽(未标号),用以结合另制的一对罩杯I I、I 2,在胸罩吐台I 0位于两罩杯I I、I 2外侧的边缘部位向后延制有背片I 3、I 4,在二罩杯I I、I 2上部与背片I 3、I 4顶缘间另系连有肩带I 5、I 6,而在二背片I 3、I 4的自由端则分别连结设有扣钩I 7及扣链I 8,通过扣钩I 7与扣链18的相互勾扣系连,将得以维持胸罩的穿着状态,依此构成其胸罩的基本功能架构。其中该二背片I 3、I 4的宽度,分别由其下缘预定位置处向上斜拉缩减而成型窄化的收束自由端I 3 I、I 4 I,藉以使其自由端I 3 I、I 4 I所衔设的扣钩I 7及扣链I 8得以作较窄尺径的设制,而在二背片I 3、I 4内缘另分别增设一内层背片2 I、22,藉以构成内、外双层背片2 I和I 3、2 2和I 4结构,该二内层背片2 I、2 2的宽度,则分别由其上缘预定位置处向下斜拉缩减而成型窄化的收束自由端2 I 1、2 2 1,该自由端2 11,221同样衔设有较窄尺径的扣钩2 3及扣链2 4,而经由内、外层背片2 I和I 3、2 2和I 4的不同向交迭缩减型态,乃形成上、下分离的双背扣结构型态,利用其上、下搭配成组的扣钩I 7、2 3及扣链I 8、2 4的相互勾扣系连,将可维持其胸罩·穿着的稳定性,同时透过其内、外层背片2 1,13,22,1 4及上、下分离的背扣I 7、2 3及扣链I 8、2 4的设计,使其可依穿着者的体型而自由地调整胸下与腋下等不同部位的松紧度,进而达到穿着的舒适性。另一方面,为顾及其穿着的透气性与舒适性,其胸罩的内、外层背片2 I和I 3、2 2和I 4可采用透气性较佳的网布制作,同时佐以其上、下扣钩I 7、2 3与扣链I 8、24的分离式勾扣型态,特能在取得穿着的稳定性外,更能赋予较佳的穿着透气性,让其穿着上不致有过于闷湿的问题发生,有效增进其穿着的舒适性。又,因其将胸罩采内、外层交迭分离的背片2 I和I 3、2 2和I 4设计,利用其上、下分离的扣钩I 7、2 3及扣链I 8、2 4相互勾扣,除可达成现有胸罩加宽背扣以维持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背扣胸罩结构,在胸罩吐台预定位置设有一对弧凹槽,以结合一对另制的罩杯,在胸罩吐台位于两罩杯外侧的边缘部位向后延制有背片,该背片的自由端分别衔设有扣钩及扣链,而在二罩杯上部与该背片顶缘间另系连有肩带,其特征在于:该胸罩的背片采用内、外双层交迭型态设制,并使内、外层背片的自由端分别呈向上或向下缩束,并在其内、外层背片的自由端分别衔设扣钩及扣链,使内、外层背片的扣钩及扣链呈上、下分离的独立勾扣型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莉
申请(专利权)人:旭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