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5510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逆式轧制设备中轧制的带材的检查方法,所述可逆式轧制设备具有至少一轧制机架(3,5),其布置在两个卷绕/退绕装置(12,13)之间,每个卷绕/退绕装置(12,13)具有一芯轴,带材的一伺服长度在所述芯轴上卷绕成多匝,以便张紧带材,轧制以多道次进行,直至在每个道次在每个芯轴上,在包含在两个保持卷绕的伺服长度之间的一有效部分的整个长度上获得理想的厚度,    其特征在于,在沿轧制方向布置在所述机架上游的且用作退绕机的一卷绕盘/退绕盘(12)和用作卷绕机的一下游卷绕盘/退绕盘(13)之间的最后一个轧制道次结束时,上游伺服长度从上游退绕机完全退绕,且经受至少一个轧制道次,随后,所述带材在其有效部分的末段附近被切割,以便沿最后一个道次的方向在其后端部释放出至少等于所需检查长度(105)的一长度,该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对应于上游伺服长度,该上游伺服长度已经轧制至少一次,并因而给出有效部分的外观缺陷的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轧机。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涉及板带轧制后的质量的检查 方法和设备。
技术介绍
显然,该检查长度随后应该报废。然而,在可逆式轧制中,必须 使不可忽略的带材长度才艮废。 因此,轧制可在两个巻绕盘/退绕盘之间沿一方向和另 一方向交替 地进行,所述巻绕盘/退绕盘交替地用作巻绕机和退绕机,但是,为了在每 个道次保持轧制所需的张紧状态,必须在每个芯轴上保留不予轧制的伺服 长度。因此,在最后一个道次结束时,必须去除祠服长度,其位于带材的 末端,且不具有所需的质量。同样,伺服长度位于带材的头部,且巻绕在 巻筒内,在其退绕结束时,应除去。201因此, 一轧制的巻筒没有轧制到未轧制的两伺服长度之间的有效 中央部分的理想厚度,这是一种损耗,称为"非常(mise au mille)"损 耗。如上所述,这种损耗通常还必须加上检查长度,其取自于具有所需质 量的有效带材部分。因此,这种增大了非常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在这种情况下,检查长度轧制两次,首先沿最后一个道次的方向 轧制,然后沿相反的方向轧制,再切割并朝检查台输送,相对于轧机来说, 检查台布置在与退绕盘相对的一侧。[28与此相反,如果最后一个可逆式道次是一奇数道次,那么,带材 巻绕在其上的下游巻筒与检查台布置在轧机的同一侧。因此,带材可在其 后端相应于理想检查长度的一定距离予以切割,该检查长度仅轧制一次, 且直接朝布置在轧机同 一侧的检查台输送。[29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在带材上抽取检查长度,其中,至少最大的部分相当于两伺服长度之一,所述伺服长度保持巻绕在每个巻绕盘/退绕盘的芯 轴上,该伺服长度在轧机工作辊之间至少通过一次,这样,足以给出在带 材的有效长度上由所述工作辊可能产生的缺陷的图像。[30借助于本专利技术,检查长度不在有效部分上抽取,而是在带材的末 端上抽取,不管怎么样,带材的末端是要报废的,因为没有轧制到所需的 厚度。31一般来说,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任何可逆式轧机,其具有至少一机架, 布置在两个巻绕/退绕装置之间,如果是具有两个彼此分开的轧机机架的可 逆式轧机,则特别有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损耗增大,这是由于在 每个道次结束时,两个机架之间的带材长度仅在上游机架中轧制一次,因 而未轧制到所需的厚度。因此,待报废的长度包括保持巻绕在芯轴上的伺 服长度,加上两个机架之间的距离,待报废的全长因而通常大于所需的检 查长度,这样,在最后一个道次至少轧制一次的带材的末端上易于抽取所 需的检查长度。本专利技术也包括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改型轧机设备。附图说明35在下面参照附图对仅仅作为说明和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 一特殊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越性将得到更好的理解, 附图如下图2a至2j是图1所示的轧机处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该巻筒21由具有初始厚度的板带构成,希望通过轧制减小所述 初始厚度,以荻得具有所需的最终厚度的板带。板带自身巻绕成巻筒21, 首先置于不具有芯轴的退绕盘ll上。部件31可握持板带的头部,且使之 朝左退绕,引导其进入两个机架3和5的工作辊之间,带材的头部固定在 巻绕盘/退绕盘12上,所述巻绕盘/退绕盘12布置在轧机1的第二侧,因 而用作巻绕板带的巻绕机。因此,所述板带在该第一行进道次中自右向左 行进,不进行轧制,直至带材完全退绕,带材的形成末端的后端保持紧固 在两个机架3和5的工作辊之间,如图2d示意所示。 随后,轧制交替地进行,即对于奇数道次来说,沿自右向左的第 一行进方向轧制,对于偶数道次来说,沿从左向右的第二方向轧制,道次 次数取决于轧制条件和所需的最终厚度。 但是,为了张紧带材,对于奇数道次来说, 一伺服长度保持巻绕 在用作退绕机的巻绕盘/退绕盘13上,对于偶数道次来说,保持巻绕在用 作退绕机的巻绕盘/退绕盘12上。 同样,上游机架3具有压力机33,其可使待轧制带材的头部端部 接合在上游机架3的工作辊组之间。[48优选地,机架3和5是四辊式轧机机架,也就是说,其分别具有两个小半径的工作辊30、 50和两个大半径的保持辊39、 59。49为清楚起见,图l已予以简化,但是,轧机l还是具有用于轧制 的所有^^知部件,例如用于冷却工作辊的部件、用于测试带材张紧状态的 部件、用于冷却或保持带材的部件以及用于带材导向的导向辊45。50下游机架5与上游机架3相同,只是矫直装置51和带材接合压 力机53布置在第二机架5的下游,以便轧机沿相反的方向工作.51一引导装置60可首先朝一架空传送装置引导带材,然后朝构成 检查台62的一检查用传送装置引导带材。可选地,架空传送装置和检查用 传送装置由一中间轧道传送装置加以连接。当板材置于检查台62上时,严 格意义上的检查阶段由一熟练的检查员使用必要的部件进行检查。 图2a至2j示出图1所示的轧制设备,相同的标号用于标示相同 的部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游机架3和下游机架5(沿第一行进方向) 是四辊式轧机机架,其具有两个工作辊和两个支承辊,但是,可以是任一 其它类型的。第一道次巻绕机12和第二道次巻绕机13示出具有其芯轴, 与不具有芯轴的第一道次退绕盘ll相反。巻筒21、 22和23示出处于本发 明的的各个不同的阶段。56] 如图2a所示, 一待轧制板材巻筒21布置在第一道次退绕盘11 上,然后予以退绕。与板带100的前端相应的头部端部IOI接合在上游机 架3的工作辊之间。 一旦带材100接合,上游机架3的工作辊用于施加摩 擦作用力,以传送带材IOO。因此,头部端部101沿第一行进方向朝下游 机架5移动,如箭头所示,即自右至左移动。[57如图2b所示,头部端部101在接合在第二机架5的工作辊之间 之后,通常固定在第一道次巻绕机12的芯轴上。机架3和5的工作辊压紧 在带材上,被驱动转动,以控制板带100的退绕,同时,所述板带100围绕第一道次巻绕机12的芯轴巻绕(图2c)。在该笫一道次过程中,巻筒 21退绕,而巻筒22巻绕。第一道次退绕盘ll无芯轴,在第一道次时不能 对带材100施加张力。因此,在该第一行进道次过程中,不能实现理想的 压缩程度。[58图2d示意地示出第一道次的结束情况。巻筒21完全退绕,板带 100围绕第一道次巻绕机12的芯轴巻绕,形成一巻筒22。当带材100的末 端端部102位于上游机架3附近时,第一道次结束。在第一道次结束时, 最好不分离末端端部102。所谓分离,是指末端端部102超出下游机架5。 因此,第一道次至少在末端端部102位于才几架之间的时^夷停止。优选地, 当末端端部102仍位于上游机架3的上游时,第一道次停止。[59因此,轧机1的运转方向为倒转,以便控制板带100沿着图2e 中箭头所示的相反的方向行进。首先,机架3和5的工作辊完全压紧,控 制带材IOO从左向右的移动,直至可使其前端102固定在第二道次巻绕机 13的芯轴上。60因此,可开始第二道次,如图2f所示,带材100从巻筒22退绕, 巻筒22因而作为退绕机工作,但是,可制动成使带材张紧,且在两个机架 5和3的工作辊之间进行轧制,工作辊之间的间距调节成达到适合的压缩 程度。带材在用作巻绕机的巻绕盘/退绕盘13上巻绕成一巻筒23。因此, 可在第一道次巻绕机12和第二道次巻绕机13之间进行连续道次的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佩雷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奥钢联冶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