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3574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23:01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和装设在该主面板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该发光触控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在该主面板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多个触控传感器和多个发光装置,这些触控传感器是用于感应操作者的近接信号,并将感应信号传送给一触控控制电路,用以控制相应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该触控控制电路是设置在该第二电路板上,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在空间上间隔一段距离,以减少该触控控制电路对触控传感器的电磁干扰,防止触控传感器产生错误的感应信号。从而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提高触控面板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ー种工作稳定可靠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产品出于美观和操作轻便的考虑,在控制面板中日益采用触控方式,也就是在电机产品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图样,再通过在面板下方设置电容或电阻式触控传感器来感应操作者手指的操作,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传送给一触控控制电路,该触控控制电路可相应地控制对应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可以照亮面板上的显示图样,该触控控制电路还可将相应的信号送给主控制电路来控制电机产品的工作状态,从而有效地实现人机互动,提高电子产品的操控便利性。在中国台湾专利TW97208965中揭露了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设备,主要包含有一触控控制电路,其电连接有至少ー触控传感器以及对应之发光装置,该触控传感器可以感应 一近接讯号而传递给触控控制电路,以控制该发光装置之明灭;一主面板,该主面板之对应于前述发光装置之位置设有光孔,发光装置则是设置在光孔之ー侧边;ー铭板,在该铭板上设有面板之显示图样;ー导光装置,设置于该光孔;当操作触控传感器使得发光装置发光时,光线透过导光装置平均地散射于光孔内井折射于铭板。这种现有的触控面板是将触控传感器以及相应的触控控制电路集成排布在ー块印刷电路板上,由于触控传感器较容易受到与其邻接的触控控制电路所产生的电磁杂讯的影响,触控传感器在受到干扰后其感应信号将会上下波动,进一歩可能导致触控控制电路发出错误的工作指令;并且如果还是采用这种传统式的一板式设计,要有效地減少或消除触控控制电路对触控传感器的电磁干扰,无论是在设计、元器件的选择还是制造过程中,均需要提出很高的品质要求和付出很多的努力,从而大大提升制造成本。可见,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的缺陷在于要么是降低触控传感器对抗电磁干扰能力的要求水准而导致触控面板的工作可靠性较差;要么是为提高触控传感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而大大提升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能够用较低的成本来有效地提高触控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其工作的稳定可靠性。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和装设在该主面板下方的ー发光触控模块;该发光触控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在该主面板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多个触控传感器和多个发光装置,这些触控传感器是用于感应操作者的近接信号,并将感应信号传送给一触控控制电路,用以控制相应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该触控控制电路是设置在该第二电路板上,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在空间上间隔一段距离,以减少该触控控制电路对触控传感器的电磁干扰。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与该第一电路板呈并列设置的ー显示模块,该第二电路板是装设在该显示模块的下方,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形成一高度差,该第二电路板是通过连接器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该触控控制电路包括一微处理器控制电路和ー发光装置控制电路,构成该触控控制电路的电子元件是装设在该第二电路板的背离该主面板的底面;这些触控传感器是装设在该第一电路板的朝向该主面板的顶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将触控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电路板上,而将触控控制电路设置第二电路板上,从而可以减少触控控制电路对触控传感器的电磁干扰,防止触控传感器产生错误的感应信号,从而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提高触控面板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在除去主面板后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面图。图6是图5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显示模块与第二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对触控传感器区域做了部分透视处理以示意出各个触控传感器的物理分布状态。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电路的原理框架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电路的主工作流程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电路中的发光装置控制电路的显示驱动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应用在洗衣机上的触控面板为例,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歩地详尽阐述。如图I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I、装设在该主面板I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2以及装设在该主面板I上的电源开关4。该触控面板上主要设置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触控显示模式,第一类是较为传统的触控与显示一体结合型,第二类是本专利技术独创的组合触控区域与组合显示区域对应型。该主面板I是ー透明的ABS塑料件,为一整体仅下端开ロ的框体结构,具有一基部11和由该基部11的四周向下延伸出的侧板12。该发光触控模块2是收容在该基部11与四侧板12包围形成的腔体内。该基部11只在一个角落上开设有用于装设电源开关4的开孔,在装设到洗衣机中去时,只需要在开孔处进行必要的处理即可实现防水防尘,防止发光触控模块2受损。基部11上设有对应于上述第一类触控模式的多个第一触控显示区域111、ー显示窗ロ 112以及对应于上述第二类触控模式的ー个第二触控显示区域113。第二触控显示区域113主要包括ー环形的组合触控区域114及与该组合触控区域114相对应的一组合显示区域115,该组合显示区域115包括设置在该组合触控区域114左右两侧的多个子显示单元118,姆个子显示单元118上印制有相应的功能显示图样(图未示出,其可以分别对应于洗衣机的ー种洗衣模式)。第二触控显示区域113还包括位于环形的组合触控区域114中央的一功能执行用触控显示区域116。基部11的下表面在不用透光的部位印刷有ー层不透明的油墨,在需要透光的部位,比如第一触控显示区域111以及组合显示区域115中的子显示单元118由字符和/或 图案构成的显示图样的背面,则印刷有ー层透明的油墨,从而构成透明窗的效果,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该显示图样处呈黒色,在有光线从透明窗背面照射出来吋,则相应的显示图样可见。该发光触控模块2包括一第一电路板21、若干导光件22、若干反光件23、ー间隔件24、ー主电路模块3以及装设在该主电路模块3上的一触控控制电路25。參见图4至图8,第一电路板21的顶面在主面板I的第一触控显示区域111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一触控传感器211和第一发光装置212。第一电路板21的一侧还形成有一缺ロ 213。參见图9和图10,第一电路板21在朝向主面板I的顶面还设置有对应于主面板I的组合触控区域114的多个第二触控传感器214、对应于功能执行用触控显示区域116的一第三触控传感器216、对应于组合显示区域115的子显示单元118的多个第二发光装置215以及对应于组合触控区域114及功能执行用触控显示区域116的两个第三发光装置217。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控传感器211、第二触控传感器214及第三触控传感器216都是电容感应式的触控传感器,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改为采用电阻感应式的触控传感器,这些触控传感器211、214、216可用于感应操作者的一近接信号(例如手指的触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和装设在该主面板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该发光触控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在该主面板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多个触控传感器和多个发光装置,这些触控传感器是用于感应操作者的近接信号,并将感应信号传送给一触控控制电路,用以控制相应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二电路板,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该触控控制电路是设置在该第二电路板上,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在空间上间隔一段距离,以减少该触控控制电路对触控传感器的电磁干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崇军曾志华王强范炳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