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耐张线夹,包括钢锚,引流板,引流线夹,耐张线夹主体,所述耐张线夹主体是一中空的管,在中空的管内的径向前段内设置有衬管,与衬管相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有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夹紧装置;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上设置一个镂空孔;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的外轮廓上设置螺旋环绕条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连接碳纤维复合芯的内层张紧结构组合,在安装时不需对碳纤维复合芯压接,不损伤碳纤维复合芯,操作简单,具有安装后不松脱、握力强,内部结构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并且可以引出复合导线中的光纤,实现光纤和输电导线分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输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金具,具体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中以及变电站杆塔上对碳纤维导线连接、固定、拉紧的耐张线夹。
技术介绍
耐张线夹是电力系统中用于架空电力线路以及变电所耐张杆塔上固定导线的金具,它将导线与绝缘子串连接,绝缘子串再与铁塔连接,以承载导线的拉力,减小导线的弛度,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所述导线均采用钢芯铝绞线,由于钢芯铝绞线具有磁损,长期运行线路损耗较大,温度较高时还将使线路的驰度增大,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消除该隐患就得增加铁塔高度或减少塔间距离,尤其是在系统增容的情况下就必须更换铁塔。这样一来,不仅会增加工作量,增大铁塔根开、减少绿地,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电网改造过程中已将部分线路的钢·芯铝绞线改为增容导线,即耐高温、低驰度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目前固定钢芯铝铰线的耐张线夹是由一端带有连接板的铝管组成的线夹主体,与线夹主体连接的引流线夹及置入线夹主体铝管部分内的钢锚构成的。安装时先将钢芯铝铰线同钢锚压接固定,套上线夹主体后再在压接点的两侧分别进行压接。尽管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具有耐环境恶化性能好、不生锈、不腐蚀、不与铝导线或其它部件产生电解反应等优点,但由于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为脆性材料,在径向受力不均匀情况下易对纤维造成损伤使其断裂,从而降低碳纤维芯顺线方向的承载能力。由此可见,现有的耐张线夹根本无法适应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耐张固定。成为该领域渴望解决却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此外,现有的架空输电导线使用的耐张线夹只有连接牵引导线的作用,容易受风力而摆动,还容易受湿冷天气结成覆冰,进而造成输电线路舞动。同时,现有的耐张线夹不能够将光电复合导线中的光纤引出,无法实现光、电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耐张线夹,它用于连接碳纤维复合芯的内层张紧结构组合,在安装时不需对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压接,不损伤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操作简单,安装后不松脱,握力强,是内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专用加强型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连接锚固定的耐张线夹,并且通过改变原有耐张线夹外形,以减小风阻;改变耐张线夹覆冰轮廓,改变耐张线夹覆冰时空气动力外形,进而减少输电线路舞动几率并降低输电线路舞动幅度,同时该耐张线夹可以实现光纤和输电导线分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耐张线夹,包括钢锚,引流板,引流线夹,耐张线夹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张线夹主体是一中空的管,在中空的管内的径向前段内设置有衬管,与衬管相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有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夹紧装置,钢锚从后段端口插入与夹紧装置螺纹固定,同时能与夹紧装置所固定的导线复合芯连接,在衬管和钢锚的台阶部分所对应的耐张线夹本体经液压而压接固定成一整体;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上设置一个镂空孔;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的外轮廓上设置螺旋环绕条纹。所述镂空孔用于在需要的时候引出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中的光纤部分,以实现光、电分离。以上所述的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夹紧装置是由一中心径向通孔的内锥套和具有锥形内腔的外锥套组成。本技术所述的内锥套中心径向通孔直径小于碳纤维复合芯外径,内锥套外形为圆锥形,内锥套有用线切割出的两条间隙,一条是由锥体小头端延伸向大头端方向设置,但所述间隙离大头端有一定距离,另一条间隙由锥体大头延伸向小头端设置,但所述间隙离小头端有一定距离。以上所述的外锥套是一中心为锥形腔而外形是圆柱体的管,外锥套内的锥形腔的直径大的一头的端头处设置有内螺纹。本技术所述的钢锚为一端是一个环的杆状物,所述杆状物另一端设置有与外锥套的内螺纹吻合固定的外螺纹,端头的端面设置有向内凹的导线接续腔,在环与外螺纹间处设置有铝管压接受力的台阶。以上所述的衬管一端设置有锥度。所述衬管前端伸出耐张线夹主体。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铝导线剥开一段,将露出的碳纤维复合芯由左向右依次穿过衬管、耐张线夹主体直至穿出耐张线夹本体的另一端,再依次穿入外锥套、内锥套的中心通孔,通过外锥套和内锥套将碳纤维复合芯夹紧。再将外锥套和内锥套整体回拉至耐张线夹本体内。将钢锚的外螺纹端由右向左插进耐张线夹本体内与外锥套旋紧。衬管应与外锥套和内锥套应留有一定间隙用于衬管压接时产生的形变。然后采用液压方法在衬管和钢锚的台阶部分所对应的耐张线夹本体外部进行压接成为一体。最后用螺栓将耐张线夹和引流线夹连接即可完成安装。在导线的张力作用下,内锥套在外锥套内移动将碳纤维复合芯夹得更紧,保证对导线具有足够的握力,其握力不小于被安装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5%。本技术的优点是,它用于连接碳纤维复合芯的内层张紧结构组合,在安装时不需对碳纤维复合芯压接,不损伤碳纤维复合芯,操作简单,安装后不松脱,握力强,内部结构可重复利用的专用加强型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连接锚固的耐张线夹,并且可以实现光纤、输电导线分离。此外,在耐张线夹本体外轮廓上设置环绕的螺旋条纹,螺旋形状改变该耐张线夹部位的空气动力形状,可以使耐张线夹沿长度方向上的受风横截面不断变化;还可以在湿冷天气下使耐张线夹外覆冰轮廓为不规则形状,使截面沿螺旋方向变化,以致风力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效应相互干扰与制约,从而破坏了起舞的条件使其升力系数减小,升力系数曲线变化趋于平稳,其阻力系数的增大能使导线在运动过程中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利于减少输电线路舞动几率并降低输电线路舞动幅度。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得本技术在使用中,可减小风阻,并减少输电线路舞动几率并降低输电线路舞动幅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的型的内锥套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外锥套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钢锚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引流板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4、5所示,本技术包括钢锚5,引流板6,引流线夹7,本技术特别 是有耐张线夹主体1,所述耐张线夹主体I是中空的管,在中空的管内的径向的前段内设置有衬管4,所述衬管4 一端设置有锥度,与衬管4相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有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夹紧装置,钢锚5从后段端口插入与夹紧装置螺纹固定,同时能与夹紧装置所固定的导线复合芯连接,在衬管4和钢锚5的台阶部分所对应的耐张线夹本体I经液压而压接固定成一整体。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I上设置一个镂空孔8 ;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I的外轮廓上设置螺旋环绕条纹(未示出)。根据图2、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夹紧装置是由一中心径向通孔的内锥套3和具有锥形内腔的外锥套2组成,所述内锥套3中心径向通孔直径小于碳纤维复合芯外径,内锥套外形为圆锥形,内锥套3有用线切割出的两条间隙,一条是由锥体小头端延伸向大头端方向设置的间隙301,但所述间隙离大头端30mm距离,另一条间隙电锥体大头端延伸向小头端设置的302间隙,但所述间隙离小头端有20mm的距离,所述外套管2是一中心为锥形腔而外形是圆柱体的管,外锥套内的锥形腔的直径大的一头的端头处设置有内螺纹201,所述钢锚5为一端是一个环504的杆状物,所述杆状物另一端设置有与外锥套2的内螺纹201吻合固定的外螺纹502,端头的端面设置有向内凹的导线接续腔501,在环504与外螺纹50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耐张线夹,包括钢锚,引流板,引流线夹,耐张线夹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张线夹主体是一中空的管,在中空的管内的径向前段内设置有衬管,与衬管相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有碳纤维光电复合导线的夹紧装置,钢锚从后段端口插入与夹紧装置螺纹固定,同时能与夹紧装置所固定的导线复合芯连接,在衬管和钢锚的台阶部分所对应的耐张线夹本体经液压而压接固定成一整体;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上设置一个镂空孔;在所述耐张线夹主体的外轮廓上设置螺旋环绕条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信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