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光束角LED灯具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5943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光束角LED灯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座、一衍射反射器和一灯罩。基座包括一第一顶面、该第一顶面中央区域的一凸台、和凸台顶部的第二顶面;第一、第二顶面上均固定有LED光源;衍射反射器,固定于凸台的侧面,具有悬空于第一顶面之上的反射板;反射板上周向分布有等宽的衍射细缝;该衍射反射器表面具有反光表层;灯罩具有自第一顶面始遮蔽整个所述基座和衍射反射器的罩体。本技术方案光源分为两层,使整个灯具发出的光线可以具有三部分:一是正前方的直射光线,二是透过衍射细缝的衍射光栅,三是经由反射器反射的逆向光线,以实现整个空间大光束角的效果,同时LED光源散热位置位置合理,灯具配件较少,易装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灯具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可以具有大光束角的LED灯具的结构。
技术介绍
LED光源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的LED光源构成的模组,若不作任何光学处理,其光束角几乎只能达到120°左右,并且其光束范围也只达到180°左右。传统的白炽灯,乃至于替代白炽灯的紧凑型荧光灯,其光束角很大,往往超过280°,单单一个灯就可以向几乎整个空间范围发射等光强的光束,具有很大的照明范围, 这样的特点,在室内、家居等应用中已经成为惯例,因为一方面,大光束角的发光可以非常合宜地照明整个空间;另一方面,具有非常利于外部灯具设计的配光曲线。当利用LED光源的灯具用于直接替代传统白炽灯或紧凑型荧光灯时,必须针对LED光源进行光学处理,使其光束角超过原有的120°,否则,会出现灯具照明范围太小,不利于外部灯具光学设计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常见的做法是将LED光源立体放置,使LED光源本身朝向空间中各个方向分布,以弥补其光束角太窄的不足,这类做法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在光束角的形成上可以媲美传统光源。不过,这类做法具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光源位置朝向复杂,配件数量多,装配较繁琐以及散热问题难以处理。如此,LED光源方向性太强,又需要灯具可以照明整个空间,结合规模生产的现实,如何设计一种在满足大光束角前提下,配件少、易装配、散热性能优良的LED灯具,成为这类系统结构设计的必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的必然需求,本技术提出一种大光束角LED灯具的结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光束角LED灯具的结构,它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包括一第一顶面、该第一顶面中央区域的一凸台、和所述凸台顶部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一、第二顶面上均固定有LED光源;一衍射反射器,固定于所述凸台的侧面,具有悬空于所述第一顶面之上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周向分布有等宽的衍射细缝;该衍射反射器表面具有反光表层;以及一灯罩,该灯罩具有自所述第一顶面始包覆整个所述基座和衍射反射器的罩体。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可以在如下方面有所改进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顶面相平行;所述基座、第一顶面、第二顶面、衍射反射器和灯罩均旋转对称并且具有同一对称轴。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灯罩为球泡形,具有一开口 ;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该灯罩的最大内径,且大于所述第一顶面的直径;所述衍射反射器为多片放射状的花瓣形,其花瓣形的最外缘具有朝下的折弯段,该折弯段外周在所述灯罩内支撑于所述灯罩的内壁。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衍射反射器在所述花瓣形的根部位置具有一下凹。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衍射反射器由一等厚度的板材成型,其两面均具有反光层。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基座上凸台的侧面有反光层。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灯罩为带有散射材料的材质。在上述所有较佳实施例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冲压而成的空心结构,其 外缘下方固定一筒形的散热器;该基座与所述散热器构成的腔体内具有驱动电源。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散热器旋转对称,其外侧母线为双曲线。在上述较佳实施例基础上,所述散热器在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另一端固定一灯头,该灯头与所述散热器同轴。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I.光源分为两层,使整个灯具发出的光线可以具有三部分一是正前方的直射光线,二是透过衍射细缝的衍射光栅,三是经由反射器反射的逆向光线,可以实现整个空间大光束角的效果,同时LED光源散热位置位置合理。灯具配件较少,易装配。2.带有衍射细缝的处理方式,使大光束角前方比较均匀。3.整体容易实现在球形泡的灯具内,实现对传统球泡灯的替代。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爆炸图;图3是图2实施例的部分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立体示意图;一个基座100,该基座100下方有第一顶面101,此第一顶面101中央区域有棱台形的凸台130,而环绕凸台固定有副LED光源142 ;在凸台130顶部有一个第二顶面102,而此第二顶面102上固定有主LED光源141。所有的副LED光源142和主LED光源141均朝向第二顶面102的法线方向,即途中箭头所示的S方向。一衍射反射器200,套接并固定于凸台130的侧面131上,其整体主要为一整体成型的反射板201,此反射板201悬空于第一顶面101之上,自身周向分布有等宽的衍射细缝202 ;该衍射反射器200表面具有反光表层;另外,灯罩300的罩体301从第一顶面101始,直至第二顶面141以上,遮蔽整个基座100和衍射反射器200。在此结构的基础下,考虑到LED光源发光的特点,来自主LED光源141的光大部分以A方向及其附近夹角所示的途径从罩体301上方射出;来自副LED光源142的光大部分投射到衍射反射器200上反射板201,从而经由C方向类的路径自罩体301射出,此C方向具有相当部分与S相反的分量,所以,来自副LED光源的此部分光线构成了整个灯具相对于S反向的大部分光束角;来自副LED光源的光线有一部分经由衍射反射器200上的衍射细缝202,沿着B方向,投射过罩体301,最终构成灯具斜方的光束角部分;由于是通过衍射细缝201,故,此部分光束角变大,显得更加均匀;综上,A、B和C三类方向的光线组合,即构成整个空间大范围的光束角。这样的光束角不需要特别的LED光源141、142的安装角度,仅需要将主、副LED光源平移出一个凸台130的高度即可,所以,可见光源分为两层,使整个灯具发出的光线可以具有三部分一是正前方的直射光线A,二是透过衍射细缝201的衍射光栅B,三是经由反射器200的反射板201反射的逆向光线C,可以实现整个空间大光束角的效果,同时LED光源散热位置位置合理。灯具配件较少,易装配。针对LED光源的散热位置合理,不需要作任何特别地处理以及带来额外的加工精度要求,在满足了大光束角的同时,保持简洁的散热架构和便捷的安装方式。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爆炸图。此实施例二为一替代传统球泡(白炽灯、紧凑型荧光灯)的球泡LED灯具。如图,灯罩300具有球形的罩体301,罩体301底部具有开口 302 ;基座100为双层圆台形,旋转对称,其上固定主LED光源板141和副LED光源板142,分别位于两层圆台;衍射反射器200类似实施例一一样套接在基座100上。请一并参考图3,图3是图2实施例的部分爆炸图,此图展示了实施例二的许多细节。基座100为旋转对称形,其第一顶面101和第二顶面102均为正圆,侧面131为一圆台侧面。在基座100的下方,通过其外缘固定一个筒形的散热器400,此筒形散热器400内固定一个绝缘导热的镇流器腔401,镇流器腔401底部,也在散热器400的底部位置固定一个标准的灯头402 ;基座100、散热器400和灯头402均旋转对称同轴。基座100是整体冲压而成,表面均阳极氧化处理,具有反光层,来自光源和镇流器的热量最终经由散热器400的侧面与空气发生热对流而散发掉。此散热器400的外侧母线为双曲线,在灯具垂直安装时,可以改善其表面与空气热对流的效果,使散热性能在此无鳍片的形态上也有较好的表现。固定于第二顶面102的主LED光源14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光束角LED灯具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包括一第一顶面、该第一顶面中央区域的一凸台、和所述凸台顶部的第二顶面;所述第一、第二顶面上均固定有LED光源;一衍射反射器,固定于所述凸台的侧面,具有悬空于所述第一顶面之上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上周向分布有等宽的衍射细缝;该衍射反射器表面具有反光表层;以及一灯罩,该灯罩具有自所述第一顶面始包覆整个所述基座和衍射反射器的罩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刚王睿林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灿坤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