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17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内胆、搅拌机构、控制机构、风机和投放器。内胆装于外壳内,内胆内装有搅拌机构;风机装于外壳上方,连通内胆,控制机构及投入器安装于外壳顶部,用来控制生物酶的投放、搅拌,给氧及废气、废渣的排出。通过生物酶将各种食物垃圾分解成无臭气体及水,避免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拉运量。(*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属于一种处理厨房垃圾的装置。我国垃圾多采用掩埋法,各种垃圾集中堆放,使许多有用物质得不到回收,且占用大片土地。特别是生活有机食物垃圾,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自然分解造成恶臭及污水,滋生蚊蝇,严重影响周围环境及人们健康。在国外,垃圾处理普遍采取分类收集,这样既有利于物质回收,也有利于垃圾处理。目前,我国也已开始采取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但由于食物垃圾不能回收,且易腐烂发臭,是分类收集垃圾的一大难点。国内有人提出将易腐烂的食物垃圾破碎后,成粉末状与水混合,从下水道排出方法,这种做法虽可减少城市垃圾排放拉运量,但会造成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食物垃圾快速分解成无臭气体及水的食物垃圾处理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的食物垃圾处理装置由外壳、内胆、搅拌机构、控制机构、风机、投放器等组成,内胆装于外壳内,内胆内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由搅拌叶片及传动轴、密封装置构成,通过链轮由减速电机带动运转。风机装于外壳上方,连通内胆,用于给氧及排出废气。控制机构及投入器安装于外壳顶部,用来对分解过程实现自动控制,即控制酶的投放、搅拌,给氧及废气、废渣的排出。本装置还设有脚开关,用来开启盖板以利于垃圾的投入。由于本技术通过生物酶将各种食物垃圾(剩菜、剩饭、骨头、菜梗等)分解成无臭气体及水,避免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拉运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局部剖视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局部剖视结构右视图。图3为实施例的后视图。参照图1、图2、图3,本实施例提出的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外壳1、内胆2、搅拌机构3、控制机构4、风机6和投放器6。内胆2装于外壳1内,内胆2内装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由搅拌叶片7及传动轴8、密封装置9构成,通过链轮10由减速电机11带动运转。风机5装于外壳1上方,连通内胆2,用于给氧及排出废气。控制机构4及投入器6安装于外壳1顶部,用来完成对分解过程的自动控制。控制机构4由单片机构成,使用时,用户仅需在控制器6面板上按下开始键,控制机构4便以以下方式自动运行1、检测是否开盖投料,2、投料后开始计时,3、定期启动搅拌机构,4、启动风机,5、检测分解过程物料量的变化,判断是否增加分解酶,如需则开启投入器6阀门,6、定时开关搅拌机构3及风机5,7、排水。以上过程均用发光管显示于控制器面板中,用户如需停机则按停止健,则过程中止。控制器6为带阀门塑料容器,内装分解酶培养基,通过阀门与内胆2连通,可通过控制机构实现自动投放。本装置还设有脚开关12,用来开启盖板以利于垃圾的投入。权利要求1.一种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1)、内胆(2)、搅拌机构(3)、控制机构(4)、风机(5)和投放器(6),内胆(2)装于外壳(1)内,内胆(2)内装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由搅拌叶片(7)及传动轴(8)、密封装置(9)、链轮(10)和减速电机(11)构成,风机(5)装于外壳(1)上方,连通内胆(2),控制机构(4)及投入器(6)安装于外壳(1)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设有开启盖板的脚开关(12)。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内胆、搅拌机构、控制机构、风机和投放器。内胆装于外壳内,内胆内装有搅拌机构;风机装于外壳上方,连通内胆,控制机构及投入器安装于外壳顶部,用来控制生物酶的投放、搅拌,给氧及废气、废渣的排出。通过生物酶将各种食物垃圾分解成无臭气体及水,避免周围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城市垃圾的排放拉运量。文档编号B09B3/00GK2316052SQ9724428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31日专利技术者魏文深, 陈颖 申请人:厦门市天源兴静电设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物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1)、内胆(2)、搅拌机构(3)、控制机构(4)、风机(5)和投放器(6),内胆(2)装于外壳(1)内,内胆(2)内装有搅拌机构(3),搅拌机构(3)由搅拌叶片(7)及传动轴(8)、密封装置(9)、链轮(10)和减速电机(11)构成,风机(5)装于外壳(1)上方,连通内胆(2),控制机构(4)及投入器(6)安装于外壳(1)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深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天源兴静电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