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103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包括有喷口的雾化喷嘴及设有第一内腔的分流防滴漏基体;设有高压水导流孔的防滴漏导流阀杆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内腔里,高压水导流孔的输出口与连接通道连通时,防滴漏导流阀杆通过第一限位部件限位,连接通道与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时,防滴漏导流阀杆通过第二限位部件限位;设有第二内腔的高压水连接基体的上端面与高压水导流孔的输入口连通,其下端面设有进口。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高压水导流孔与连接通道连通,高压水沿着这个通道进入喷口,通过雾化喷嘴产生水雾。压力不能抵消拉力时,连接通道与第一内腔相对,由于空腔内的压力变小,连接通道内的水会倒流,防止残留的水因重力作用,形成水滴后滴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喷雾
,特别涉及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雾化喷嘴是喷雾设备中常用的零部件,通过喷嘴可形成细水雾对环境空间进行造景、降温、除尘、保湿等方面的优化。目前实际使用中遇到如下问题高低错落有致的一组喷嘴分别与高压水管相连,当喷雾主机停机时,高压水管内仍然有一定的残留水压,此压力较低,无法达到雾化效果,却会使水继续从喷嘴流出形成小水滴往下滴落。另外喷嘴中的残留水也会在重力作用下继续滴落。当喷雾设备应用在造景场合时,不希望有小水滴出现而破坏整体气氛,应用在其他工业场合时,滴水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以防止雾化喷嘴出现滴漏现象,成为本领域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以防止雾化喷嘴出现滴漏现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喷口的雾化喷嘴,还包括设有第一内腔的分流防滴漏基体,所述雾化喷嘴设置在所述分流防滴漏基体上,且所述喷口与所述第一内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设有高压水导流孔的防滴漏导流阀杆,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可沿所述第一内腔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里;所述高压水导流孔的输出口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时,限制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时,限制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向下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设有第二内腔的高压水连接基体,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的上端面与所述高压水导流孔的输入口连通,下端面设有进口。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高压水导流孔的输出口远离所述连接通道的复位装置。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为套设在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上的拉力弹簧,所述拉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相连。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的进入口端的磁块。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第一限位部件为所述第一内腔的顶壁。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第一内腔的顶壁设有用于保存空气的凹槽,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的顶端设有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凸台。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的上端面伸入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的上端面为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分流防滴漏基体和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之间的密封圈。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分流防滴漏基体与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之间设有密封件。优选地,上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所述雾化喷嘴的个数为3个,且均匀的布置在所述分流防滴漏基体上。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喷口的雾化喷嘴,还包括设有第一内腔的分流防滴漏基体、设有高压水导流孔的防滴漏导流阀杆和设有第二内腔的高压水连接基体,其中,雾化喷嘴设置在分流防滴漏基体上,且喷口与分流防滴漏基体的内腔通过连接通道连通;防滴漏导流阀杆可沿第一内腔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内腔里,且当高压水导流孔的输出口与连接通道连通时,防滴漏导流阀杆通过限制其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限位,当连接通道与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时,防滴漏导流阀杆通过限制其向下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限位;高压水连接基体的上端面与分流防滴漏基体相连,下端面设有进口。工作时,高压水通过高压水连接基体的进口进入到高压水连接基体,由于压力的作用将推动防滴漏导流阀杆向上移动,当提供的高压水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设置在防滴漏导流阀杆上的高压水导流孔与连接通道连通,高压水将沿着这个通道进入到喷口,然后通过雾化喷嘴产生水雾。当高压水提供的压力不能抵消复位装置产生的拉力时,防滴漏导流阀杆向下移动,连接通道会与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由于空腔内的压力变小,残留在连接通道内的水会倒流回空腔,防止残留的水因重力作用,形成水滴后滴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滴漏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以防止雾化喷嘴出现滴漏现象。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I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滴漏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喷口 12的雾化喷嘴1,还包括设有第一内腔的分流防滴漏基体2、设有高压水导流孔8的防滴漏导流阀杆3和设有第二内腔的高压水连接基体6。其中,雾化喷嘴I设置在分流防滴漏基体2上,高压水连接基体6的上端面与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入口相连通,下端面设有进口 7。为了给高压水提供一个到达雾化喷嘴I的通道,在喷口 12处设置了连接通道11,用于连接喷嘴12与分流防滴漏基体2的内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滴漏喷雾装置的目的是实现喷雾的同时防止残留的水形成水滴后滴漏,鉴于此,将防滴漏导流阀杆3设置为可沿第一内腔上下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内腔里,且当高压水的压力达到预设值时,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出口与连接通道11连通,防滴漏导流阀杆3通过限制其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进行限位,此时,形成高压水的导流通道,即高压水从高压水连接基体6的进口进入到高压水连接基体6内部,然后进入到与高压水连接基体6的上端连通的高压水导流孔8内,沿着高压水导流孔8进入到连接通道11,最后在雾化喷嘴I形成水雾喷出。 当高压水提供的压力小于预设值时,不能抵消复位装置产生的拉力时,防滴漏导流阀杆3向下移动,防滴漏导流阀杆3会远离连接通道11,直至与限制防滴漏导流阀杆3继续向下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接触。此时,连接通道11与防滴漏导流阀杆3的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即雾化喷嘴I与高压水导流孔8不导通,高压水无法进入到雾化喷嘴I。同时由于在防滴漏导流阀杆3向下移动时,上面的空腔里的压力变小,会使残留在连接通道11和雾化喷嘴I处的水倒流,防止残留的水形成水滴滴漏。只有在高压水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才能克服相应的阻力,使高压水的路径导通,使其充分发挥雾化效果;而当高压水的压力不能达到设定值时,无法克服阻力,使高压水的路径不能导通,同时还存在抽吸作用,导致高压水不能进入雾化喷嘴1,同时残留在雾化喷嘴I和连接通道11内的水会倒吸到空腔,有效的避免了残留的水因重力作用形成水滴后滴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滴漏喷雾装置,还包括用于使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出口远离连接通道11的复位装置,由于直接通过防滴漏导流阀杆3自身的重力作为回复力,其回复过程会比较慢,同时由于防滴漏导流阀杆3自身的重力可能很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喷口(12)的雾化喷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第一内腔的分流防滴漏基体(2),所述雾化喷嘴(1)设置在所述分流防滴漏基体(2)上,且所述喷口(12)与所述第一内腔通过连接通道(11)连通;设有高压水导流孔(8)的防滴漏导流阀杆(3),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可沿所述第一内腔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里;所述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出口与所述连接通道(11)连通时,限制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所述连接通道(11)与所述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时,限制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向下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设有第二内腔的高压水连接基体(6),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6)的上端面与所述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入口连通,下端面设有进口(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滴漏喷雾装置,包括设有喷ロ(12)的雾化喷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有第一内腔的分流防滴漏基体(2),所述雾化喷嘴(I)设置在所述分流防滴漏基体(2)上,且所述喷ロ(12)与所述第一内腔通过连接通道(11)连通; 设有高压水导流孔(8)的防滴漏导流阀杆(3),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可沿所述第一内腔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腔里; 所述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出口与所述连接通道(11)连通时,限制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向上移动的第一限位部件; 所述连接通道(11)与所述第一内腔的空腔相对时,限制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向下移动的第二限位部件; 设有第二内腔的高压水连接基体出),所述高压水连接基体出)的上端面与所述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入口连通,下端面设有进ロ(7)。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所述高压水导流孔(8)的输出口远离所述连接通道(11)的复位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滴漏喷雾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复位装置为套设在所述防滴漏导流阀杆(3)上的拉カ弹簧(4),所述拉カ弹簧(4)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贵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腾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腾邦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