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广为专利>正文

一种运动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055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手柄件、右手柄件、左筒体件、右筒体件、左手把套、右手把套和三个压簧,所述的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为相互咬合连接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的左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左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左手把套,所述的右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右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右手把套,所述的三个压簧设置在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连接形成的空腔内,其中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分别套设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第三压簧设置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锻炼全面、安全、携带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锻炼上肢的运动器械。
技术介绍
上肢是我们人体运动器官中最灵活,也是使用最多的部分,由于上肢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上肢的锻炼,包括保持关节的灵活,韧带的柔软,肌肉的强健,等等,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以拉簧的伸张和压簧的挤压为锻炼力量发轫源头的小型上肢锻炼器械,品种也不少,比如,有以大臂和小臂为锻炼对象的拉力扩胸器和弹簧臂力器,也有以手掌为锻炼对象的握力器等等,这些器械的缺点在于,首先,只有往复的直线运动,其次,在往复运动过程当中,发力也只有往的这个过程,因为,由于这些器械都只使用一种弹簧,也就是拉簧或者压簧,来作为锻炼力量的发轫源头,因此,在锻炼的时候,发力的方向只有一个去向,而 等发力完毕以后,回来的方向,是借助弹簧的自然返还力量来完成的,等到弹簧的返还运动结束了,也就是锻炼的力距限度之所在了,因而并没有使得锻炼部位真正在初始发力的相反方向继续进行有效的锻炼。然后,由于这些器械的设计功用大多专注于力量和肌肉的锻炼,因此,强度很大,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不太适合。最后,由于锻炼模式的单一和枯燥,容易因为引起疲劳而中断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锻炼力量更加平衡,方式更加灵活和锻炼部位更加全面的上肢运动器械。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手柄件、右手柄件、左筒体件、右筒体件、左手把套、右手把套和三个压簧,所述的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为相互咬合连接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的左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左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左手把套,所述的右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右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右手把套,所述的三个压簧设置在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连接形成的空腔内,其中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分别套设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第三压簧设置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之间。所述的左手柄件由一个大直径圆柱体和一个小直径圆柱体一体化连接而成,其中大直径圆柱体设置在左筒体件内,小直径圆柱体套设第一压簧后伸出左筒体件外,并在伸出端胶粘左手把套;所述的右手柄件与左手柄件镜像设置,右手柄件的小直径圆柱体套设第二压簧后伸出右筒体件外,并在伸出端胶粘右手把套,右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与左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之间设置第三压簧。所述的左筒体件的左侧壁设有供左手柄件的小直径圆柱体穿出并做往复直线和旋转运动的圆孔,左筒体件的右端与右筒体件左端连接,所述的右筒体件的右侧壁设有供右手柄件的小直径圆柱体穿出并做往复直线和旋转运动的圆孔,所述的第一压簧位于左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与左筒体件的左侧壁之间,所述的第二压簧位于右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与右筒体件的右侧壁之间。所述的左筒体件的右端与右筒体件左端螺纹连接,或者焊接,或者用胶黏剂胶接。所述的左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的外径与左筒体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的右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的外径与右筒体件的内径相匹配。所述的左筒体件与左手把套之间设有l-8cm的间隙,所述的右筒体件与右手把套之间设有I-Scm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通过使用排列在左右筒体件连接形成的空腔内的三个压簧,使得锻炼力量发轫源头在两个方向都有了,这样,锻炼的时候,就可以向拉伸和挤压两个方向的进行了,能够使得锻炼部位得到全面性的锻炼。 (2)本技术通过左右两个手柄件在筒体件内部的自由旋转运动,使得整个上肢不仅可以做直线运动,而且可以做旋转运动。这种旋转运动是上肢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等等组织得到更加多样和充分锻炼的关键,而且不是直线运动所能够代替的,这也就是锻炼了中国太极拳当中所注重的“螺旋劲”,使得身体各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得到更全面和更好的锻炼。(3)本技术要求使用的力量很小,儿童和老年人,以及上肢需要康复锻炼的人,都能够锻炼使用,而且由于力量小,弹簧又都装置在筒体里面,所以十分安全。(4)本技术的握法,动法和上肢摆放体位等等,都有各种不同的选择,非常灵活,非常全面,不仅锻炼部位和方式全面,锻炼效果好,而且,由于锻炼方法上的多样性,锻炼者的兴趣也容易得到提闻。(5)本技术还可以作为轻轻敲打或揉搓的一个按摩棒来使用,达到疏通经脉,畅通气血的功用。(6)本技术体积小,十分轻便,非常容易携带,并方便锻炼。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手柄件与筒体件的组合连接图;图5为左右手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右筒体件的示意图;图7为左筒体件的示意图。图中1为左手柄件,2为右手柄件,3为左筒体件,4为右筒体件,5为第一压簧,6为第二压簧,7为第三压簧,8为左手把套,9为右手把套,10为左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11为左手柄件的小直径圆柱体,12为右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13为右手柄件的小直径圆柱体,14为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2、4所示,本技术包括左手柄件I、右手柄件2、左筒体件3、右筒体件4、左手把套8、右手把套9和三个压簧,左筒体件3与右筒体件4为相互咬合连接的空心圆柱体,左手柄件I 一端设置在左筒体件3内,另一端套设左手把套8,右手柄件2 —端设置在右筒体件4内,另一端套设右手把套9,三个压簧设置在左筒体件3与右筒体件4连接形成的空腔内。 如图1、5所不,左手柄件I由一个大直径圆柱体10和一个小直径圆柱体11 一体化连接而成,大直径圆柱体10的外径与左筒体件3的内径相匹配,设置在左筒体件3内,小直径圆柱体11套设第一压簧5后伸出左筒体件3外,并在伸出端胶粘左手把套8,转动左手把套8可带动左手柄件I的大直径圆柱体10在左筒体件3内转动,拉伸或挤压左手把套8可使大直径圆柱体10挤压第一弹簧5或第三弹簧6,从而使左手柄件I在左筒体件3内往复运动;右手柄件2与左手柄件I镜像设置,也是由一个大直径圆柱体12和一个小直径圆柱体13 —体化连接而成,右手柄件2的大直径圆柱体12的外径与右筒体件4的内径相匹配,右手柄件2的小直径圆柱体13套设第二压簧7后伸出右筒体件4外,并在伸出端胶粘右手把套9,转动右手把套9可带动右手柄件2的大直径圆柱体12在右筒体件4内转动,拉伸或挤压右手把套9可使大直径圆柱体12挤压第二弹簧7或第三弹簧6,从而使右手柄件2在右筒体件4内往复运动。其中左筒体件3与左手把套8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如l-8cm,右筒体件4与右手把套9之间也设有一定的间距,如l_8cm,在拉伸或挤压左手把套8和右手把套9时,有足够的退让空间,第一压簧5套位于左手柄件I的大直径圆柱体10与左筒体件3的左侧壁之间,第二压簧7位于右手柄件2的大直径圆柱体12与右筒体件4的右侧壁之间,第三压簧6设置在右手柄件2的大直径圆柱体12与左手柄件I的大直径圆柱体10之间。如图1、3所示,左筒体件3的外径最大,左手把套8的外径居次,左手柄件I的小直径圆柱体11的直径最小。如图1、2、4、6、7所示,右筒体件4的右侧壁设有供右手柄件2的小直径圆柱体13穿出并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圆孔14,左筒体件3的左侧壁设有供左手柄件I的小直径圆柱体11穿出并做往复直线运动的圆孔,左筒体件3的右端与右筒体件左端4使用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手柄件、右手柄件、左筒体件、右筒体件、左手把套、右手把套和三个压簧,所述的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为相互咬合连接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的左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左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左手把套,所述的右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右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右手把套,所述的三个压簧设置在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连接形成的空腔内,其中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分别套设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第三压簧设置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手柄件、右手柄件、左筒体件、右筒体件、左手把套、右手把套和三个压簧,所述的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为相互咬合连接的空心圆柱体,所述的左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左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左手把套,所述的右手柄件一端设置在右筒体件内,另一端套设右手把套,所述的三个压簧设置在左筒体件与右筒体件连接形成的空腔内,其中第一压簧和第二压簧分别套设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第三压簧设置在左手柄件和右手柄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手柄件由一个大直径圆柱体和一个小直径圆柱体一体化连接而成,其中大直径圆柱体设置在左筒体件内,小直径圆柱体套设第一压簧后伸出左筒体件外,并在伸出端胶粘左手把套;所述的右手柄件与左手柄件镜像设置,右手柄件的小直径圆柱体套设第二压簧后伸出右筒体件外,并在伸出端胶粘右手把套,右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与左手柄件的大直径圆柱体之间设置第三压簧。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莫忧
申请(专利权)人:曲广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