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组装架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382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组装架体结构,其主立柱、底桁架均由杆件、框件及连接件组装而成。框件有上、下接头和连接翼,杆件经连接翼连接框件构成长方体的基本单元,主立柱基本单元通过上、下接头竖向延伸连接,构成主立柱;底桁架基本单元通过连接件横向延伸连接,构成底桁架;主立柱和底桁架连接构成主架体,主架体的底桁架之上、主立柱之间有基本杆件和扣件连接,最终构成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组装架体结构。杆件和框件由管材制成。杆件两端为中心有纵向长孔板片。框件分为底桁架框件、底主立柱框件和上层主立柱框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架体皆由标准框件杆件组装,储运方便,设备总重降低稳定性提高,构件种类减少,适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施工用的升降脚手架
,具体为一种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组装架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导轨附着升降脚手架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已广泛应用。此种升降脚手架主要包括架体结构、附着承重结构、控制系统三个部分。其中架体结构部分包括竖向主立柱、水平底桁架及连接件;附着承重部分包括承重梁系统、导向系统、防坠系统等;控制部分则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的强、弱电系统。设备承重梁系统固定于建筑物的承重构件之上,起重器安装于承重梁与架体结构之间,起重器工作过程的各种载荷均经过架体结构转移至承重梁和卸载钢缆,最终传递到建筑物承重构件。架体及其附属件总重力通过承重梁、卸载钢缆传递到建筑物承重构件,导向系统的导向轮约束架体上的导轨,消除运动中的水平荷 载并维持架体垂直升降。静止状态时,垂直荷载主要由竖向主框架底层斜拉钢缆和相关竖向卸荷附件承担;防坠系统是与承重梁系统相同的独立备用装置,发生意外坠落时防坠器机关启动,防坠系统成为另一套承重系统。这种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具有安装快捷、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脚手架用料及能耗少等优点。因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属特种高危建筑机械设备,因此必须配置有防坠、防倾装置以确保安全运行;在高空升降及施工作业过程,所有垂直和水平荷载全部通过主立柱、底桁架构成的主架体结构传递至设备承重构件并转移至建筑物承重结构,目前在用的设备存在两个方面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I、主立柱、底桁架构成的主架体结构皆采用槽钢、角钢、钢管等型材制造,考虑对整体强度、刚度的保险要求,设计时钢材选型偏大,数量偏多,架体质量大。相关设计手册的计算结论表明,当脚手架每升降单元长度为六米,架体高十六米左右(覆盖五层)时,移动部分自重达到45-65kN,约占脚手架升降总质量的80%左右,这直接增加了脚手架安装、储运以的困难,也对高空升降作业的安全、效率、能耗等都产生直接影响。2、随着现代设计、施工水平的提高,高层商务、住宅等楼盘在构造、外形等方面趋于多样化,传统脚手架的架体设计缺乏对现代建筑物相关尺寸的技术统计,难以适应多种多样的建筑外形,脚手架架体装拆难度较大;特别是底桁架尺寸结构单一,在遇飞檐、阳台等凸出建筑外墙结构,或者非直角、圆弧转向等局部变化时,不得不对架体现场切割、重新焊接处理,不仅费工费时,也难以保证安全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组装架体结构,由标准化的多个杆件和框件组装而成,减轻架体重量,且可灵活组装,适应不同建筑的需要。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组装架体结构,包括主立柱、底桁架连接构成主架体,主架体的底桁架之上、主立柱之间有基本杆件和扣件连接,其中主立柱、底桁架均由杆件、框件及连接件组装而成。框件有上、下接头和连接翼,杆件经连接翼连接框件构成长方体的基本单元,主立柱基本单元通过上、下接头竖向延伸连接,构成主立柱;底桁架基本单元通过连接件横向延伸连接,构成底析架;主立柱和底祐1架连接构成主架体,主架体的底桁架之上、主立柱之间有基本杆件和扣件连接,最终构成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组装架体结构。杆件和框件主要由管材制成,所用管材为外径4>46mm 52mm、壁厚2. 4mm 3.5_,所述管材为无缝钢管、电焊钢管、低合金钢管或铝合金管中的任一种。杆件两端为宽度70mm 76mm的板片,板片中心有(17mm 20mm) X (22mm 28mm)的纵向长孔,杆件上下对称、左右对称、前后对称。框件分为底桁架框件、底主立柱框件和上层主立柱框件。 底桁架框件为矩形框件,包括2根底桁架纵杆和上、下2根底桁架横杆,底桁架纵杆和上、下底桁架横杆形成左右对称、前后对称的矩形框架。底桁架纵杆上端伸出上方的底桁架横杆、即长方形上边180mm 210mm为上接头,底桁架纵杆下端伸出下方的底桁架横杆、即长方形下边180mm 210mm为下接头,。上方的底桁架横杆与纵杆连接形成的上下4个内角、下方的底桁架横杆与底桁架纵杆连接形成的2个上内角各有一个与底桁架纵杆、底桁架横杆固定连接的内翼,左、右底桁架纵杆与上、下底桁架横杆连接处各有一个垂直于框架平面、且与所接底桁架纵杆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的纵翼,4个纵翼处于框架的同一面上;上、下底桁架横杆两端各有一个垂直于框架平面、且与所接底桁架横杆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的横翼,4个横翼与4个纵翼均朝向框架相同的一面。各内翼、横翼上均有一个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通孔,各纵翼均有2个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通孔。底桁架横杆两端为半圆弧,底桁架横杆两端的半圆弧与底桁架纵杆表面相接并焊接固定。底桁架纵杆上端套一段连接管成为上接头,连接管内径大于纵杆外径Imm 5mm、长140mm 160mm,连接管套入纵杆的长度为45mm 55mm, 二者焊接固连,连接管上端有一个与连接螺栓配合的通孔,通孔的中心线与框件平面垂直。各框件的上接头长度及通孔位置均相同。底桁架纵杆下端伸出下横杆即为下接头,其上有一个与连接螺栓配合的通孔,通孔的中心线与框件平面垂直。各框件的下接头通孔位置均相同。连接杆连接2个底桁架框件成为底桁架基本单元。底桁架基本单元结构如下两个底桁架框件的纵翼、横翼相对,4根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底桁架框件的纵翼,形成长方体的底桁架基本单元的主体。为加强整体拉力,每个底桁架框件对角的2个内翼有一斜拉杆连接,长方体顶面和底面对角的两个矩形框件的横翼有一水平拉杆连接,长方体2个侧面的两个底桁架框件对角的纵翼有一侧拉杆连接。底桁架基本单元长方体的六个面上均有一根拉杆。即2个底桁架框件、4根连接杆、2根侧拉杆、2根斜拉杆和2根水平拉杆构成一个底框架基本单兀。各杆件与底祐1架框件的连接均为螺栓螺母紧固连接。底桁架基本单元横向连接、水平延伸构成底桁架。2 5个底桁架框件横向并列,相邻的纵杆由至少2对特制连接扣件并联。连接扣件为高70 90mm的横截面为C形的钢板冲压制件,其2端有处于同一平面上的连接翼,连接翼上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通孔,2个连接扣件相对、连接翼相贴合时,2个C形构成的内曲面为2个相切的直径等于纵杆外径的圆的外切圆柱面。一对连接扣件包扣在2根纵杆外,连接翼由螺栓螺母紧固连接,使2根纵杆牢固并联。主立柱框件分为底主立柱框件和上层主立柱框件。底主立柱框件为日形框件,包括2根纵杆和3根与纵杆内侧固定连接的横杆,为上横杆、中横杆和下横杆,纵杆和3根横杆形成左右对称、前后对称的2个长方形的框架。底主立柱纵杆上端的上接头和下端的下接头与底桁架纵杆的上、下接头相同。上横杆与纵杆连接形成的上下4个内角、中横杆与纵杆连接形成的上下4个内角及下横杆与纵杆连接形成的2个上内角均有与纵杆和横杆固定连接的内翼。左、右纵杆与3根横杆连接处各有一个垂直于框件平面、且与所接纵杆的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的纵翼,6个纵翼处于框件的同一面上;横杆两端各有一个垂直于框件平面、且与所接横杆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的横翼,6个 横翼与6个纵翼均朝向框件相同的一面。在一根纵杆上还有6 10个均布的平行于框件平面、且与纵杆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的侧翼,侧翼朝向框件外侧。侧翼位于左纵杆和右纵杆的底主立柱框件各占一半,侧翼用于与导轨连接。内翼、纵翼、横翼、侧翼上均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通孔。底桁架框件的上下横杆中心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导轨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组装架体结构,包括主立柱、底桁架连接构成主架体,主架体的底桁架之上、主立柱之间有基本杆件和扣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底桁架均由杆件、框件及连接件组装而成;框件有上、下接头和连接翼,杆件经连接翼连接框件构成长方体的基本单元,主立柱基本单元通过上、下接头竖向延伸连接,构成主立柱;底桁架基本单元通过连接件横向延伸连接,构成底桁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焱宋兆沛王文翰侯原亮吕福平孙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