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基座、一视讯接口舌片、一高解析多媒体接口舌片及一金属框架,该基座正面呈阶梯状,形成一上容置空间及一下容置空间,该视讯接口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上容置空间,且其对应两侧面设有复数支第一连接端子,该高解析多媒体接口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下容置空间,且其对应两侧面设有多支第二连接端子,该金属框架组装至该基座的正面,且完全遮蔽住该些舌片,其邻近该上容置空间的部份的构形,符合一视讯接口插头的构形,其邻近该下容置空间的部份的构形,符合一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插头的构形,该视讯接口插头或该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插头分别插接至对应的上容置空间或下容置空间并与对应的舌片相电气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连接器结构,尤其指一种将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整合为一体,以能适用于该视讯接口或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显示器,同时,该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电路板皆容纳在同一个金属框架中,有效缩减了该连接器结构的整体体积。
技术介绍
按,随着多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及高画质技术的精进,诸多新的影音规格纷纷被制定出来,尤其是数字讯号传输视讯与音频应用已延展至蓝光播放器、投影机、游戏机,乃至于数字相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而不再仅局限于电视及其外围产品,使得人们在选购具有液晶屏幕的电子产品时,开始有愈来愈多的选择。一般言,目前影音数字讯号传输接口中,较为主流的影音规格大抵有两种第一种是2002年所制定的高解析多媒体接口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简称HDMI),其是一种全数位化影像和声音传送界面,除了能传送无压缩的音讯信号及视讯信号夕卜,且已能够支持48bit的色彩,并增加支持了最新色域格式标准的xvYCC,以能够提供使用者更佳的影音效果;第二种是2005年所制定的视讯接口(DisplayPort),其能够进行双向式音频传输,且支持芯片对芯片(Chip-to-Chip)的内接式运用功能,故只要通过计算机主机内部绘图芯片组,或电视内部驱动集成电路(1C),即能以一台计算机主机或电视等设备,同时支持多台显示器;因此,根据研究机构iSuppli的预估,2012年具备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电子产品的出货量将达7亿7280万台,而具备视讯接口装置的电子产品的出货量亦可达2亿6330万台。承上所述,有业者鉴于目前的显示器大多使用前述的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或视讯接口等规格,因此,有业者特别在影音设备的主机上,同时制作了具有高解析多媒体接口及视讯接口等规格的连接器结构,请参阅图I所示,该连接器结构I包括一座体11、一视讯接口端口 13、一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端口 14、复数支第一连接端子15、复数支第二连接端子16及一金属罩体18,其中该座体11的正面开设有二第一开孔110,其内对应该些第一开孔110的位置,由一分隔板112而分隔为两个容置空间,该视讯接口端口 13及该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端口 14则分别容纳固定至该些容置空间,另,该些第一连接端子15的一端由该座体11的背面贯穿至正面,且布设在该视讯接口端口 13内的舌片上,其另一端则向下延伸且突出至该座体11的底面,该些第二连接端子16的一端由该座体11的背面贯穿至正面,且布设在该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端口 14内的舌片上,其另一端则向下延伸且突出至该座体11的底面,再者,该金属罩体18罩设在该座体11的外侧周缘,其正面开设有二第二开孔180,该些第二开孔180分别对应于该些第一开孔110,如此,业者即可将前述的连接器结构I制作于一电子产品的主机上,以使该主机能够插接一视讯接口插头及一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插头。惟,由于现代人对于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诉求,大多以「轻薄短小」为主,但对于功能诉求,则希望能兼具各种新颖的功能,因此,业者对于电子产品内的各个组件的配置空间,必须锱铢必较,才能在外观及功能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由于传统具有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结构,是在两个端口间设有间隔板,使得该连接器结构的整体体积大增,同时,传统的连接器结构不仅具有金属罩体,且每个端口皆有专属的金属外框,造成该连接器结构的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何针对传统连接器结构的整体设计,进行改良,以能缩减其整体体积,及降低生产成本,即成为目前相关业者亟欲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结构,以期由本技术而能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业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结合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基座,其正面呈阶梯状,形成一上容置空间及一下容置空间;—第一影音规格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上容置空间;一第二影音规格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下容置空间;复数支第一连接端子,其前端分别由该基座的背面贯穿插设至正面,且布设在该第一影音规格舌片的对应两侧面上,该些第一连接端子的后端则向下延伸且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复数支第二连接端子,其前端分别由该基座的背面贯穿插设至正面,且布设在该第二影音规格舌片的对应两侧面上,该些第二连接端子的后端则向下延伸且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及一金属框架,组装至该基座的正面,且完全遮蔽住该些舌片,其邻近该上容置空间的部份的构形,符合一第一影音规格插头的构形,其邻近该下容置空间的部份的构形,则符合一第二影音规格插头的构形。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第一支撑柱,其中该基座邻近该下容置空间的一侧面设有一延伸块体,该延伸块体上设有一支撑插孔,该第一支撑柱的一端插设至该延伸块体的支撑插孔,其另一端则向下延伸出该基座的底面,该金属框架远离该基座的延伸块体的一侧面底缘,向下延伸设有二支第二支撑柱,且该些第二支撑柱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该金属框架邻近该基座的延伸块体的另一侧面底缘,向下延伸设有一支第三支撑柱,且该第三支撑柱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底座,组装至该基座内,且使该些第一连接端子及该些第二连接端子的后端能穿过该底座,且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底座的底面与该基座的底面位在同一平面。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二定位柱,该基座对应该上容置空间且邻近该下容置空间的位置设有二定位孔,该些定位柱嵌卡至该些定位孔。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影音规格为视讯接口,该第一影音规格为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该第一影音规格为高解析多媒体接口,该第二影音规格为视讯接口。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即可适用于视讯接口插头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插头,且由于本技术的该些舌片是容纳于同一金属框架中,而非如同传统具有多个端口的连接器一般,在每个端口间设有间隔板,故能缩减本技术连接器结构的整体体积。附图说明图I是传统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及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连接器结构2,基座21,上容置空间211,下容置空间212,延伸块体214,支撑插孔215,定位孔217,视讯接口舌片22,高解析多媒体接口舌片23,第一连接端子24,第二连接端子25,金属框架26,第二支撑柱261,第三支撑柱262,第一支撑柱27,底座28,定位柱2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结合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结构,包括一基座、一第一影音规格舌片(如视讯接口,DisplayPort)、一第二影音规格舌片(HDMI)、复数支第一连接端子、复数支第二连接端子及一金属框架,其中该基座的正面呈阶梯状,以形成一上容置空间及一下容置空间,且其邻近该下容置空间的一侧面设有一延伸块体,该延伸块体上设有一支撑插孔,该第一影音规格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上容置空间,该第二影音规格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下容置空间,另,该些第一连接端子的前端是由该基座的背面贯穿插设至正面,且布设在该第一影音规格舌片的对应两侧面上,该些第一连接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视讯接口及高解析多媒体接口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其正面呈阶梯状,形成一上容置空间及一下容置空间;一第一影音规格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上容置空间;一第二影音规格舌片,设在该基座的下容置空间;复数支第一连接端子,其前端分别由该基座的背面贯穿插设至正面,且布设在该第一影音规格舌片的对应两侧面上,该些第一连接端子的后端则向下延伸且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复数支第二连接端子,其前端分别由该基座的背面贯穿插设至正面,且布设在该第二影音规格舌片的对应两侧面上,该些第二连接端子的后端则向下延伸且突出于该基座的底面;及一金属框架,组装至该基座的正面,且完全遮蔽住该些舌片,其邻近该上容置空间的部份的构形,符合一第一影音规格插头的构形,其邻近该下容置空间的部份的构形,则符合一第二影音规格插头的构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德,萧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