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弓式减震模块及具有该减震模块的减震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224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弓式减震模块,其包括有:第一支承座;第二支承座,相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上方;至少第一弓形件,平行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弓形件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承座;至少第二弓形件,垂直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座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拉伸弦,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环弓式减震模块的减震鞋。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该环弓式减震模块能够以独立的单元形式设置在减震鞋的鞋底,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局部和/或整体的缓冲和减震效果,连接关系简单且易于实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减震模块,特别是涉及ー种环弓式减震模块、以及具有该环弓式减震模块的减震鞋。
技术介绍
随着体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和人们对健身运动的逐渐重视,现有技术中已推出了具备减震功能的运动鞋,使其能够满足个人对减震的需求、或者特殊活动或剧烈运动的特殊 机械要求,以增强人们在运动过程中的脚部的舒适感。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在先申请专利号为ZL 200720073774. 2的专利技术创造公开了ー种减震鞋,该减震鞋的鞋底内设置有多个减震装置。每一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有至少ー个拱形构件,在所述拱形构件的凹面侧的任意两点之间或所述拱形构件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ー个拉伸构件。其中每个所述减震装置的顶部为其中所述拱形构件的凸面侧,每个减震装置的底部为其中所述拱形构件的凹面侧。具体地,參见图Ia和lb,该些减震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置在鞋底的前掌和/或后跟处,多个减震装置可以全部朝向脚底竖直排列在鞋底;或者部分顶部朝向脚底,部分顶部朝向地面。相邻的减震装置直接搭接在一起,或者通过多个过渡板连接在一起并放置于鞋里。为了增加减震鞋的整体减震性能,该些减震装置也可以叠加成多层置于减震鞋内。与此同时,多个减震装置也可以同向叠加和/或反向叠加,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多个层状结构,其中所述层状结构可以为一体成型或是单独加工后再叠加成型。然而,这样就使得多个减震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较为复杂,并且为了保证多个减震装置叠加后的受カ关系、减震性能及弹性的稳定性,需要确保多个减震装置之间的连接位置的精准可靠,还需要额外设置用于连接该些减震装置的过渡板等部件。综上所述,现有的减震鞋中的减震装置所形成的层状结构较为复杂,连接关系甚为繁琐,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环弓式减震模块,该环弓式减震模块能够以独立的単元形式设置在减震鞋的鞋底,连接关系简单且易于实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ー种环弓式减震模块,其包括有一第一支承座;一第二支承座,相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上方;至少ー第一弓形件,平行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弓形件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承座;至少ー第二弓形件,垂直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座之间;以及至少ー拉伸弦,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两端。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下表面相连。进ー步地,每一所述第一弓形件、所述第一支承座以及所述第二支承座为中心同轴。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弓形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承座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二弓形件的中间部分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承座的竖直轴线的方向偏置。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弓形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弓形件的其中一端部的上表面相对接。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个数为两个,两者相互交叉布置且其弧度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缺ロ,所述拉伸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ロ相对应的突起,其中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一缺ロ相互卡接配合。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个数为两个,两者相互交叉布置且其弧度的弯曲方向相同。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弓形件之上开设有第二缺ロ。进ー步地,所述第一支承座和/或第二支承座分别呈环状结构。进ー步地,所述第二支承座之上还均布有至少ー加强筋。进ー步地,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弓形件在竖直方向上不对准。进ー步地,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支承座、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弓形件由EVA材料制成。本技术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ー种具有环弓式减震模块的减震鞋,通过该环弓式减震模块不同的组合形式,可易于实现减震鞋的局部和/或整体的减震效果O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出了ー种减震鞋,所述减震鞋的鞋底还设置有至少ー个具有上述结构和特点或者其组合的环弓式减震模块。进ー步地,所述环弓式减震模块以ー预定间隔设置在所述鞋底的脚掌和/或后跟的其中一侧处。进ー步地,布设在所述脚掌和后跟处的所述环弓式减震模块的个数分别为四个和三个,且所述环弓式减震模块的布设轨迹呈S形。根据本技术,由于环弓式减震模块采用独立的単元形式,多个环弓式减震模块之间无需相互连接,可根据实际运动需求将ー个或多个环弓式减震模块独立地设置在减震鞋的鞋底,结构简单且易实现,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局部和/或整体的缓冲和减震效果。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技术中ー实施方式的减震鞋内的减震装置的分布示意图;图Ib为现有技术中又ー实施方式的减震鞋内的减震装置的分布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环弓式减震模块的立体图,为有助于理解其底部结构,将减震模块的底面朝上放置;图3为图2中所示环弓式减震模块的仰视图;图4为图2中所示环弓式减震模块的俯视图;以及图5为图2中所示环弓式减震模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歩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它实施方式中。 參见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ー实施方式的环弓式减震模块10,该环弓式减震模块10包括有第一支承座21、第二支承座22、至少ー第一弓形件31、至少ー第二弓形件32以及至少ー拉伸弦41。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承座21用于支承在减震鞋的底部,该第二支承座22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座21的上方,第一支承座、第二支承座均为环状;所述第一弓形件31为下凹的弓形,其两端对称地连接在环状第一支承座21上,其中该第一弓形件31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承座21 ;第一弓形件21虽然在图中显示为两个,但实际上可以设置为多个。所述第二弓形件32垂直地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承座21和第二支承座21之间。所述拉伸弦4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弓形件31的两端,当该第一弓形件31受到竖直方向上的压カ并发生横向形变时,该拉伸弦41能够施加一定的弹性势能,以使得该第一弓形件31能够快速恢复原始状态,以保证其稳定的减震缓冲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弓形件31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承座21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第一弓形件31的中间部分与所述第二支承座22的下表面相连。值得指出的是,为了保证减震装置的整体受カ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弓形件31、第一支承座21以及第二支承座22为中心同轴。进ー步地,所述第二弓形件32的第一端321连接到所述第一支承座21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弓形件32的第二端322连接到所述第二支承座22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为了满足环弓式减震模块的整体结构上的紧凑性,较佳地是,所述第二弓形件32的中间部分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承座21的竖直轴线的方向偏置,从而达到简化体积、集中应カ的效果。另外,为了加强支承作用,所述第二弓形件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弓形件31的其中一端的上表面相对接。根据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弓形件3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缺ロ311,所述拉伸弦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缺ロ 311相对应的第一突起411,其中所述第一突起411与所述第一缺ロ 311相互卡接配合。值得指出的是,所述第一缺ロ 311和第一突起411的形状以及轮廓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弓式减震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环状第一支承座;环状第二支承座,相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上方;至少一个第一弓形件,弓形件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承座和第二支承座之间,且所述第一弓形件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一支承座;至少一个第二弓形件,垂直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座之间;以及至少一个拉伸弦,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弓形件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阳生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