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鲆鲽类工厂化培育中后期育苗池的换水器。技术背景鲆鲽类,属于鲆科(Bothidae),品种繁多是欧洲海产鱼类,菱鲆属(Scophthalmus),主要分布区在北海和黑海地中海沿岸也有分布。自199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将鲆蝶类引入我国以来,工厂化养殖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鲆蝶类苗种培育初期常规换水方式为;(I)不同时期用不同规格网目的换水网箱,其网箱的大小一般为50cmX 50cmX 120cm或35cmX 35cmX 75cm在网箱上口用软管虹吸排水,持续使用到育苗附底;(2)另一种则用大管套小管的反虹吸法排水方式,即小管上 面留孔排水、大管底部留孔并根据鱼苗大小套上不同网目的网套,靠水的自然压差吸入大管中由小管上的孔流出;(3)再有一种是育苗池中间直接插管,管上面留孔套不同规格网目、池外出水口处插一竖管控制水位流水等多种方式。以上几种方式在工厂化养殖中的苗种培育期,因换水时水流过大,容易造成排水或流水时水流过急鱼苗随水流旋转,鱼苗大量吸附在出水口壁处而造成机械损伤,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在生产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鲆鲽鱼类育苗池换水器,它的结构包括通气管(1)、三通管(2)、弯头(3)、连接管(4)、排水管(5)、吸水鼓(6)、真空用排水阀门(8)和外部排水阀门(7);三通管(2)上端接有通气管(1),下端接有排水管(5),另一侧端配置有弯头(3),弯头(3)通过连接管(4)向下接有吸水鼓(6),吸水鼓上具有滤水网孔(12);通气管(1)具有一真空用排水阀门(8),排水管(5)下端出口处配装有外部排水阀门(7),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时排水管(5)插入育苗池底部的排污口,依靠水位压力差或真空虹吸法养殖池中的养殖废水通过吸水鼓(6)、进入连接管(4)、经弯头(3)、进入三通管(2)、经排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贵平,李娟,王印庚,廖梅杰,李素红,张正,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