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和消除其萤火虫现象的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6023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和消除其萤火虫现象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其中,导光板的近灯处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扩散片的近灯处涂有黑色物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成本低,工艺简单,只需要窄胶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液晶屏幕的LED背光
,尤其涉及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和消除其萤火虫现象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分辨率高、清晰度高、耗电量低绿色环保等优点,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在近年来越来越普及。其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又称侧光式)两种,其中直下式LED背光源成本高、体积大。而侧光式的LED背光源的液晶电视则可以做到非常薄。侧光式只需要将LED放置于背光的上下两边或者四边,大大减少了 LED的使用。目前的一种侧光式LED背光源装置包括LED阵列及其驱动电路和液晶面板,该侧 光式LED背光源装置的LED阵列位于液晶面板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侧面。但经过光学材料能够清晰的看到光源或者出现一条亮线,导致萤火虫现象的发生。萤火虫现象是由近灯侧亮度分布不均造成的,每个LED灯珠处亮度比较强,而两个LED灯珠之间的亮度较弱,使得LED灯珠处形成亮点,像萤火虫一样。为解决此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多通过增加LED灯的颗数或把导光板入光侧做成锯齿状或加宽盖屏面框的宽度来解决,但增加LED灯的颗数会大大增加成本,把导光板入光侧做成锯齿状的工艺比较复杂,加宽盖屏面框的宽度则在近灯侧需要较宽的胶框来遮盖,影响液晶电视的外观展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的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和消除其萤火虫现象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成本低,工艺简单,只需要窄胶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该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其中,导光板的近灯处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扩散片的近灯处涂有黑色物质。所述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与LED灯珠相对应的位置相对稠密,在两个LED灯珠所对应位置之间相对稀疏。该装置进一步包括胶框;所涂黑色物质的宽度与胶框的边的宽度相等。反射片的尺寸小于导光板的尺寸,使得反射片与LED灯条间存在空隙。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消除侧入式LED光源中的萤火虫现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的内侧边设置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在导光板的近灯处补印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将扩散片的近灯处进行涂黑处理。所述在导光板的近灯处补印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包括在导光板近灯处与LED灯珠相对应的位置补印密度相对稠密的网点,在两个LED灯珠所对应位置之间补印密度相对稀疏的网点。该方法进一步包括采用胶框进行固定;所述将扩散片的近灯处进行涂黑处理包括涂黑的宽度与胶框的边的宽度相等。该放进一步包括设置反射片的尺寸小于导光板的尺寸,使得反射片与LED灯条间存在空隙。由上述可见,本专利技术这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其中,导光板的近灯处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扩散片的近灯处涂有黑色物质的技术方案中,光线是通过导光板上的网点的反射从扩散片均匀透射出来,由于光线经过所 补网点对亮度的调节及扩散片涂黑处的遮盖作用,变得均匀柔和,从而解决了萤火虫现象所带来的困扰和不便,并且与现有的解决方案相比,在不增加成本和工艺复杂度的前提下,缩窄了背光源的边框,提高模组外观品质。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光板上的所补网点区域的轮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在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的内侧边设置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其中,在导光板的近灯处补印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将扩散片的近灯处进行涂黑处理。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该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I、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2、LED灯条2设置在背板I的一个内侧边,与背板I固定。离背板I由近至远依次放置的反射片3、导光板5和扩散片6,即反射片3设置在导光板5和背板I之间,反射片3与LED灯条2之间存在间隙;此外,该装置还包括胶框7,起到固定作用。在图I中,导光板5的近灯处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4 ;在扩散片6的近灯处涂有黑色物质8。这里的“近灯处”是指导光板5和扩散片6的最靠近LED灯条2的一条边的边缘位置。即在工艺上,在导光板近灯处与LED灯珠相对应的位置补充印刷密度相对稠密的网点,在两个LED灯珠所对应位置之间补充印刷密度相对稀疏的网点。导光板上涂黑的宽度与胶框的边的宽度相等。近灯侧涂黑的扩散片6,设置在与所述导光板5设有所述反射片3所在面相对应的另一面,涂黑范围与胶框7平齐,来遮蔽直接光。即扩散片上涂黑色处理部分的宽度与胶框的边的宽度相等。作为优选,在所述导光板5的近灯侧进行补网点处理,补点区域与LED灯相对应。具体来说所补的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与LED灯珠相对应的位置相对稠密,在两个LED灯珠所对应位置之间相对稀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光板上的所补网点区域的轮廓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使亮度分布平滑过渡,补点区域的轮廓9呈舌状,所补网点在舌尖(正对LED灯珠10的位置)密度大,舌两侧(两个LED灯珠中间所对应的位置)密度小。反射片3的尺寸略小于导光板5的尺寸,使反射片3与LED灯条2间存在小空隙,这样就使LED灯条2发出的光线中,不经过 导光板5的那部分光线的反射率降低,避免产生直接光。LED灯条2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5侧面射入导光板5,导光板5的近灯侧在对应LED灯珠10的位置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9,网点9的轮廓由不补点情况下萤火虫的形状决定,补点程度由萤火虫现象的轻重决定,当光线经直射或全反射到这些网点9上时,光线改变原来的方向从导光板5的另一面射出,射出的亮度与LED灯珠间对应位置的亮度相同,射出导光板5的光线再射入扩散片6,经扩散片6射出的光线变得均匀柔和。在扩散片6的近灯侧进行涂黑处理,涂黑处理的作用是将导光板5漏出的光线反射回去,从而确保萤火虫现象的彻底消除,实现低成本、窄边框的侧入式LED背光源。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这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其中,导光板的近灯处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扩散片的近灯处涂有黑色物质的技术方案中,光线是通过导光板上的网点的反射从扩散片均匀透射出来,由于光线经过所补网点对亮度的调节及扩散片涂黑处的遮盖作用,变得均匀柔和,从而解决了萤火虫现象所带来的困扰和不便,并且与现有的解决方案相比,在不增加成本和工艺复杂度的前提下,缩窄了背光源的边框,提高模组外观品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入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的背板、由多个LED灯珠排列组成的LED灯条、离背板由近至远依次放置的反射片、导光板和扩散片;其中,导光板的近灯处补有不均匀分布的网点;在扩散片的近灯处涂有黑色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兵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