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盈军专利>正文

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制备方法及纺织品技术

技术编号:7914811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制备方法及纺织品。所述的纤维包括常规纺织纤维和占总重量0.1~4%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钛、钕或它们的混合物。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常规纺织纤维中加入了一定比例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纳米单元,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能够在遇风后达到预想不到的快速降温发冷效果,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的发冷纤维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制成优质的新型发冷纤维织物,并应用于夏季室内外运动、锻炼以及户外工作等条件下,达到降温凉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纤维,特别是涉及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该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含有该纤维的纺织品。
技术介绍
当前,一般的降温纺织品早期制作以热交换器及电力输送热传流体为主,例如美国专利US5062424、US5092129、US5263336、US4738119等,这些技术方案仅应用于特殊的作业环境,不适用于日常穿着应用。再者,除使用管路外,夹层设计简化管路的复杂布置,通过透气不透水与透水层的多层化,使两层间存在特定结构的连贯性空间,空间中存在可因温度或湿度差异产生的气流,而达到降低体热温度的效果;如专利US4342203、W02007088431、JP4209809、US2007050878、US2006201I78、JP4209807等,为使气流有良好的流通产生散热效果,多层结构的设计较复杂;进而有人在多层结构的中间层引入可以含有大量水分的水吸收材料,增力。整体的降温程度,如 US2003208831、TO0108883、MXPA01013376、US6516624、US6134714等,通过透气层使水蒸气进出中间层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类似的方式如水或具散热性的相变化材料封存在特定的袋或管状空间中,如专利US2006276089、US2006064147、US2005284416、US6134714、US5415222 等,使用阻水性不透气材料封存水或相变化材料,避免液态散热材料的流失;但长时间使用下,因外界的磨擦与压力作用,仍会有漏水的问题,相变化材料的使用则存在无法保持长效,需待相变化材料回复固态相才能再有降温的作用;利用高热传性的金属纤维编织,可以制作长时间冷却作用的纺织品,如专利IT1251745,因金属纤维的成本高与柔软性差,使这类降温纺织品的实用化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方便、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实施的降温发冷的纤维、制备方法及纺织品。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所述的纤维包括常规纺织纤维和占总重量0. I 4%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 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钛、钕或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常规纺织纤维包括化学纤维,所述的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或合成纤维。更优选地,所述的纤维包括占总重量2 4%重量份的300 4000纳米的微粒子。进一步,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50 800重量单元的钛和100 1000重量单元的钕。优选地,所述的纤维包括占总重量0. I 2%重量份的4000 8000纳米的微粒子。更优选地,在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微粒子包括50 800重量单元的钛和、100 1000重量单元的钕。进一步,所述的纳米单元中,所述的微粒子还包括60 600重量单元的锗。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提供了一种遇风发冷的纤维,其包括了上述的纤维,所述遇风发冷的纤维在空气流动速度大于0. 5m/s时温度降低至少0. 5°C。优选地,在持续空气流动的环境下,所述遇风发冷的纤维的温度持续地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纺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天然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或者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或无机物制成纺丝熔体或溶液、在所述纺丝熔体或溶液中添加上述的纳米单元;C、经喷丝机构挤出,形成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纺织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纺织纤维化纤母粒的制备步骤,在化纤母粒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上述的纳米单元 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的纺织品,该纺织品至少包括部分上述的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目的提供了一种降温发冷纤维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待测样品穿着前的皮肤表面进行摄影;对待测样品穿着后的即时面料表面进行摄影;对待测样品穿着持续状态经过时间T后的面料表面进行摄影;对待测样品脱下后的即时皮肤表面进行摄影;对待测样品脱下后的面料表面进行摄影。优选地,所述检测方法在恒温恒湿环境下的人体上进行检测,并且在人体上相互对称的两侧上同时进行检测后,再相互对调后进行二次检测。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常规纺织纤维中加入了一定比例300 8000纳米的微粒子纳米单元,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纤维能够在遇风后达到预想不到的快速降温发冷效果,并且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的发冷纤维而言,具有制造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同时本专利技术可以制成优质的新型发冷纤维织物,并应用于夏季室内外运动、锻炼以及户外工作等条件下,达到降温凉爽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中的纤维降温发冷效果的检测结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纤维降温发冷效果的检测结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纤维降温发冷效果的检测结果示意图;图4为在穿着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前的皮肤表面温度解析图;图5为在穿着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后的即时面料表面温度解析图;图6为在穿着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持续状态经过时间T后的面料表面温度解析图;图7为脱下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后的即时皮肤表面温度解析图8为脱下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后的面料表面温度解析图;图9为图4 图8所示试验中的检测样品示意图,其中A为本专利技术的待测样品,B为常规纤维的对照样品;图10为在穿着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前的皮肤表面温度解析图;图11为在穿着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后的即时面料表面温度解析图;图12为在穿着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持续状态经过时间T后的面料表面温度解析图;图13为脱下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后的即时皮肤表面温度解析图;图14为脱下本专利技术纤维制品后的面料表面温度解析图; 图15为图10 图14所示试验中的检测样品示意图,其中B为本专利技术的待测样品,A为常规纤维的对照样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I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包括常规纺织纤维以及占总重量0. I 4%重量份的纳米单元,例如纳米单元占纤维总重量的2%,本专利技术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 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主要包括钛、钕或者它们之间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纤维中,除常规纺织纤维外,包括约占总重量2 4%重量份的300 2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50重量单元的钛和100重量单元的钕,当然也可以二者任选其一。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重量单元”优选为“微克/公斤”的重量比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其他重量单元进行称量。本实施例中包含有纳米单元的降温发冷纤维,其降温发冷效果参见如下的检测试验:检测单位日本化学纤维检查协会(Japan Synthetic Textile InspectionInstitute Foundation);收到样品日期2009年12月11日;检测报告日期2009年12月21日;检测证书编号TH-09-035052-2(大阪-7190);检测样品样品I—处理过的纤维(本专利技术纤维),样品2—未经处理的纤维(对比样品),共计2个样品;检测项目I :吸水、吸热试验(第一次,N=D 具体检测方法a)在70 V的干燥机内将待测样品干燥2小时;b)将检测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温发冷的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包括常规纺织纤维和占总重量0.1~4%重量份的纳米单元,所述纳米单元包括300~8000纳米的微粒子,所述的微粒子包括钛、钕或它们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盈军
申请(专利权)人:毛盈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