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894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包含一透明基板、一触控感测结构、一走线层、一介质层及一透明电极保护层。触控感测结构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至少位于可视区,走线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电连接触控感测结构。介质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实质覆盖走线层,且透明电极保护层设置于介质层上且叠合至少部分走线层。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可提高成品的良品率及信赖性。另外,因提供保护效果的透明电极保护层与触控感测结构的透明电极可利用相同材料(例如ITO)及同一制造工艺形成,故不需额外制造工艺及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ー现有触控装置100具有一玻璃基板102、多个触控感测电极(例如X轴电极106a及Y轴电极106b)、走线层108、有机绝缘层110及装饰层112。X轴电极106a及Y轴电极106b例如可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配置,X轴电极106a及Y轴电极106b间通过有机绝缘层110隔开,两相邻X轴电极106a通过电极连接线114相互连接,且两相邻Y轴电极106b通过另ー电极连接线(图未示)相互连接。走线层108包含多个金属走线,且ー硅化物绝缘层116整面覆盖X轴电极106a、Y轴电极106b、走线层108等以作为一保护层。一般而言,走线层108上方会覆盖有机绝缘层110作为保护层来保护金属走线,但在触控装置100的制造过程中,特别是于刻蚀形成X轴电极106a及Y轴电极106b过程所使用·的刻蚀液,容易使有机绝缘层110产生针孔,使例如王水的刻蚀液经由有机绝缘层110的针孔侵蚀走线层108造成断路,降低成品良品率及信赖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ー种具有良好成品良品率及信赖性的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设计,一种触控装置区分为一可视区及一非可视区且包含一透明基板、一触控感测结构、一走线层、一介质层及一透明电极保护层。触控感测结构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至少位于可视区,走线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电连接触控感测结构。介质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实质覆盖走线层,且透明电极保护层设置于介质层上且叠合至少部分走线层。于ー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包含多条第一电极串列及多条第ニ电极串列,介质层为ー电性绝缘层,且第一电极串列与第二电极串列通过电性绝缘层彼此间隔开。ー顶绝缘层设置于透明电极保护层及电性绝缘层上并实质叠合部分触控感测结构及走线层。于ー实施例中,介质层为覆盖触控感测结构的一保护层,顶绝缘层设置于透明电极保护层及保护层上并实质叠合部分触控感测结构及走线层。于ー实施例中,一装饰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且位于非可视区,且走线层设置于装饰层上。装饰层可由陶瓷、类钻碳、顔色油墨、光阻或树脂材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构成。于ー实施例中,一底绝缘层形成于透明基板上,且触控感测结构及走线层形成于底绝缘层上。于ー实施例中,一透明电极接垫层形成于透明基板上且分别电连接走线层及一外部电路,且ー屏蔽层可形成于透明基板背向走线层的ー侧。于ー实施例中,各个第一电极串列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线及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第一连接线串连第一透明电极,各个第二电极串列包含多个第二连接线及多个第二透明电极,且第二连接线串连第二透明电极。透明电极保护层与第一电极串列或第二电极串列相互不连接,且透明电极保护层、第一透明电极、及第ニ透明电极可由同一材料及同一制造エ艺形成。本技术另ー实施例提供ー种触控显示装置,其是利用例如一光学胶结合上述的触控装置及ー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例如可为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显示器、电润湿显示器或电泳显示器。通过上述实施例设计,因透明电极保护层设置于至少一介质层上并实质涵盖走线层的区域,可提供保护该介质层及走线层的效果,避免刻蚀媒介侵蚀或其他外物或外力的破坏,提高成品的良品率及信赖性。另外,因提供保护效果的透明电极保护层与触控感测结构的透明电极可利用相同材料(例如IT0)及同一制造エ艺形成,故不需额外制造エ艺及成本。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ー步的了解。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ー现有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示意图;图6A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另ー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附图标号IOaUObUOc 触控装置11、13电极串列12 透明基板14 触控感测结构16 装饰层18 走线层22a、22b 透明电极24 电性绝缘层25 第一连接线26 第二连接线32 保护层34 透明电极保护层35 透明电极接垫层36底绝缘层38顶绝缘层40显示装置42软性电路板44屏蔽层50触控显示装置52光学胶100触控装置102玻璃基板106aX 轴电极106bY 轴电极108走线层110有机绝缘层112装饰层114电极连接线116硅化物绝缘层N非可视区T可视区P开ロ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參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2为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面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參考图2及图3,依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IOa由一透明基板12及形成于透明基板12上的叠层结构所构成,且触控装置IOa可区分为一可视区T及一非可视区N。于本实施例中,非可视区N位于触控装置IOa的周边且围绕可视区T。触控装置IOa的可视区T内具有一触控感测结构14以检测触碰位置,且在触控装置IOa的非可视区N的叠层结构中,一装饰层16设置于透明基板12上,且ー走线层18设置于装饰层16上。走线层18可包含多个金属走线,且可视区T内的触控感测结构14电连接金属走线。透明基板12的材质并不限定,例如可为玻璃基板或塑胶基板。装饰层16可形成于透明基板12的周缘以遮蔽金属走线,且装饰层16的材料可由陶瓷、类钻碳、顔色油墨、光阻或树脂材料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构成。可视区T的触控感测结构14可为单层透明电极结构或多层透明电极结构,触控感测结构14可包含多条第一电极串列11及多条第二电极串列13,且第一电极串列11与第二电极串列13通过ー电性绝缘层24彼此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电性绝缘层24设置于透明基板上12且实质覆盖走线层18。第一电极串列11经由多个第一连接线25串连相邻的第一透明电极22a,且第二电极串列13经由多个第二连接线26串连相邻的第二透明电极22b,且至少于相对的第一连接线25与第二连接线26间设有电性绝缘层2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触控感测结构14的其中之ー实施例,本技术的触控感测结构14的构造并不限定 ,且触控感测结构14亦可设于基板的两侧。另外,透明电极22a、22b的外形并不限定,例如可为菱形、三角形、线段等几何形状或非规格形状。如图3所示,一保护层32同时覆盖可视区T中的触控电极结构及非可视区N中的叠层结构以保护触控装置IOa的整体结构,且保护层32可由例如硅化物的无机材料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一透明电极保护层34可介设于保护层32与电性绝缘层24之间,且设置于电性绝缘层24上的透明电极保护层34可叠合走线层18。现有设计在刻蚀形成透明电极22a、22b的图案时,所使用的刻蚀液容易使电性绝缘层24产生针孔,导致例如王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透明基板;一触控感测结构,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一走线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且所述走线层电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结构;一介质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且覆盖所述走线层;以及一透明电极保护层,设置于所述介质层上且叠合至少部分所述走线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佳琪张惠柔黄世杰吴明坤
申请(专利权)人: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