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小龙专利>正文

抗静电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558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0:43
抗静电轮胎,轮胎内有埋线(5),埋线(5)在轮胎唇沿连接出触点(2),埋线(5)在轮胎胎面(8)连接出面刷(7)。在保持轮胎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轮胎始终保持接地导电,车体电荷直接通过轮胎对地多点释放,具有连续性且不会出现接触不良问题,释放静电彻底,车体上不会连续积累静电电荷。不占用任何车体空间也不影响任何车体外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轮胎防静电技术,尤其是抗静电轮胎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汽车行驶中,基于各种原因会不断产生静电,比如,各种摩擦、驾乘人员身上穿的衣物及车上所载物品与汽车磨擦也会产生静电,但是,仅有轮胎与地面接触,而通常轮胎又为绝缘性很强的橡胶制成,汽车上的静电很难及时导出,致使汽车上的静电不断积累,甚至在静电压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对外放电,产生电火花,极易引燃车身产生危险。为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方法较少,即在车尾连接拖地的导电链,但是由于不能保证稳定的接地,所以,静电释放效果不能保正。然而,针对轮胎能够保持一致接地,因此具有导电性能的轮胎才能真正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汽车防静电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静电轮胎。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轮胎内有埋线,埋线在轮胎唇沿连接出触点,埋线在轮胎胎面连接出面刷。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保持轮胎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轮胎始终保持接地导电,车体电荷直接通过轮胎对地多点释放,具有连续性且不会出现接触不良问题,释放静电彻底,车体上不会连续积累静电电荷。不占用任何车体空间也不影响任何车体外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轮辋1,触点2,轮圈3,胎壁4,埋线5,侧刷6,面刷7,胎面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轮胎内有埋线5,埋线5在轮胎唇沿连接出触点2,埋线5在轮胎胎面8连接出面刷7。埋线5在轮胎胎面8两侧的胎壁4上接出侧刷6,该侧刷6位于轮胎使用时载荷受压变形胎壁4压缩后的触地位置。触点2接触轮辋I上的轮圈3内壁沿。埋线5、触点2、面刷7和侧刷6为金属导线或导电橡胶。本技术的抗静电轮胎安装使用时,金属轮辋I与车体导电连通,触点2接触轮辋I上的轮圈3内壁沿,面刷7触地,同时,由于车辆自重负荷作用,轮胎压扁变形,使得侧刷6触地,以在车辆行驶状态中更好的保持全时、多出点接地,以完美消除静电影响。在以上实施例中,未及叙述的安全,及安装技术,以及涉及实施的其他必要技术等采用现有技术,不再依次列 举详述。权利要求1.抗静电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内有埋线(5),埋线(5)在轮胎唇沿连接出触点(2),埋线(5)在轮胎胎面⑶连接出面刷(7)。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静电轮胎,其特征在于,埋线(5)在轮胎胎面(8)两侧的胎壁⑷上接出侧刷(6),该侧刷(6)位于轮胎使用时载荷受压变形胎壁⑷压缩后的触地位置。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静电轮胎,其特征在于,触点⑵接触轮辋⑴上的轮圈(3)内壁沿。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抗静电轮胎,其特征在于,埋线(5)、触点(2)、面刷(7)和侧刷 (6)为金属导线或导电橡胶。专利摘要抗静电轮胎,轮胎内有埋线(5),埋线(5)在轮胎唇沿连接出触点(2),埋线(5)在轮胎胎面(8)连接出面刷(7)。在保持轮胎原有性能的基础上,轮胎始终保持接地导电,车体电荷直接通过轮胎对地多点释放,具有连续性且不会出现接触不良问题,释放静电彻底,车体上不会连续积累静电电荷。不占用任何车体空间也不影响任何车体外观。文档编号B60C19/08GK202491644SQ20122010962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许小龙 申请人:许小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抗静电轮胎,其特征在于,轮胎内有埋线(5),埋线(5)在轮胎唇沿连接出触点(2),埋线(5)在轮胎胎面(8)连接出面刷(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许小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