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系统及空气调节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9603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维持空气调节的舒适性并谋求节能。控制装置(31)的存储部(37)用于存储针对各空间(2)预先设定的第1温度和针对各空间(2)设定的低于第1温度的第2温度。在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12)检测到人体时,控制装置(31)的演算装置(34)以利用室温传感器(11)测量到的温度成为存储于存储部(37)的第1温度的方式控制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在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12)没有检测到人体时,演算装置(34)以利用室温传感器(11)测量到的温度成为存储于存储部(37)的第2温度的方式控制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以辐射空气调节为主体的全馆空气调节系统的节能控制。
技术介绍
与吹出暖风的对流式空气调节相比,辐射空气调节没有气流感,舒适性高。因此,在寒冷地区等,制热设备主要多采用散热器(radiator)等的辐射空气调节。以往,利用通过锅炉烧沸的热水的制热设备被普遍使用。近年来,指出了产生C02( 二氧化碳)等地球变暖物质所带来的变暖的影响,热泵技术受到关注。在热泵技术中,热源机利用大气的热量,从而能够有效地产生热量。在以散热器、地板采暖设备等的辐射空气调节为主体的制热系统中,环境负荷低的热泵的需求高·涨。在空气调节系统中,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与节能相关的控制方法被广泛应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5)。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9-17821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9-1846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7-19045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051372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1-235218号公报与对流式空气调节相比,辐射空气调节的舒适性高,不产生气流。因此,存在到整个房间变暖为止花费时间的课题。辐射空气调节通常以如下方法使用以中央空气调节那样的形态始终进行空气调节运转,将室温保持为恒定。在此,例如假设在一般家庭中使用空调机的情况。在平日的白天,家中几乎没有人,使用的房间被限定。因此,若整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则会多余地使用制热能力。在通常的生活模式中,平日的白天所使用的房间为起居室、厨房等被限定的空间。卧室、小孩房间等为通常不使用的房间。另一方面,可以想到休息日与平日房间的使用模式发生改变。可以想到在室率比平日高。可以想到与平日相比多余的制热变少。如上述那样,辐射空气调节没有气流感,能够进行舒适的制热运转,但进行全馆空气调节会产生能量损失,存在消耗多余的能量这样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例如维持空气调节的舒适性并谋求节能。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热源机,其用于加热流体;换热器,其为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在其内流动有经上述热源机加热的流体,用于进行上述流体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温传感器,其用于测量室内温度;人体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室内的人体;控制装置,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该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第I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时,该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与上述第I温度不同的第2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能够维持空气调节的舒适性并谋求节能。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构成例的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散热器的控制例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2温度的设定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I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系统10的构成例的图。在图I中,空气调节系统10设置于建筑物I。空气调节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室温传感器11、至少一个人体检测传感器12、至少一个散热器13、至少一个流量调整阀14。另夕卜,空气调节系统10还包括热源机21、控制装置31。在同一室内空间2内除安装有作为负荷侧设备的散热器13外,还安装有室温传感器11和人体检测传感器12。在建筑物I中具有多个同样的空间2 ( S卩,房间)。散热器13、室温传感器11、人体检测传感器12设置在各空间2内。散热器13为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的例子。在散热器13内流动有经热源机21加热的流体(即,载热体)。散热器13通过进行该流体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来使室内变暖。室温传感器11用于测量室内温度。人体检测传感器12检测室内的人体。如上述那样,热源机21加热流入散热器13的流体。作为热源机21可以利用锅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环境而使用热泵。热泵通过在内部循环的制冷剂与上述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来加热上述流体。热源机21具有压缩机22、空气换热器23。虽然未图示,但热源机21还具有膨胀部、流体换热器。压缩机22、流体换热器、空气换热器23、膨胀部按顺序连接而构成热泵循环。压缩机2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加热。若压缩机22的转速增大,则制冷剂的加热量增加。流体换热器利用经压缩机22加热的制冷剂对流入散热器13的流体进行加热。膨胀部通过膨胀冷却将制冷剂冷却。空气换热器23为与散热器13不同的换热器的例。在通过膨胀部冷却制冷剂之后,空气换热器23从外部空气向制冷剂回收热量。在空气换热器23安装有送风机24。若送风机24的转速增大,则利用送风机24向空气换热器23吹出的外部空气的量增加。因此,热量的回收量(即,制冷剂的加热量)增加。作为在热泵内循环的制冷剂,考虑到环境而优选使用地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齐U。具体而言,优选使用地球变暖系数为1000以下的制冷剂。例如,能够使用R32、HFO (Hydro-f luoro-olef in) -1234yf、碳氢化合物、C02。作为在热源机21与散热器13之间循环的流体,使用以水为主成分的液体(例如,仅为水)。在建筑物I位于寒冷地区等配管有可能冻结的地区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以乙二醇为主成分的防冻液。控制装置31包括人体检测部32、室温检测部33、演算装置34、热源控制部35、流量控制部36、存储部37。人体检测部32针对各空间2从人体检测传感器12接收用于表示利用人体检测传 感器12是否检测到人体的信号。室温检测部33针对各空间2从室温传感器11接收用于表示利用室温传感器11测量到的温度的信号。热源控制部35用于控制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具体而言,热源控制部35通过使热源机21的压缩机22的转速、送风机24的转速加快而使热泵的制冷剂的加热量增力口,结果,使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增加。或者,热源控制部35通过使热源机21的压缩机22的转速、送风机24的转速减慢而使热泵内的制冷剂的加热量减少,结果,使热源机21的流体的加热量减少。流量控制部36控制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具体而言,流量控制部36通过使流量调整阀14的开度增大而使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增加。或者,流量控制部36通过使流量调整阀14的开度减小而使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减少。存储部37例如为存储器,其存储针对各空间2预先设定的第I温度和针对各空间2设定的低于第I温度的第2温度。演算装置34例如为处理器,其根据利用人体检测部32接收到的信号和利用室温检测部33接收到的信号并利用热源控制部35、流量控制部36来控制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由此,演算装置34调节各空间2内的室内温度。具体而言,在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12检测到人体时,演算装置34以利用室温传感器11测量到的温度成为存储于存储部37的第I温度的方式控制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散热器13的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若利用热源控制部35调节热源机21内的流体的加热量,则能够统一调整建筑物I整体的温度。若利用流量控制部36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热源机,该热源机对流体进行加热;换热器,该换热器为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被上述热源机加热了的流体流经该换热器,该换热器进行上述流体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室温传感器,该室温传感器测量室内的温度;人体检测传感器,该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室内的人体;控制装置,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该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第1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时,该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与上述第1温度不同的第2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11 JP 2011-086959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热源机,该热源机对流体进行加热; 换热器,该换热器为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被上述热源机加热了的流体流经该换热器,该换热器进行上述流体与室内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室温传感器,该室温传感器测量室内的温度; 人体检测传感器,该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室内的人体; 控制装置,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该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第I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没有检 测到人体时,该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与上述第I温度不同的第2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针对各时间带将对应于过去由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的比例而预先设定的温度作为上述第2温度进行存储,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时,上述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与现在的时间带相对应的第2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的存储部,将低于上述第I温度且对应的时间带的上述比例越低则设定得越低的温度作为上述第2温度进行存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的存储部将对应的时间带的上述比例越低则被设定得阶段性地降低的温度作为上述第2温度进行存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下,若现在的时间带的上述比例为100%,则上述控制装置以利用上述室温传感器测量到的温度成为上述第I温度的方式控制上述热源机内的上述流体的加热量和流向上述换热器的上述流体的流量中的至少一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人体的情况下,若现在的时间带的上述比例为0%,则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流体向上述换热器的流入停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热器设置在多个房间的每一个内, 上述控制装置的存储部针对房间与时间带的组合存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四十宫正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