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体注浆补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894990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填体注浆补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注浆管:在待充填空间内交叉设置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充填体注浆:分别通过与电厂粉煤灰站相连的粉煤灰注入管以及与高水注浆站相连的高水注浆管向待充填空间内注入粉煤灰和高水;注浆完毕:待粉煤灰和高水在所述待充填空间内充分混合并填实后,切断该充填区域的粉煤灰注入管与电厂粉煤灰站的连接以及高水注浆管与高水注浆站的连接,完成充填体注浆补强。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分别通过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向待充填空间加入能够粉煤灰和高水,使得注浆后周期来压步距比注浆前明显延长。能够明显地改善充填工作面的压力显现,加强充填工作面顶板的变形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下充填采煤技术的注浆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充填体注浆补强技术,是指在建筑物下进行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粉煤灰、高水材料和水,分别配置相应浆体,通过注浆管道输送到井下,最后注入架后充填区域的充填体内,对松散充填体进行高密度空隙加固的技术。单一的用矸石粉煤灰对建筑物下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其充填方法的采场周期来压步距要比垮落法增长15 20米(垮落法的周期来压步距约为20米左右)。但随着建下固体充填开采快速的推广与应用,对充填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单一用矸石粉煤灰对 建筑物下的采空区进行充填已难以达到实际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明显改善充填工作面压力显现、加强充填工作面顶板变形控制的充填体注浆补强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的充填体注浆补强包括如下步骤设置注浆管在待充填空间内交叉设置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充填体注浆分别通过与电厂粉煤灰站相连的粉煤灰注入管以及与高水注浆站相连的高水注浆管向待充填空间内注入粉煤灰和高水;注浆完毕待粉煤灰和高水在所述待充填空间内充分混合并填实后,切断该充填区域的粉煤灰注入管与电厂粉煤灰站的连接以及高水注浆管与高水注浆站的连接,完成充填体注浆补强。优选地,在所述设置注浆管的步骤中,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设置在待充填空间内的充填运输机的顶网上。优选地,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从与所述待充填空间连通的巷道接出,并分别与电厂粉煤灰站和高水注浆站相连接。优选地,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0 30mm的花眼。优选地,花眼的眼间距200 300mm,并沿着管路径向的圆周设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专利技术分别通过粉煤灰注入管和高水注浆管,向待充填空间加入能够粉煤灰和高水,使得注浆后周期来压步距比注浆前明显延长。注浆材料对顶板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对于煤矿或其他矿藏开采工作面的架后充填区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注浆补强方法,能够明显地改善充填工作面的压力显现,加强充填工作面顶板的变形控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其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充填体注浆补强包括如下步骤设置注浆管在待充填空间内交叉设置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交叉设置”,可以为设置一根粉煤灰注入管7后,再设置一根高水注浆管6,然后依次循环设置;也可以为设置两根或多根粉煤灰注入管7后,再设置两根或多根高水注浆管6,也可以进行其他各种交叉设置的组合。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充填的空间为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采煤后,形成的空置区域,如果在该区域内不进行充填加固,则很有可能会造成采煤区上部建筑物的下陷甚至倒塌,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向该待充填空间注入粉煤灰和高 水,二者在混合凝固后,具有良好的空隙加固作用。优选地,所述的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设置在待充填空间内的充填运输机(图中未示出)的顶网上;例如,将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直接吊在充填运输机的顶网上。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高水为一种充填凝结混合物,可从“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直接购得,可以采用水泥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凝结材料作为高水进行充填凝结。在设置注浆管步骤完成后,便可通过例如各种动力机构(例如泵),向待充填空间内注入粉煤灰和高水。具体地,分别通过与电厂粉煤灰站I相连的粉煤灰注入管7以及与高水注浆站3相连的高水注浆管6向待充填空间内注入粉煤灰和高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从与所述待充填空间连通的巷道接出,并分别与电厂粉煤灰站I和高水注浆站3相连接。上述步骤之后,即可完成注浆过程。即,待粉煤灰和高水在所述待充填空间内充分混合并填实后,切断该充填区域的粉煤灰注入管7与电厂粉煤灰站I的连接以及高水注浆管6与高水注浆站3的连接,便可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充填体注浆补强工艺。优选地,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注浆补强更加均匀,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上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0 30mm的花眼;并且,进一步,所述花眼的眼间距200 300mm,并沿着管路径向的圆周设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中设置有两条充填路线,即(I)注高水路线井下高水注浆站3通过高水注浆管6将高水经由与待充填空间连通的巷道4,输送至工作面支架5后方的待充填空间,并注入充填体的内部;(2)、注粉煤灰路线地面电厂粉煤灰站I通过至少部分设置在井下的粉煤灰注入管(7)经由与待充填空间连通的巷道4,也输送至工作面支架5后方的待充填空间,并注入充填体的内部。本专利技术是巷道4可以为采煤工作面的运料巷道,也可以为工作面运输巷道。所述的充填体为充填后的固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从2010年4月12日截止到8月末,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程实验。例如,在某充填工作面的风巷、溜子道各埋设12根管路,累计注粉煤灰15844立方,注高水144吨。根据该充填工作面充填体实测监测数据记录显示,得出结论注浆后周期来压步距比注浆前明显延长。注浆材料对顶板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注浆之前来压周期平均为37. I米,注浆后来压步距增为41米,周期来压步距同比延长了 10%。可见,对工作面架后充填区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注浆补强方法,能够明显地改善充填工作面的压力显现,加强充填工作面顶板的变形控制。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本专利技术的,形成各种类型的空间充填工艺。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专利技术之用,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填体注浆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填体注浆补强包括如下步骤:?设置注浆管:在待充填空间内交叉设置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充填体注浆:分别通过与电厂粉煤灰站(1)相连的粉煤灰注入管(7)以及与高水注浆站(3)相连的高水注浆管(6)向待充填空间内注入粉煤灰和高水;?注浆完毕:待粉煤灰和高水在所述待充填空间内充分混合并填实后,切断该充填区域的粉煤灰注入管(7)与电厂粉煤灰站(1)的连接以及高水注浆管(6)与高水注浆站(3)的连接,完成充填体注浆补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填体注浆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填体注浆补强包括如下步骤 -设置注浆管在待充填空间内交叉设置粉煤灰注入管(7)和高水注浆管(6); -充填体注浆分别通过与电厂粉煤灰站(I)相连的粉煤灰注入管(7)以及与高水注浆站(3)相连的高水注浆管¢)向待充填空间内注入粉煤灰和高水; -注浆完毕待粉煤灰和高水在所述待充填空间内充分混合并填实后,切断该充填区域的粉煤灰注入管(7)与电厂粉煤灰站(I)的连接以及高水注浆管¢)与高水注浆站(3)的连接,完成充填体注浆补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填体注浆补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功郝宝生韩益根张书国牛国玺丁燕斌黄辉高彦华张建狄磊张海亮郑亮
申请(专利权)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