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038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2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其使电动机托架和齿轮箱的结合与内齿轮的组装连带地进行,从而简化了齿轮箱的形状并能维持刚性。利用以横跨设于电动机托架(8)的结合板(24)、(24)与设于第一齿轮箱(9)的突部(26)、(26)的方式贯通结合板(24)、(24)与突部(26)、(26)的一对销(28)、(28),来进行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的结合,并且,通过使销(28)、(28)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的第一级的内齿轮(23A)的倒角部(29)以及凸缘部(30)卡合来限制内齿轮(23A)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动机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震动起子电钻等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在震动起子电钻的电动工具中,公知有如下装置在收纳于壳体内的电动机的前方配置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将电动机的输出轴的旋转减速而能够向主轴输出。该电动机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组装采用如下构造,即,安装于电动机的筒状的电动机托架与收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筒状的齿轮箱连结的构造。作为该连结构造,除了公知的卡ロ结合,也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构造,即,使销分别贯通于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左右的重合部分,而利用左右的销来使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一体化。专利文献I :美国专利第7066691号说明书 但是,在卡ロ结合、专利文献I的那样的销结合中,在将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连结之外还需要以限制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各级的内齿轮的旋转的状态来组装。该组装是通过在电动机托架或者齿轮箱的内表面凹设轴向的槽,并使使设于内齿轮的外周的突起或突条嵌合于该槽来进行的,但是为此,有齿轮箱的形状变得复杂而导致成本増加、或槽的形成部分厚度减少而导致刚性降低的忧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电动工具,即,通过使电动机托架和齿轮箱的结合与内齿轮的组装相连带地进行,能够更加简化齿轮箱的形状并能够维持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干,利用以横跨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方式贯通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至少ー根销,来进行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结合,并且,使销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级的内齿轮卡合来限制内齿轮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根据技术方案I的构成,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以电动机的输出轴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设置ー对销。根据技术方案I或2的构成,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内齿轮的侧面形成沿着销的倒角部,在倒角部的后方形成与倒角部正交且沿内齿轮的径向突出的凸缘部,利用销与倒角部的抵接来限制内齿轮的旋转,利用销与凸缘部的抵接来进行内齿轮的轴向的定位。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能够使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的结合与内齿轮的组装连带地进行。因而,能够简化齿轮箱的形状并能够确保刚性。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I的效果,能够更加可靠地使电动机托架与齿轮箱成为一体。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I或2的效果,能够利用一根销来同时限制内齿轮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结构较为合理。附图说明图I是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电钻模式)。图2是齿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A-A线放大剖视图。图4是B-B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C-C线放大剖视图。图6是D-D线放大剖视图。图7是E-E线放大剖视图。 图8是F-F线放大剖视图。图9是G-G线放大剖视图。图10是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震动电钻模式)。图11是H-H线放大剖视图。图12是I-I线放大剖视图。图13是J-J线放大剖视图。图14是K-K线放大剖视图。图15是L-L线放大剖视图。符号说明I...震动起子电钻;2...主体壳体;3...电动机;4...输出轴;5...齿轮组件;6...主轴;7...钻卡;8...电动机托架;9...第一齿轮箱;10...第二齿轮箱;11...大径部;12...小径部;20. ·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3A 23C. · ·内齿轮;24. · ·结合板;26. · ·突部;28...销;29...倒角部;30...凸缘部;34...结合环;50...震动机构;57...第一凸轮;58...第二凸轮;67...滑动环;71...长孔;72...联系销;74...螺旋弹簧;76...震动切换凸轮;78...卡合凹部;79...模式切换环;80...操作部;85...连结杆;90...离合器机构;91...离合器环;97...螺旋弹簧;99...卡合销;105...保持槽;106...橡胶销。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震动起子电钻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其分解立体图,震动起子电钻I在主体壳体2内的后部(将图I的右侧设为前方。)收纳电动机3、并在该电动机3的前方组装具有向前方突出的主轴6的齿轮组件5、从而向主轴6传递电动机3的输出轴4的旋转,在主轴6的前端设有能够用前端把持钻头的钻卡7。在电动机3的前方组装有轴支承输出轴4的电动机托架8,齿轮组件5由筒状的第一齿轮箱9与第二齿轮箱10形成,其中第一齿轮箱9与电动机托架8连结,第二齿轮箱10组装于该第一齿轮箱9的前方并具有大径部11与小径部12的两段筒形状。利用螺钉14、14...将突出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的前部外周面的4个凸台13、13...旋装于第二齿轮箱10的后面,从而来将该第一、第二齿轮箱9、10相互结合起来。利用螺钉15a、15a...(图5、图6等图示)将突出设置于第二齿轮箱10的大径部11的后端外周面的4个凸台15、15...旋装于主体壳体2的前端,从而来将齿轮组件5与主体壳体2结合。在齿轮组件5的内部收纳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是通过将行星齿轮架21A、21B、21C沿轴向配置成三级而形成的,该行星齿轮架21A、21B、21C对在内齿轮23A、23B、23C内公转的多个行星齿轮22、22...进行支承,电动机3的输出轴4与第一级的行星齿轮22啮合。此处,在电动机托架8的上下位置形成有ー对结合板24、24,该ー对结合板24、24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向前方突出设置,且在该ー对结合板24、24上贯穿设置有左右彼此对置的通孔25。另ー方面,在第一齿轮箱9的后端外周面的上下位置,沿切线方向突出设置有突部26、26,该突部26、26的左右宽度与结合板24、24的间隔一致,并在左右方向形成有贯通孔27。亦如图3所示,在使上下的突部26、26分别嵌合于上下的结合板24、24间的状态下,使配置于以输出轴4为中心的点对称位置的ー对销28、28分别从左右方向贯通通孔25及贯通孔27,从而将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相互连结。并且,在位于电动机托架8的前表面的第一级内齿轮23A的上下形成有与销28的 间隔一致的上下一对倒角部29、29、以及在其后方与倒角部29正交而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30、30。在电动机托架8与第一齿轮箱9的连结状态下,上下的销28、28在凸缘部30、30的前方沿倒角部29、29贯通第一齿轮箱9。因而,内齿轮23A由于销28与倒角部29之间的嵌合而被限制旋转,并通过销28与凸缘部30而在前后方向被定位。31是介于电动机托架8与内齿轮23A之间的垫圏。另外,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0中,第二级的内齿轮23B能够旋转且能够沿轴向前后移动。在该内齿轮23B的外周面、且在前半部分,沿周向以规定间隔突出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外齿32、32...,在后半部分沿周向形成有结合槽33。在第一齿轮箱9内的前部保持有结合环34,该结合环34在内周面突出设置有与内齿轮23B的外齿相同数量的轴向的内齿35、35...。通过使在结合环34的外周等间隔地突出设置的周向的突条36、36...与在第一齿轮箱9的前端内周面沿轴向凹设的限制槽37、37...嵌合,来限制该结合环34旋转。另ー方面,在内齿轮23B的外周面、且在后半部分安装有速度切换环38。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在电动机的前方配置有收纳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筒状的齿轮箱,且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齿轮箱经由安装于所述电动机的筒状的电动机托架而结合,该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利用以横跨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方式贯通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至少一根销,来进行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结合,并且,使所述销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级的内齿轮卡合,来限制所述内齿轮的旋转以及进行轴向的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05 JP 2011-0839351.一种电动工具,在电动机的前方配置有收纳了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筒状的齿轮箱,且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齿轮箱经由安装于所述电动机的筒状的电动机托架而结合,该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 利用以横跨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方式贯通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至少一根销,来进行所述电动机托架与所述齿轮箱的结合,并且,使所述销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第一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友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