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入人体的假体,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替换颈椎内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以对颈椎间隙减压,维持颈椎间隙高度并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的人工颈椎间盘。
技术介绍
CN 201010003132. I公开了“一种颈椎人工椎间盘”,它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采用三位一体的结构,使该假体具有旋转、屈伸、平移三维六个自由度空间活动范围,满足了人体正常的颈椎运动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的颈椎人工椎间盘。该技术方案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设在上终板与下终板之间的耐磨损的髓核,所述髓核包括圆形中间体,设在中间体圆周侧壁径向中部的与中间体同圆心的环形上下终板阻挡器,设在中间体内部的内置式球窝关节,在中间体的上、下两髓核移动面中心位置设有与内置式球窝、关节相通的阻挡头进口 ;在上终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圆形上弧形槽,在上弧形槽的中心位置设有上立柱,上立柱的外端部设有上阻挡头;在下终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圆形下弧形槽,在下弧形槽的中心位置设有下立柱,下立柱的外端部设有下阻挡头;上阻挡头与下阻挡头分别穿过上、下两髓核移动面中心位置上的阻挡头进口活动卡入内置式球窝关节中;在上终板和下终板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设于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髓核,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由相互扣接在一起的带凸柱的上髓核和供所述凸柱嵌套的弧形燕尾槽的下髓核构成;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上髓核配合,绕冠状轴旋转,模拟颈椎间盘的前屈后伸机能,并允许上底板和上髓核发生前后方向的相对微平移;所述上髓核与所述下髓核配合,既可绕上髓核自身凸柱的旋转轴旋转,又可绕所述下髓核的弧形燕尾槽的旋转轨迹公转,使瞬时可变的垂直轴旋转轴与颈椎间盘的生理状态相符合,限制假体从垂直轴向脱出;所述下髓核与所述下底板配合,绕矢状轴旋转,承担左、右侧弯的运动机能,且允许下底板和下髓核发生左、右方向的相对微平移;与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底板、下底板和设于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髓核,其特征在于所述髓核由相互扣接在一起的带凸柱的上髓核和供所述凸柱嵌套的弧形燕尾槽的下髓核构成;所述上底板与所述上髓核配合,绕冠状轴旋转,模拟颈椎间盘的前屈后伸机能,并允许上底板和上髓核发生前后方向的相对微平移;所述上髓核与所述下髓核配合,既可绕上髓核自身凸柱的旋转轴旋转,又可绕所述下髓核的弧形燕尾槽的旋转轨迹公转,使瞬时可变的垂直轴旋转轴与颈椎间盘的生理状态相符合,限制假体从垂直轴向脱出;所述下髓核与所述下底板配合,绕矢状轴旋转,承担左、右侧弯的运动机能,且允许下底板和下髓核发生左、右方向的相对微平移;与颈椎间盘的生理特征相符合的人工颈椎间盘的初始前倾角5° ;所述上底板、所述下底板可与不同高度系列的上髓核、下髓核配合,以满足不同人种颈椎间盘的解剖特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髓核由旋转轴与冠状轴平行且位于下位椎体的上弧形凸面、下平面、二侧边自下平面向上弧形面沿轴向的纵边分别凹设与上底板的弧形槽适配的弧形轨道配合以限制假体从垂直轴向脱出的弧形翼缺槽、下平面位于中央部位凸设与颈椎间盘的生理旋转中心重合且与下髓核弧形燕尾槽配合以限制假体从垂直轴向脱出的凸柱组成;所述上髓核的前、后两端设置的弧形翼缺槽与所述上底板弧形槽前、后两端的弧形轨道配合以限制假体从垂直轴向脱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髓核上弧形凸面的半径等于或略小于上底板弧形槽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髓核由上平面、旋转轴与矢状轴平行且位于上位椎体的下弧形面、上平面中央部位沿径向凹设旋转中心位于脊柱后柱的弧形燕尾槽、二端面分别自上平面向下弧形面凹设成型有弧形翼的缺槽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髓核下弧形面的半径等于或略小于下底板弧形凹槽的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由板体、板体下表面凹设旋转轴与冠状轴平行且位于下位椎体的弧形槽、弧形槽左、右两端分别凹设供上髓核的左、右两端设置缺槽带有的弧形翼配合以限制假体从垂直轴向脱出的弧形轨道、板体上表面的前端所设的弧形锯齿面、板体上表面的后端所设的弧形锯齿面、上底板上表面中间的平面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弧形锯齿面的锯齿面锯齿方向朝后,而所述后端弧形锯齿面的锯齿面锯齿方向朝前,与颈椎上位椎体的下表面配合,在头颈部的重力作用下,上底板的上表面锯齿面与上位椎体的下表面形成自锁、定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的表面喷涂促骨头长入、固定的钛粉和羟基磷灰石。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锦鹏,廖振华,刘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