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484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楼体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和地下水集水箱,楼体浮于压载井内的水上,并通过设置在压载井上的减震平衡装置抵抗冲击以及保持平衡,所述楼体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上的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楼体外设置方便进出的通道。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能够浮于水上,能够旋转,可以抵抗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火灾等,并且能够预防生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资源节约方面能够大幅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另外通过本技术的组合能够在现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创造出比现有住宅更优越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环境,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建筑,尤其是涉及ー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
技术介绍
自古至今,建筑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但是,目前的建筑大多为固定式地建筑,由于这种建筑本身是固定的,因此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就会容易发生倒塌现象,危及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中国专利200810031469,为《抗地震抗冲击波抗狂风巨浪房屋》中,已 知内外墙体为圆柱形或多边柱形,墙体之间通过顶梁柱框架串联成较大的圆柱形或多边柱形,由此构成ー个彼此相连的整体楼盘房屋群;这种建筑抗震能比较好,也能浮于水中,但是对于平衡问题以及防火通风和方向性问题上存在明显缺陷,容易发生重量失衡现象。在中国专利200810045682. 2,为《水基或陆基或半浮的房屋及其用途及其可变减震的方法》中,涉及防火、防洪、防泥石流等,但是其不具备能驱动房屋朝向的功能,通风功能也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能够浮动、转向、防火、通风、预防生物病虫害发生蔓延以及能够大幅度減少能源及水资源消耗的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楼体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和地下水集水箱,雨水箱的顶部呈漏斗状通向雨水箱内部,并且所述雨水箱、地下水集水箱以及楼体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楼体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分配通气通道,供气通道上设置有开闭装置,所述楼体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防偏平衡配载舱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污水浄化装置和沼气池,所述重力调节舱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楼体内还设置有废料排泄管直通沼气池,且沼气池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所述楼体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ロ,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カ进气装置,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顶部的排气管,排气管为下端内径大于上端内径的管体,所述楼体下部为密封空间,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载井和雨水收集井,并且压载井和雨水收集井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楼体浮于压载井内的水上,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上的减震平衡装置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所述楼体与压载井的内壁以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与压载井的碰撞,所述压载井底部设置弧形底板,所述楼体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上的旋转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楼体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道顶部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以及风机,进气通道内部设置有连通地下水集水箱的地下水排水管和地下水抽水管。进一步地,所述雨水箱内设置有抽取植被层积水的雨水抽水装置以及向植被层灌溉的灌溉水管,所述雨水箱内还设置有连通雨水收集井排水发电的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以及连通雨水收集井对雨水箱进行补水的抽水装置。再进一步地,所述植被层可以为多层结构,植被上方设置有观光层,并且在植被层最顶层设置有保温膜或玻璃,保温膜或玻璃上设置有金属融雪丝。再进一步地,所述楼体顶部设置有防护栏,雨水箱顶部设置有防护栏。再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底板以及沼气池上设置有操作阀门。再进一步地,所述房间内壁及顶部设置有进气通道连通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和设置在房间内壁上的进气口,进气口与楼体中间部位的进气通道和外层的分配通气通道相通,且所述楼体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需高于楼体外部气压,所述房间底部及墙壁上设置有配气装置,配气装置外部分别设置透气底板和透气墙。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外部设置有能够闭合的进气口活动插板,房间顶部设置有喷淋系统,外墙上设置有窗户。更进一步地,所述防偏平衡配载舱内至少可以分为两间独立密封舱,并设置有能够调配其各舱内部重量的装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建筑由多楼体通过高架路支架、水道、浮动支撑载体以及进出通道组合成放射状多环形对称式或多行并列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这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能够浮于水上,能够旋转,可以抵抗地震、水灾、旱灾、风灾、火灾等,并且能够预防生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在资源节约方面能够大幅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另外通过本技术的组合能够在现有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创造出比现有住宅更优越的生产生活和交通环境,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防偏平衡配载舱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房间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楼体;2、排气管;3、进风口; 4、风机;5、护栏;6、雨水箱;7、地下水集水箱;8、护栏;9、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10、水轮发电机排水装置;11、雨水收集井;12、减震平衡装置;13、通道;14、旋转驱动装置;15、抽水装置;16、灌溉水管; 17、雨水抽水装置;18、废料排泄管;19、弧形底板;20、操作阀门;21、地下水排水管; 22、污水净化装置;23、沼气池;24、防偏平衡配载舱;25、进气通道;26、进气口活动插板;27、进气口; 28、配气装置;29、透气底板;30、窗户;31、喷淋系统;32、高架路支架;33、进出通道;34、地下水抽水管;35、透气墙;36、水道;37、浮动支撑载体;38、压载井;39、重力调节舱;40、供气通道;41、进气管;42、分配通气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图I、图2所示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包括楼体1,为了防止漏水,所述楼体I水下部位可以设置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以是金属壳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外部包裹金属壳体的混合结构等,只要能保证强度及密封性都可;楼体I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6和地下水集水箱7,所述雨水箱6、 地下水集水箱7以及楼体I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楼体I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40和分配通气通道42,且所述楼体I内的气压除春秋两季及检修期外,需高于楼体I外部气压;所述供气通道40用于上部进气设施的检修或春秋两季不需温度调节时的通风,且供气通道40上设置有开闭装置;楼体I的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24,防偏平衡配载舱24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39、污水净化装置22和沼气池23,所述重力调节舱39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41,并且所述重力调节舱39用于本楼体I和其它多个楼体组合时调节单个楼体I高度,使其和其它楼体I高度保持一致,防止上方的高架路面不平现象的产生;楼体I内设置有废料排泄管18直通沼气池23,且沼气池23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所述楼体I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 9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力进气装置,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6顶部的排气管2,排气管2为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的管体,安装时,将上端直径较小的一 端插入上层排气管2直径较大的一端,插入深度以能防止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冲击防火浮动式可旋转立体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楼体(1),楼体(1)顶部设置有植被层,植被层上方设置有相互叠加在一起的雨水箱(6)和地下水集水箱(7),雨水箱(6)的顶部呈漏斗状通向雨水箱(6)内部,并且所述雨水箱(6)、地下水集水箱(7)以及楼体(1)中间设置有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进气通道,楼体(1)的下部设置有供气通道(40)和分配通气通道(42),供气通道(40)上设置有开闭装置,所述楼体(1)最底部设置有防偏平衡配载舱(24),防偏平衡配载舱(24)上方依次设置有重力调节舱(39)、污水净化装置(22)和沼气池(23),所述重力调节舱(39)内设置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管(41),楼体(1)内还设置有废料排泄管(18)直通沼气池(23),且沼气池(23)还设置有直通植被层,方便给植被层施用沼液和沼渣的管道,所述楼体(1)内设置有屋顶呈斜面状的房间,每间房间内设置有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所述独立通风装置进风口(9)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动力进气装置,并且房间内设置有直通雨水箱(6)顶部的排气管(2),排气管(2)为下端内径大于上端内径的管体,所述楼体(1)下部为密封空间,外部自内向外设置有密封不漏水的压载井(38)和雨水收集井(11),并且压载井(38)和雨水收集井(11)内的水面保持同样高度,楼体(1)浮于压载井(38)内的水上,通过水的浮力缓冲楼体上下冲击力,并且通过设置在压载井(38)上的减震平衡装置(12)抵抗横向和纵向冲击以及保持垂直平衡,所述楼体(1)与压载井(38)的内壁以及底部之间的间隙能防止在发生最大地震等冲击时楼体(1)与压载井(38)的碰撞,所述压载井(38)底部设置弧形底板(19),所述楼体(1)通过设置在外部压载井(38)上的旋转驱动装置(14)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楼体(1)外设置有方便进出的通道(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中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顺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