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盒机送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8390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6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装盒机送盒机构,包括吸盒构件和开盒构件,吸盒构件包括吸盒凸轮、摆轴、后摆支架和吸盒吸盘,摆轴的摆动由吸盒凸轮来控制,开盒构件包括开盒凸轮、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前摆支架、中摆支架、前连杆、后连杆和开盒吸盘,开盒吸盘连接在前摆臂上,前摆臂摆动设在前摆支架上,中摆臂摆动设在中摆支架上,后摆臂摆动设在所述后摆支架上,后摆臂的摆动由开盒凸轮来控制,开盒凸轮在所述摆轴上活动套设,与开盒凸轮固定连接的从动链轮与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主动链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在送盒过程中将纸盒强制撑开成形,特别适用纸张薄和压痕线深度浅的纸盒的送盒。(*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盒机送盒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盒机,具体涉及一种装盒机的送盒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装盒机送盒机构,它只是简单地通过吸盘将纸盒库内的纸盒(纸盒处于压扁状态)吸出并送到送盒链的卡槽中,在纸盒通过的路线上设有挡块,在纸盒通过时对纸盒的侧边进行一下侧挡,使纸盒稍微撑开以便进入送盒链卡槽中完全撑开成形,对于纸张厚、压痕线深度深的纸盒来说,上述过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纸张薄和压痕线深度浅的纸盒来说,用目前的送盒机构来完成送盒,侧挡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纸盒在送盒链卡槽中不能很好地完全撑开成形,容易出现没有规律的变形,导致装盒机的装盒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在送盒过程中将纸盒强制撑开成形的装盒机送盒机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施的装盒机送盒机构,包括吸盒构件,吸盒构件包括吸盒凸轮、摆轴、后摆支架和吸盒吸盘,吸盒吸盘通过通气杆连接在后摆支架上,后摆支架固定在摆轴上,摆轴的摆动由吸盒 凸轮来控制,吸盒凸轮连接在传动轴上,摆轴摆动时,吸盒吸盘将纸盒库内的纸盒吸送到送盒链卡槽中,其特征在于送盒机构还包括开盒构件,开盒构件包括开盒凸轮、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前摆支架、中摆支架、前连杆、后连杆和开盒吸盘,前摆支架和中摆支架在所述通气杆上固定设置,开盒吸盘连接在前摆臂上,前摆臂摆动设在前摆支架上,中摆臂摆动设在中摆支架上,后摆臂摆动设在所述后摆支架上,后摆臂的摆动由开盒凸轮来控制,前连杆的两头分别与前摆臂、中摆臂铰接连接,后连杆的两头分别与中摆臂、后摆臂铰接连接,开盒凸轮在所述摆轴上活动套设,与开盒凸轮固定连接的从动链轮与设在所述传动轴上的主动链轮传动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吸盒吸盘将纸盒从纸盒库吸出送到送盒链卡槽的过程中,由开盒吸盘将纸盒侧边吸住使之强制撑开成形,所以无论是纸张厚或薄、压痕线深度深或浅的纸盒,进入送盒链卡槽中都能很好地完全撑开成形,确保装盒机的装盒工作正常进行。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摆轴与吸盒凸轮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图4为吸盒、开盒构件的动作示意图(开盒吸盘未对纸盒侧边进行吸住);图5为吸盒、开盒构件的动作示意图(开盒吸盘已对纸盒侧边进行吸住);图6为吸盒、开盒构件的动作示意图(已被强制撑开成形的纸盒被送入送盒链卡槽中)。图中1_摆轴,2-开盒凸轮,3-从动链轮,4-后摆臂,5-后摆支架,6-通气杆,7-中摆支架,8-中摆臂,9-前连杆,10-前摆臂,11-前摆支架,12-开盒吸盘,13-送盒链,14-纸盒库,15-机架墙板,16-吸盒摆臂,17-吸盒凸轮,18-主动链轮,19-传动轴,20-连接杆,21-摆动臂,22-吸盒吸盘,23-后连杆,24-拉簧,100-纸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如图所示,本技术的装盒机送盒机构,包括吸盒构件和开盒构件,吸盒构件包括吸盒凸轮17、摆轴I、后摆支架5和吸盒吸盘22,吸盒吸盘22通过通气杆6连接在后摆支架5上,后摆支架5固定在摆轴I上,摆轴I的摆动由吸盒凸轮17来控制,摆轴I与吸盒凸轮17之间设有吸盒摆臂16、连接杆20和摆动臂21,摆动臂21与摆轴I固定连接,摆动臂21的摆动端与连接杆20的一头铰接连接,连接杆20的另一头与吸盒摆臂16铰接连接,吸盒摆臂16在机架墙板15上摆动设置,吸盒摆臂16通过设有的滚子贴靠吸盒凸轮17的凸轮曲面,吸盒凸轮17连接在传动轴19上,当传动轴19带动吸盒凸轮17转动时,吸盒摆臂16通过连接杆20和摆动臂21带动摆轴I摆动,摆轴I摆动时,吸盒吸盘22将纸盒库14内的纸盒100吸送到送盒链13卡槽中;开盒构件包括开盒凸轮2、前摆臂10、中摆臂8、后摆臂4、前摆支架11、中摆支架7、前连杆9、后连杆23和开盒吸盘12,前摆支架11和中摆支架7在所述通气杆6上固定设置,开盒吸盘12在吸盒吸盘22的侧边设置,开盒吸盘12固定连接在前摆臂10上,前摆臂10摆动设在前摆支架11上,中摆臂8摆动设在中摆支架7上,后摆臂4摆动设在所述后摆支架5上,后摆臂4的摆动由开盒凸轮2来控制,后摆臂4在拉簧24的作用下,通过设有的滚子始终紧紧贴靠开盒凸轮2的凸轮曲面,拉簧24 —端连接在后摆支架5上,另一端连接在中摆臂8上,所述前连杆9的两头分别与前摆臂10、中摆臂8铰接连接,后连杆23的两头分别与中摆臂8、后摆臂4铰接连接,开盒凸轮2在所述摆轴I上活动套设,与开盒凸轮2固定连接的从动链轮3与设在所述传动轴19上的主动链轮18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主动链轮18与从动链轮3的传动比为I : 1,所以在传动轴19带动吸盒凸轮17转动的同时,开盒凸轮2也同步转动,吸盒凸轮17转动一圈,开盒凸轮2也转动一圈,开盒凸轮2转动时,首先带动后摆臂4摆动,然后通过后连杆23、中摆臂8、前连杆9、前摆臂10带动开盒吸盘12进行摆动,开盒吸盘12摆动一定角度后吸住纸盒100的侧边随后回位,于是将纸盒强制撑开成形。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传动轴19转动一圈,吸盒凸轮17转动一圈,开盒凸轮2也转动一圈,吸盒吸盘22将纸盒100从纸盒库14吸出送到送盒链13卡槽中并回到起始位置,在纸盒100从纸盒库吸出送到送盒链卡槽的过程中,开盒吸盘12会将纸盒100侧边吸住使之强制撑开成形,所以无论是纸张厚或薄、压痕线深度深或浅的纸盒,进入送盒链13卡槽中都能很好地完全撑开成形,确保装盒机的装盒工作正常进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权利要求1.装盒机送盒机构,包括吸盒构件,吸盒构件包括吸盒凸轮(17)、摆轴(I)、后摆支架(5)和吸盒吸盘(22),吸盒吸盘(22)通过通气杆(6)连接在后摆支架(5)上,后摆支架(5)固定在摆轴(I)上,摆轴(I)的摆动由吸盒凸轮(17)来控制,吸盒凸轮(17)连接在传动轴(19)上,摆轴(I)摆动时,吸盒吸盘(22)将纸盒库(14)内的纸盒(100)吸送到送盒链(13)卡槽中,其特征在于送盒机构还包括开盒构件,开盒构件包括开盒凸轮(2)、前摆臂(10)、中摆臂⑶、后摆臂⑷、前摆支架(11)、中摆支架(7)、前连杆(9)、后连杆(23)和开盒吸盘(12),前摆支架(11)和中摆支架(7)在所述通气杆(6)上固定设置,开盒吸盘(12)连接在前摆臂(10)上,前摆臂(10)摆动设在前摆支架(11)上,中摆臂(8)摆动设在中摆支架(7)上,后摆臂(4)摆动设在所述后摆支架(5)上,后摆臂(4)的摆动由开盒凸轮(2)来控制,前连杆(9)的两头分别与前摆臂(10)、中摆臂(8)铰接连接,后连杆(23)的两头分别与中摆臂(8)、后摆臂(4)铰接连接,开盒凸轮(2)在所述摆轴(I)上活动套设,与开盒凸轮(2)固定连接的从动链轮(3)与设在所述传动轴(19)上的主动链轮(18)传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装盒机送盒机构,包括吸盒构件和开盒构件,吸盒构件包括吸盒凸轮、摆轴、后摆支架和吸盒吸盘,摆轴的摆动由吸盒凸轮来控制,开盒构件包括开盒凸轮、前摆臂、中摆臂、后摆臂、前摆支架、中摆支架、前连杆、后连杆和开盒吸盘,开盒吸盘连接在前摆臂上,前摆臂摆动设在前摆支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装盒机送盒机构,包括吸盒构件,吸盒构件包括吸盒凸轮(17)、摆轴(1)、后摆支架(5)和吸盒吸盘(22),吸盒吸盘(22)通过通气杆(6)连接在后摆支架(5)上,后摆支架(5)固定在摆轴(1)上,摆轴(1)的摆动由吸盒凸轮(17)来控制,吸盒凸轮(17)连接在传动轴(19)上,摆轴(1)摆动时,吸盒吸盘(22)将纸盒库(14)内的纸盒(100)吸送到送盒链(13)卡槽中,其特征在于:送盒机构还包括开盒构件,开盒构件包括开盒凸轮(2)、前摆臂(10)、中摆臂(8)、后摆臂(4)、前摆支架(11)、中摆支架(7)、前连杆(9)、后连杆(23)和开盒吸盘(12),前摆支架(11)和中摆支架(7)在所述通气杆(6)上固定设置,开盒吸盘(12)连接在前摆臂(10)上,前摆臂(10)摆动设在前摆支架(11)上,中摆臂(8)摆动设在中摆支架(7)上,后摆臂(4)摆动设在所述后摆支架(5)上,后摆臂(4)的摆动由开盒凸轮(2)来控制,前连杆(9)的两头分别与前摆臂(10)、中摆臂(8)铰接连接,后连杆(23)的两头分别与中摆臂(8)、后摆臂(4)铰接连接,开盒凸轮(2)在所述摆轴(1)上活动套设,与开盒凸轮(2)固定连接的从动链轮(3)与设在所述传动轴(19)上的主动链轮(18)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军郑良柱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佳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