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液收集容器以及包括该废液收集容器的实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873711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5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液收集容器(1),该废液收集容器具有开口(5),所述开口(5)中塞有容器塞(4),所述容器塞(4)上形成有Y形三通(7),所述Y形三通(7)包括进液端(72)和排气端(73),分别作为所述Y形三通的第一和第二分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实验系统,所述实验系统包括分析仪器(8)和上述废液收集容器(1)。(*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实验室分析仪器所产生的废液进行收集,特别地,本技术涉及ー种用于收集废液的废液收集容器。本技术还涉及ー种包括该收集容器的实验系统。
技术介绍
在各种类型的エ厂企业中,为了进行技术开发、产品质量检验等目的,通常需要设置实验室。在化工、造纸等行业中,实验室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在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的分析仪器通常会使用各种类型的化学试剂。在实验过程中,当涉及不同的化学试剂时,通常会产生化学废液。因此,就需要使用合适的容器来收集这些废液。目前,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玻璃瓶来收集化学分析一起所产生的废液。具体来说,如图I所示,在分析仪器13的废液出口处设置有阀门14,在该阀门14上连接诸如橡皮管之类的软管12,以将产生的化学废液引入容器11中。通常,容器11为玻璃制的收集瓶,从而可以避免当化学废液具有腐蚀性时损坏容器。当容器11中装满了化学废液之后,将分析仪器13的废液出ロ处的阀门14关闭,然后将容器11内的废液转移到其他较大的储槽中,例如将废液倒入废液桶中,然后将该废液桶储存在危险废弃品仓库中,再将这些废液交由专业的危险废弃品处理单位来处理。在实验室的分析仪器中,由于一次实验所产生的化学废液的量很少,因此可以在转移化学废液的过程中可以关闭分析仪器的废液出口阀门,转移完成之后再将软管重新插入容器11中,而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问题。但是,也正是由于化学废液的单位产量很少,因此可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将容器11装满。而在此过程中则会产生如下问题多数化学废液具有挥发性,若收集容器中的废液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之中,则会导致挥发出的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众所周知,在化エ、造纸等行业中,有许多实验产物是对人体有害的,例如甲醇、こ腈、四氢呋喃、甲基磺酸、异丙醇等。若这些化学成分挥发到空气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则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各种急性或慢性的危害。此外,对于实验室分析仪器来说,通常都需要使用该分析仪器来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也就是说,在使收集容器逐渐集满废液的过程中,分析仪器有可能进行各种不同的分析实验,因而收集到收集容器中的化学废液包括各种不同的种类。而且,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废液之间又有可能互相进行反应,从而产生新的化学成分。因此,在实验室中,收集容器中的化学废液成分难以预測,从而导致其危害性也难以预測。因此,需要提出ー种废液收集容器,它能够避免废液中的有害气体挥发,从而避免实验人员因吸入有害气体而影响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废液收集容器,该废液收集容器具有开ロ,该开ロ中塞有容器塞,容器塞上形成有Y形三通,该Y形三通包括进液端和排气端,分别作为该Y形三通的第一和第二分支。较佳地,Y形三通还包括插入端,以作为该Y形三通的第三分支,该插入端插在形成于所述容器塞的容器塞本体中的通孔中。较佳地,Y形三通一体地形成在容器塞上,在此情况下,在容器塞上形成通孔,以作为该Y形三通的第三分支。较佳地,容器塞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或橡胶等。在没有塞入开ロ的状态下,容器塞的外径大于开ロ的内径。废液收集容器为玻璃制的收集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包括分析仪器和如上所述的废液收集容器,在分析仪器的废液出口上设置有阀门,第一软管连接在所述阀门和Y形三通之间。该实验系统还包括抽气装置,第二软管连接在抽气装置和Y形三通之间。通过本技术的废液收集容器以及包括该收集容器的实验系统,能够避免废液的挥发气体进入空气中,从而避免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危害。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的包括有收集容器的实验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废液收集容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容器塞的立体图,其中该容器塞的Y形三通从容器塞本体拆下。图4是结合了本技术的废液收集容器的实验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图2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废液收集容器I的示意图,图3中则显示了该废液收集容器I与实验室的分析仪器8相连接,以组成一个实验系统。通常,该收集容器I是玻璃的收集瓶,以免受化学废液的侵蚀。如图2所示,废液收集容器I具有开ロ 5,容器塞4塞入该开ロ 5中。在没有塞入开ロ 5的状态下,该容器塞4的外径略大于开ロ 5的内径,并且,当将容器塞4塞入开ロ 5中吋,该容器塞4能够变形,从而使得容器塞的外周面与收集容器I在开ロ 5处的内周面紧密配合。这样,就能将收集容器密封,从而防止化学废液的挥发气体逸出收集容器。例如,容器塞4可以是软木塞、硅胶塞或者橡胶塞等。不过,该容器塞4优选采用硅胶塞或橡胶塞,这样,当将容器塞4从开ロ 5拔出以将化学废液转移到例如废液桶等较大的容器吋,容器塞可以恢复其原来的形状,从而可以重复使用该容器塞4。如图3所示,容器塞包括容器塞本体42和Y形三通7。在图3中显示的是Y形三通7从容器塞4上拆下的状态。从图3中可见,Y形三通包括三个分支,即插入端71、进液端72和排气端73。进液端72上可连接ー根软管2,从而与分析仪器8的废液出口上的阀门6相连,如图4所示。排气端73与另ー根软管3相连,该软管3的另一端则连接到例如抽气罩9之类的装置上,从而可以定期地将废液的挥发气体抽出收集容器。还是在图3中显示,容器塞本体42上设置有通孔41,Y形三通7的插入端71可插入该通孔41中,从而来自分析仪器8的废液能流入收集容器I中,并且可以将收集容器I中的废液挥发气体抽出。与收集容器的出ロ 5和容器塞4之间的尺寸关系相似,Y形三通7的插入端71的外径略大于通孔41的内径,从而当插入端71插入通孔41吋,该插入端71与通孔41紧密地互相配合,从而保持收集容器I的密封状态。以上是关于容器塞上的Y形三通7与容器塞本体42可互相分离的情况的说明。但是,容器塞本体42和Y形三通7也可一体形成,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持收集容器密封。当容器塞42和Y形三通7形成一体吋,容器塞42中的通孔41起到了 Y形三通的插入端的作用,即,将废液引入收集容器中以及将废液的挥发气体排出容器。图4示出了使用了本技术的废液收集容器I的实验系统。分析仪器8的下部设置有废液出口,在该废液出口上设置有阀门6。阀门6和容器塞4上的Y形三通7的一端、即进液端72之间通过一根软管2相连,而Y形三通7的排气端73则通过软管3与抽气装置9相连,如抽气罩、风扇、排风管道等。在使用分析仪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阀门6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所产生的废液经阀门6、软管2和Y形三通7进入收集容器I中。在收集废液的过程中,已经存在收集容器I中的废液会挥发,所产生的挥发气体可以由抽气装置9经Y形三通7和软管3定期排出。当收集容器I中充满了废液之后,将阀门6关闭,使软管2和3与Y形三通7相分离。此时,可以立即用ー个新的收集容器来替换已经装满的收集容器。或者,也可以将收集容器中的废液转移到其他的收集槽中,然后再将倒空后的收集容器重新连接到实验系统中。由于分析仪器8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量很少,即使不马上将收集容器连接到实验系统中也不会对实验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技术的废液收集容器I以及采用该收集容器I的实验系统能够避免废液的挥发气体进入空气中,从而避免对实验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液收集容器(1),该废液收集容器具有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中塞有容器塞(4),所述容器塞(4)上形成有Y形三通(7),所述Y形三通(7)包括进液端(72)和排气端(73),分别作为所述Y形三通的第一和第二分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液收集容器(I),该废液收集容器具有开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中塞有容器塞(4),所述容器塞(4)上形成有Y形三通(7),所述Y形三通(7)包括进液端(72)和排气端(73),分别作为所述Y形三通的第一和第二分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液收集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三通还包括插入端(71),作为所述Y形三通(7)的第三分支,所述插入端(71)插在形成于所述容器塞(4)的容器塞本体(42)中的通孔(41)中。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液收集容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三通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容器塞(4)上,在所述容器塞(4)上设置通孔(41),以作为所述Y形三通的第三分支。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液收集容器(I),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塞(4)由可变形的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液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芬欧汇川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