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桂芬专利>正文

一种人体血液循环演示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4623 阅读:42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10-15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体血液循环演示教具,包括底板,底板中部安装有左右排列设置的右心房瓶和左心房瓶,右心房瓶下方连接有右心室瓶,左心房瓶下方连接有左心室瓶,右心室瓶通过肺瓶和左心房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肺循环管路,左心室瓶分别通过下肢瓶和内脏瓶与右心房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并联设置的下腔循环管路,左心室瓶通过上腔器官瓶与右心房瓶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上腔循环管路,各循环管路上设置有对应的指示灯链,各指示灯链由通过对应循环按钮控制的控制器控制依次发光,该人体血液循环演示教具,结构合理,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便于学生观察、理解,且操作方便,特别适合在初中学习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时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血液循环演示教具
技术介绍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血管、毛细血管及血液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 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体血液循环演示教具,其特征是包括底板(1),底板(I)中部安装有左右排列设置的右心房瓶(2)和左心房瓶(4),右心房瓶(2)下方连接有右心室瓶(3),左心房瓶(4 )下方连接有左心室瓶(5 ),右心室瓶(3 )通过肺动脉指示管(6 )连接有肺瓶(7 ),肺瓶(7 )的出口通过肺静脉指示管(8 )与左心房瓶(4 )连接在一起,左心室瓶(5 )通过降主动脉指示管(9)连接有上腔器官瓶(10),上腔器官瓶(10)输出端通过上腔静脉指示管(11)与右心房瓶(2)连接在一起,左心室瓶(5)输出端连接有主动脉指示管(12),主动脉指示管(12)输出端通过下肢动脉指示管(13)连接有下肢瓶(14),下肢瓶(14)通过下肢静脉指示管(15)连接有下腔静脉指示管(16),下腔静脉指示管(16)的输出端与右心房瓶(2)连接在一起,主动脉指示管(12)还通过内脏动脉指示管(17)连接有内脏瓶(18),内脏瓶(18)输出端通过内脏静脉指示管(19 )与下腔静脉指示管(16 )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底板(I)上还设置有沿主动脉指示管(12)、下肢动脉指示管(13)、下肢静脉指示管(15)、下腔静脉指示管(16)、内脏动脉指示管(17)和内脏静脉指示管(19)分布的下腔循环指示灯链(20),底板(I)上还设置有沿降主动脉指示管(9)、上腔器官瓶(10)和上腔静脉指示管(11)分布的上腔循环指示灯链(21),底板(I)上还设置有分别沿肺动脉指示管(6)、肺瓶(7)和肺静脉指示管(8)分布 的肺循环指示灯链(22 ),底板(I)上还安装有控制器(27 ),控制器(27 )输入端电连接有通过触发控制器(27)而分别使肺循环指示灯链(22)由右心室瓶(3)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芬曹俊峰曹跃刚
申请(专利权)人:王桂芬曹俊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山东省菏泽市移动] 2015年01月23日 10:17
    人体血液循环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目前教师是按照课本中的插图进行讲解,学生感到生涩、难懂,一种人体血液循环教具的出现,直观、形象的展示整个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并且可通过开关反复操作体循环、肺循环的循环路线,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