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缸及包括该油缸的挖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6287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油缸及包括该油缸的挖掘机,属于液压油缸技术领域。所述油缸包括活塞杆、缸筒和活塞,活塞固定在活塞杆上,其中,缸筒端部设有缸筒端盖,活塞杆上在活塞与活塞杆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第一缓冲区远离活塞杆端部方向,第一缓冲区上设有多条沿轴向分布于活塞杆表面的凹槽,凹槽深度沿向缸筒端盖方向逐渐加深,缸筒端盖设有与第一缓冲区、第二缓冲区相匹配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缸筒端盖还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无杆腔内设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两个缓冲装置,并且采用活塞杆和缓冲装置一体化设计,不仅油缸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缓冲效果较好,延长了油缸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油缸
,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油缸及包括该油缸的挖掘机
技术介绍
液压油缸是工程机械中广泛使用的部件,是液压系统中一种常用的直线运动式执行元件。在油缸工作过程中,活塞需要不断往复运动,当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到极限位置时,活塞端面会对端盖及底面产生很大的冲击,产生了很大的惯性力和冲击载荷,可能会造成液压油缸的损坏。为了保护油缸和安全起见,油缸内部需要设置缓冲装置,以保证油缸运行到行程末端时机械工作的稳定性。现有的工程机械油缸无杆腔一般都设置有一套缓冲装置。如图I所示,目前的无杆腔内设有缓冲装置的高压油缸主要包括缸筒20、活塞杆21和活塞22,如图I所示,活塞22固定于活塞杆21的第一端。活塞杆21的第一端穿过活 塞22,并通过锁紧螺母23将活塞22紧固于活塞杆21的第一端。活塞杆21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盲孔30,盲孔30内设置有圆柱曲面销25。在缸筒底部设置有缓冲孔26。圆柱曲面销25的远离活塞一端的端部设置为锥形体,锥形体的轴向断面为抛物面。在缸筒20底部还设有与缓冲孔26相通的节流孔28,节流孔28内设置有单向节流阀27。在缸筒20底部还设有与缓冲孔26相通的油口 29。这种高压油缸可实现逐渐节流缓解活塞对缸筒的冲击,并可降低油缸启动时的启动压力。但是目前的液压油缸还存在以下问题,油缸的结构较为复杂,缓冲效果较差,而且油缸的缓冲效果对锥形体的要求较高,由于油缸的整个缓冲过程要靠锥形体来完成,对锥形体的加工要求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目前的高压油缸结构复杂、缓冲效果差以及对油缸中锥形体的加工要求较高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高压油缸。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杆腔内设有缓冲装置的高压油缸,所述高压油缸包括活塞杆、缸筒和活塞,所述活塞固定在所述活塞杆上,其中,所述缸筒端部设有缸筒端盖,所述活塞杆上在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所述第一缓冲区远离所述活塞杆端部方向,所述第一缓冲区上设有多条沿轴向分布于所述活塞杆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深度沿向所述缸筒端盖方向逐渐加深,所述缸筒端盖设有与所述第一缓冲区、所述第二缓冲区相匹配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缸筒端盖还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油口。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设有缓冲回油孔和进油孔,所述进油孔沿径向贯穿所述活塞杆,所述缓冲回油孔从所述活塞杆端面沿所述活塞杆轴向所设并与所述回油孔相连通,所述缓冲回油孔中设有单向阀。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区上设有多条沿轴向分布于所述活塞杆表面的平衡槽或沿所述活塞杆圆周方向上均布的节流槽,所述平衡槽或节流槽沿向所述缸筒端盖方向逐渐加深。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区设计为圆柱面。优选的,所述凹槽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油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区活塞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区活塞杆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区和所述第二空腔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钢球、与所述钢球相连接的压紧弹簧和与所述压紧弹簧相连接的弹簧拧紧装置。一种挖掘机,所述挖掘机安装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高压油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高压油缸及包括该油缸的挖掘机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无杆腔内设有第一缓冲区和第二缓冲区两个缓冲装置,并且采用活塞杆和缓冲装置一体化设计,不仅油缸结构更加简单,而且缓冲效果较好,延长了油缸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现有技术高压油缸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油缸活塞杆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油缸缸筒总成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油缸结构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油缸缓冲过程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压油缸活塞伸出过程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I活塞杆,2缸筒,3活塞,4缸筒端盖,5第一缓冲区,6第二缓冲区,7凹槽,8第一空腔,9第二空腔,10油口,11进油孔,12缓冲回油孔,13单向阀,131钢球,132压紧弹簧,133弹簧拧紧装置,14低压液压油,15高压液压油,20缸筒,21活塞杆,22活塞,23锁紧螺母,25圆柱曲面销,26缓冲孔,27单向节流阀,28节流孔,29油口,30盲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油缸,包括活塞杆I、缸筒2和活塞3,活塞3固定在活塞杆I上,其中,缸筒2端部设有缸筒端盖4,活塞杆I上在活塞3与活塞杆I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区5和第二缓冲区6,第一缓冲区5远离活塞杆I端部方向,第一缓冲区5上设有多条沿轴向分布于活塞杆I表面的凹槽7,凹槽7深度沿向缸筒端盖4方向逐渐加深,凹槽7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缸筒端盖4设有与第一缓冲区5、第二缓冲区6相匹配的第一空腔8和第二空腔9,缸筒端盖4还设有与第一空腔8相连通的油口10。当活塞杆I运动到缸筒2底部时,第一缓冲区5进入第一空腔8配合实现变量节流,第一缓冲区5进入第一空腔8后,节流量逐渐变大,活塞3运动速度逐渐降低,在第二缓冲装置配合下,使缓冲过程较为平稳。第二缓冲区6内设有缓冲回油孔12和进油孔11,回油孔11沿径向贯穿活塞杆1,缓冲进油孔12从活塞杆I端面沿活塞杆I轴向所设并与回油孔11相连通,缓冲进油孔12中设有单向阀13。单向阀13包括钢球131、与钢球131相连接的压紧弹簧132和与压紧弹簧132相连接的弹簧拧紧装置133。缓冲孔12与活塞3同轴,油口 10的轴线与回油孔11平行。另外,第二缓冲区6也可以设计为具有多条沿轴向分布于活塞杆I表面的平衡槽或具有沿活塞杆I圆周方向上均布的节流槽,其中平衡槽或节流槽沿向缸筒端盖4方向逐渐加深。同时,第二缓冲区6也可设计为具有圆柱面的结构。第一缓冲区5活塞杆直径大于第二缓冲区6活塞杆直径。第二缓冲区6和第二空腔9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通过第二缓冲区6和第二空腔9间隙配合来调整控制节流时的节流量,辅助第一缓冲区5进一步调整油缸减速的快慢,更好的缓解活塞3和缸筒端盖4的碰撞。下面简单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当油缸活塞杆I回缩时,液压油推动活塞3运动,无杆腔液压油为低压油15回入油箱,随着活塞3继续运行当进入缓冲区时,这时活塞杆I上第一缓冲区5插入缸筒端盖上第一空腔8,活塞杆上第二缓冲区6插入缸筒端盖第二空腔9,其中第一缓冲区5靠活塞杆上节流部件逐步加深的凹槽7在活塞与端盖第一空腔8前端形成逐渐升高的高压腔,逐步减慢运行速度,进行缓冲;第二缓冲区6则靠活塞杆3和油缸端盖4两者之间的间隙配合,起到一定阻尼作用来辅助第一缓冲区5减缓速度,减轻第一缓冲区5形成的高压,保护活塞上密封系统,当完成缓冲过程后,油缸无杆腔进油时,如图6所示,这时高压液压油14从油口进入,一部分高压液压油14推动活塞杆第一缓冲区前端,另外一部分高压液压油14通过活塞杆上回油孔11进入缓冲进油孔12中,进一步推开钢球131经单向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油缸,包括活塞杆(I)、缸筒(2)和活塞(3),所述活塞(3)固定在所述活塞杆(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2)端部设有缸筒端盖(4),所述活塞杆(I)上在所述活塞(3)与所述活塞杆(I)端部之间设有第一缓冲区(5)和第二缓冲区(6),所述第一缓冲区(5) 远离所述活塞杆(I)端部方向,所述第一缓冲区(5 )上设有多条沿轴向分布于所述活塞杆 (I)表面的凹槽(7),所述凹槽(7)深度沿向所述缸筒端盖(4)方向逐渐加深,所述缸筒端盖(4)设有与所述第一缓冲区(5)、所述第二缓冲区(6)相匹配的第一空腔(8)和第二空腔 (9),所述缸筒端盖(4)还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油口( 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区内设有缓冲回油孔(12)和进油孔(11),所述进油孔(11)沿径向贯穿所述活塞杆(1),所述缓冲回油孔(12)从所述活塞杆(I)端面沿所述活塞杆(I)轴向所设并与所述进油孔(11)相连通,所述缓冲回油孔(12)中设有单向阀(13)。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才黄昌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