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及触控面板技术

技术编号:786243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及触控面板,该导电片的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4A)、及形成在所述基体(14A)的一侧的主面上的导电部(13A),所述导电部(13A)具有分别在第1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图案(26A),所述导电图案(26A)是在所述第1方向上串联连接有2个以上的大格子(16A)而构成,各所述大格子(16A)是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18)组合来构成,且在所述大格子(16A)的边的周围,形成有不与所述大格子(16A)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非连接图案(20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及触控面板(touch panel),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用于例如投影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导电片、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及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最近,触控面板正受到瞩目。在此种触控面板中,揭示有如下的例子,即为了不使排列成矩阵状的电极显眼,而利用ITO(氧化铟锡)来构成电极(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8-129708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平5-224818号公报)。触控面板主要针对PDA (个人数字助理)或手机等小尺寸来应用,但一般认为其会因针对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用显示器等的应用而不断大尺寸化。在此种将来的动向中,先前的电极由于使用ITO (氧化铟锡),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电阻大,且伴随应用尺寸变大,电极间的电流的传递速度变慢,应答速度(从接触指尖至检测其位置为止的时间)变慢。因此,考虑通过排列多个由金属制的细线(金属细线)所构成的格子来构成电极,而使表面电阻下降。作为将金属细线用于电极的触控面板,已知有例如美国专利第5113041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95/027334号手册、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7202859号说明书、国际公开97/018508号手册及日本专利特开2003-099185号公报。但是,当将金属细线用于电极时,由于金属细线由不透明的材料制作,因此透明性或视认性成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考虑此种课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谋求导电图案的低电阻化,并且也可以提升视认性,而适合用于例如投影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导电片及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谋求导电图案的低电阻化,并且也可以提升视认性,也可以应对例如投影型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大尺寸化的触控面板。[I]本专利技术的第I形态是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在基体的一侧的主面上,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I大格子,在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的主面上,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2大格子,各所述第I大格子及各所述第2大格子是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来构成,在所述第I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在所述第2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非连接图案,当从上面观察时,呈邻接于所述第I大格子而配置有所述第2大格子的形态,在所述第I大格子与所述第2大格子之间,形成通过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与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且所述组合图案是以成为与各所述第I大格子及各所述第2大格子的内部大致相同的图案的方式经组、合而构成。[2]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是一种导电片,其是配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面板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I基体、及形成在该第I基体的主面上的第I导电部的第I导电片,以及具有第2基体、及形成在该第2基体的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的第2导电片,所述第I导电片积层在所述第2导电片上,所述第I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第I导电图案,所述第2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案,所述第I导电图案是在所述第I方向上排列有2个以上的第I大格子而构成,所述第2导电图案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有2个以上的第2大格子而构成,在所述第I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在所述第2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非连接图案,当从上面观察时,呈邻接于所述第I大格子而配置有所述第2大格子的形态,在所述第I大格子与所述第2大格子之间,形成通过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与 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且所述组合图案是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来构成。[3]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是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侧的主面上的第I导电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的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所述第I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I导电图案,所述第2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案,当从上面观察时,呈所述第I导电图案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交叉配置的形态,且朝与所述第I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不同的方向偏离。[4]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是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侧的主面上的第I导电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的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所述第I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I导电图案,及包含排列在各第I导电图案的周边的多条第I辅助线的第I虚拟图案(dummy pattern),所述第2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2透明导电图案,及包含排列在各第2透明导电图案的周边的多条第2辅助线的第2虚拟图案,当从上面观察时,呈所述第I透明导电图案与所述第2透明导电图案交叉配置的形态,在所述第I透明导电图案与所述第2透明导电图案之间,形成通过所述第I虚拟图案与所述第2虚拟图案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且所述组合图案具有所述第I辅助线与所述第2辅助线正交而不重叠的形态。[5]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是一种导电片的使用方法,其是使用第I导电片与第2导电片的导电片的使用方法,所述第I导电片具有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而形成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I大格子,所述第2导电片具有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而形成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2大格子,该导电片的使用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I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在所述第2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非连接图案,通过将所述第I导电片与所述第2导电片组合,邻接于所述第I大格子而配置所述第2大格子,并且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与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得以组合,并以形成所述小格子的排列的方式配置。[6]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是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触控面板用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用导电片包括基体、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侧的主面上的导电部,所述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图案,所述导电图案是在所述第I方向上串联连接有2个以上的大格子而构成,各所述大格子是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来构成,且在所述第I大格子的边的周围,形成有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连接的 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7]本专利技术的第7形态是一种触控面板,其具有触控面板用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用导电片包括基体、形成在所述基体的一侧的主面上的第I导电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的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所述第I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I透明导电图案,所述第2导电部具有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2透明导电图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1.28 JP 2010-017293;2010.04.30 JP 2010-105861.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在基体(14A)的一侧的主面上,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I大格子(16A), 在所述基体(14A)的另一侧的主面上,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2大格子(16B), 各所述第I大格子(16A)及各所述第2大格子(16B)是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18)组合来构成, 在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16A)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20A), 在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非连接图案(20B), 当从上面观察时,呈邻接于所述第I大格子(16A)而配置有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形态, 在所述第I大格子(16A)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之间,形成通过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20A)与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20B)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66),且 所述组合图案(66)是以成为与各所述第I大格子(16A)及各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内部大致相同的图案的方式经组合而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细线的线宽为15 μ 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小格子(18)的尺寸,设定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的直线部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的直线部间的投影距离(Lf)。4.一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在基体(14A)的一侧的主面上,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I大格子(16A), 在所述基体(14A)的另一侧的主面上,形成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导电性的第2大格子(16B), 各所述第I大格子(16A)及各所述第2大格子(16B)是分别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18)组合来构成, 在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16A)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20A), 在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非连接图案(20B), 当从上面观察时,呈邻接于所述第I大格子(16A)而配置有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形态, 在所述第I大格子(16A)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之间,形成通过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20A)与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20B)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66),且所述组合图案¢6)是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18)组合来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小格子(18)的尺寸,设定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的直线部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的直线部间的投影距离(Lf)。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当将如下的距离定义为所述组合图案(66)的宽度时,该距离是将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和与该边相对向的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的最短距离投影在所述基体(14A)的一侧的主面上而成的距离, 所述组合图案¢6)的宽度具有所述小格子(18)的边的长度的I倍以上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图案(66)的宽度具有所述小格子(18)的边的长度的2倍 10倍的长度。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20A)具有如下的形状,该形状沿着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而排列有2个以上分别去除了所述小格子(18)的一部分的形状,且 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20B)具有如下的形状,该形状沿着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而排列有2个以上分别去除了所述小格子(18)的一部分的形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格子(18)的形状为正方形,且 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20A)及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20B)具有如下的形状,该形状排列有2个以上分别去除了所述小格子(18)的I条边的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14A)的一侧的主面上,形成将邻接的所述第I大格子(16A)间电性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连接部(22A),且 在所述基体(14A)的另一侧的主面上,形成将邻接的所述第2大格子(16B)间电性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连接部(22B), 2个以上的所述第I大格子(16A)经由所述第I连接部(22A)而排列在第I方向上,构成I个第I导电图案(26A), 2个以上的所述第2大格子(16B)经由所述第2连接部(22B)而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构成I个第2导电图案(26B), 2个以上的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排列在所述第2方向上, 2个以上的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 所述第I连接部(22A)与所述第2连接部(22B)将所述基体(14A)夹在中间而相对向, 邻接的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间配置有已电性绝缘的第I绝缘部(28A), 邻接的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间配置有已电性绝缘的第2绝缘部(28B), 所述第I连接部(22A)与所述第2连接部(22B)将所述基体(14A)夹在中间而相对向, 所述第I绝缘部(28A)与所述第2绝缘部(28B)将所述基体(14A)夹在中间而相对向,且 通过所述第I连接部(22A)与所述第2连接部(22B)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是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组合来构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绝缘部(28A)形成有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16A)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绝缘图案(34A), 所述第2绝缘部(28B)形成有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绝缘图案(34B),且 通过所述第I绝缘部(28A)与所述第2绝缘部(28B)相对向而构成的所述第I绝缘图案(34A)与所述第2绝缘图案(34B)的组合图案是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18)组合来构成。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绝缘图案(34A)具有排列有2个以上的所述小格子(18)的集合部分,且 所述第2绝缘图案(34B)具有与所述集合部分相对应的空白部分。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绝缘图案(34A)具有连续地排列有构成所述小格子(18)的2条边的波状线 部分,且 所述第2绝缘图案(34B)具有排列有构成所述小格子(18)的连续的2条边、且与所述第I绝缘图案(34A)的所述波状线部分为相反图案的波状线部分。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小格子(18)的排列间距设为P,将邻接的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间的最短距离定义为所述第I绝缘部(28A)的宽度时,所述第I绝缘部(28A)的宽度为mXP(m为I以上的整数),且所述第I绝缘图案(34A)之中,所述第I绝缘部(28A)的宽度方向的部分的最大长度为mXP以下, 当将邻接的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间的最短距离定义为所述第2绝缘部(28B)的宽度时,所述第2绝缘部(28B)的宽度为nXP(n为I以上的整数),且所述第2绝缘图案(34B)之中,所述第2绝缘部(28B)的宽度方向的部分的最大长度为nXP以下。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格子(18)为多边形状。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格子(18)的至少一边具有弯曲形状。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格子(18)的至少一边具有圆弧形状。18.—种导电片,其是配置在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上的触控面板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I基体(14A)、及形成在该第I基体(14A)的主面上的第I导电部(13A)的第I导电片(IOA),以及 具有第2基体(14B)、及形成在该第2基体(14B)的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13B)的第2导电片(IOB), 所述第I导电片(IOA)积层在所述第2导电片(IOB)上, 所述第I导电部(13A)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第I导电图案(26A), 所述第2导电部(13B)具有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案(26B), 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是在所述第I方向上排列有2个以上的第I大格子(16A)而构成, 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是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有2个以上的第2大格子(16B)而构成, 在所述第I大格子(16A)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I大格子(16A)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I非连接图案(20A), 在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边的周围,形成不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连接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第2非连接图案(20B), 当从上面观察时,呈邻接于所述第I大格子(16A)而配置有所述第2大格子(16B)的形态, 在所述第I大格子(16A)与所述第2大格子(16B)之间,形成通过所述第I非连接图案(20A)与所述第2非连接图案(20B)相对向而构成的组合图案(66),且所述组合图案¢6)是将2个以上的小格子(18)组合来构成。·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导电部(13A)更具有连接在各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的端部的第I端子配线图案(42a),及形成在所述第I导电片(IOA)的I条边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且具有连接有对应的所述第I端子配线图案(42a)的多个第I端子(116a), 所述第2导电部(13B)更具有连接在各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的端部的第2端子配线图案(42b)及形成在所述第2导电片(IOB)的I条边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且具有连接有对应的所述第2端子配线图案(42b)的多个第2端子(116b)。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面观察所述第I导电片(IOA)及所述第2导电片(IOB)时, 排列有多个所述第I端子(116a)的部分与排列有多个所述第2端子(116b)的部分邻接。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 与各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第I端子配线图案(42a)分别经由第I结线部(40a)而连接, 与各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的端部相对应的所述第2端子配线图案(42b)分别经由第2结线部(40b)而连接, 多个所述第I结线部(40a)沿着所述第2方向而排列成直线状,且 多个所述第2结线部(40b)沿着所述第I方向而排列成直线状。22.—种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4A)、 形成在所述基体(14A)的一侧的主面上的第I导电部(13A)、以及 形成在所述基体(14B)的另一侧的主面上的第2导电部(13B), 所述第I导电部(13A)具有分别在第I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I导电图案(26A), 所述第2导电部(13B)具有分别在第2方向上延伸、且排列在所述第I方向上的2个以上的第2导电图案(26B), 当从上面观察时,呈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与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交叉配置的形态,且朝与所述第I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不同的方向偏离。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包含排列在各所述第I导电图案(26A)的周边的多条第I辅助线(62A)的第I虚拟图案(20A)、以及 包含排列在各所述第2导电图案(26B)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城匡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