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凡专利>正文

一种植生挡土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9787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4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生挡土块,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包括接触地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块体的中心设置有植生孔,植生孔贯通顶面和底面,两个侧面的对称线为中心线,植生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绕中心线对称设置,底面上靠近后面设置有凸起,顶面上靠近后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和凸起相适配。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量轻、便于人工搬运的生态挡土块。(*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生挡土块技术领 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种植花草及供鱼类栖息、产卵提供场所的挡土块。
技术介绍
加筋土挡墙是挡土墙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常用的挡土墙如浆砌块石挡墙或钢筋混凝土挡土墙的结构是刚性结构,而加筋土挡墙是柔性结构,柔性结构相对于刚性结构来讲对变形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适应小规模的不均匀沉降和地震水平动载的影响等。上世纪80年代提出将加筋土挡墙面板砌块化,即加筋土挡墙面板由工厂预制的混凝土砌块(挡土块)干垒组成,该种干垒挡土墙以其干垒施工方便、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和墙体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正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的挡土块发展多集中在如何使挡土块干垒的挡土墙更加稳固、如何使得块体能适应曲线施工的要求、如何能节省块体的材料,如何使得块体与加筋材料的连接更加合理,以及如何使得挡土墙面板的景观效果更加符合人们的视觉等。但在追求结构合理的同时往往忽略挡土墙的生态效果,以前所谓的植生挡土块其开孔植生面积较小,不能给植物提供很好的生长空间或鱼类栖息、产卵提供一个大的空间,植生都是二维植生达不到三维植生的要求,而且以往挡土块在干垒成挡墙后大多是单一的角度,不能根据工程实际用地情况来调整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满足不了现场的实际情况。当今随着对生态的要求和追求的不断提高,需要一种能更好地融入到周围自然环境中的挡土块,能更好地满足景观、绿化、提供鱼类栖息、产卵的场所等的挡土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重量轻、便于人工搬运的生态挡土块,该块体干垒成挡墙后可以是直立的也可以是有一定斜度的,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角度;挡墙面板上设置的植生孔可以种植花草达到绿化的效果,挡土墙应用在水利领域时,在水位线以下部分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来达到生态循环的过程,特有的植生孔洞可以更好地为鱼类栖息、产卵提供条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植生挡土块,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包括接触地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块体的中心设置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贯通顶面和底面,两个侧面的对称线为中心线,所述植生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绕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底面上靠近后面设置有凸起,所述顶面上靠近后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和凸起相适配。上述安装孔为两个;其孔距与凸起内侧边与后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上述凸起为分段式设置。上述前面设置有多条通槽,所述通槽从顶面贯通底面。上述侧面绕中心线对称设置有斜L型凹槽,所述斜L型凹槽设置在侧面靠近后面一端。上述侧面绕中心线设置有直L型凹槽,所述直L型凹槽设置在侧面靠近前面的一端。上述植生孔的形状为T型。上述通槽的截面为梯形。上述植生孔为锥形,所述安装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I、本技术挡土块前面设置有通长竖向凹槽,给人整体的竖向感,同时块体前面板的两侧采用向内的曲折面以区别前面板的通长竖向凹槽,达到一种层次感的效果。2、本技术在块体的底面上设置凸起,凸起采用分段设置而非通长设置,可以保证加筋材料在此处不易被剪断,充分保证加筋材料受力性能的发挥。3、本技术在块体中间开设植生孔,块体前面板的两侧采用对称分布的直L型凹槽,当相邻两块挡土块拼接到一起后会形成一个大的内凹槽,此内凹槽与下层挡土块的植生孔共同构成花草生长的空间,同时相邻块体之间形成的孔洞与上层挡土块的植生孔构成的植生体系,将二维植生变成三维植生,通过相邻块体之间的孔洞植物根系可以垂直于墙面和平行于墙面生长。4、本技术前面板独特的多条向内凹进通槽在块体干垒成挡墙后能增加挡墙的整体竖向感,挡土块上开设的植生孔既起到节省材料又可以在孔洞中种植花草,达到生态绿化的效果,用在河道中时,该孔洞还可以为鱼类栖息和产卵提供一个庇护地。5、本技术挡土块在安装孔中插入锚固棒既可以增加块体与加筋材料之间的连接强度,又可以增加块体之间的抗剪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植生挡土块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两块相邻植生挡土块的拼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植生挡土块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植生挡土块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采用植生挡土块垒置的直立墙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采用植生挡土块垒置的倾斜墙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采用植生挡土块垒置的加筋直立墙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采用植生挡土块垒置的加筋倾斜墙体示意图;其中1-块体,2-凸起,3-安装孔,4-植生孔,5-斜L型凹槽,6-直L型凹槽,7-通槽,8-内凹槽,9-孔洞,10-凹槽,11-锚固棒,12-加筋材料,13- 土工布,14-排水层。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挡土块,包括块体及块体的各个表面,块体中间有一个大的植生孔,植生孔采用锥形设计,可种植花草,前面板的两侧采用对称分布的L型侧凹,当相邻两块挡土块拼接到一起后会形成一个大的内凹槽,此内凹槽与下层挡土块的植生孔共同构成花草生长的空间,同时相邻块体之间形成的孔洞与上层挡土块的植生孔构成的植生体系,将二维植生变成三维植生。前面的通槽采用梯形凹槽,而且每个通槽的大小、形状均一致。在块体前面的两侧面采用对称分布的斜L型侧凹。在块体的中部开设一个锥形植生孔,植生孔的上、下面大小不一致。植生孔采用T型形状,便于三维植生,同时植生孔可选用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等形状。在植生孔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对安装孔,挡土块直线干垒时,上下块通过安装孔对安装孔插锚固棒。两侧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与相邻挡土块的相邻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相等。安装孔均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块体的底面有一个凸起,凸起采用分段设置,可提高加筋材料的受力性能。块体的顶面有一个与底面凸起匹配的凹槽,凹槽采用通长布置。挡土块干垒砌筑挡土墙的施工方法,具体为挡土块干垒摆放时,当上层挡土块的凸起与下层挡土块的凹槽相结合时,干垒成的挡墙为直立挡墙;当上层挡土块的凸起直接卡在下层挡土块的后缘时,干垒成的挡墙与垂直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挡土块干垒砌筑时在植生孔中填充种植土,为花草生长提供营养来源。为加强挡墙的排水效果,在块体后设置碎石排水层,同时为满足挡墙的整体稳定性需设置多层加筋材料(土工格栅),加筋材料的前 端需固定在上下层挡土块之间,通过相关的附属件将加筋材料锚固好,加筋材料从上下层挡土块之间铺设到碎石排水层后的回填土中,另外为将碎石与回填土分开,防止土体流失,在每两层加筋之间铺设反滤土工布。如图I所示,本技术挡土块前面设有通长竖向凹槽,给人整体的竖向感,同时块体前面板的两侧采用斜L型侧凹以区别前面板的通长竖向凹槽,达到一种层次感的效果O如图2和3所示,块体侧面靠近前面的两侧采用对称分布的直L型凹槽,当相邻两块挡土块拼接到一起后会形成一个大的内凹槽,此内凹槽与下层挡土块的植生孔共同构成花草生长的空间,同时相邻块体之间形成的多边形孔洞与上层挡土块的植生孔构成的植生体系,将二维植生变成三维植生,通过相邻块体之间的孔洞植物根系可以垂直于墙面和平行于墙面生长。块体的后缘设置凸起,凸起采用分段设置而非通长设置,可以保证加筋材料在此处不易被剪断,充分保证加筋材料受力性能的发挥。块体上开设在植生孔的两侧开设有一对安装孔,目的是在安装孔中插入锚固棒来增加上下块体的抗剪强度,当墙体是直立面时,上层块的安装孔对准下层块的同样位置的安装孔插锚固棒;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生挡土块,包括块体,所述块体包括接触地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对的顶面、两个侧面、前面以及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的中心设置有植生孔,所述植生孔贯通顶面和底面,两个侧面的对称线为中心线,所述植生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绕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底面上靠近后面设置有凸起,所述顶面上靠近后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和凸起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挡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两个;其孔距与凸起内侧边与后面之间的距离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植生挡土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分段式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瑾
申请(专利权)人:陈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