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镜片光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5658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正像的单镜头/片光路模块,至少包含:一轴向单镜头/片,设置于该光路模块内,具有一第一镜面及一第二镜面;一第一折射面及一第二折射面,用以供入射光路第一次折射于第一聚焦点成倒像,再经第二次折射的出射光路于第二聚焦点成正像的镜头/片设计者;一待扫描对象,默认于一定的焦距范围内,及;一成像感光单元,设置于上述光路模块内,藉由光路路径聚合成像于光学应用端的单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提供一种成正像的单镜片光路模块
,尤指一种仅设置单一镜片的一种成正像的单镜片光路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快速及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应用于成像系统的影像传感器,如电荷率禹合器(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补充性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 CMOS)装置,在提高像素的同时,朝小型化方向发展,以此满足消 费者对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及便携性的要求。且,成像镜片需提高分辨率、缩小尺寸,以配合影像传感器组成高成像质量、小尺寸的成像系统且必须以正像型态应用者,皆需要设计藉由将两面多数排列着透镜板复数片重迭,或在成像模块内部配置反射镜、五菱镜,等,而方可实现其成像应用效果。然上述藉由将两面多数排列着透镜板复数片重迭的成像镜片于使用时,为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目前市面上应用的成像系统,为了提高分辨率、缩小尺寸以配合影像传感器组成高成像质量要求,皆设计至少两个以上或复数个以上镜片的结构,或两面多数排列着透镜板复数片重迭,或在成像模块内部配置反射镜、五菱镜,等,方可实现其成像应用效果,无疑徒增不必要的量产模具,生产成本、人力成本及降低生产良率。请参阅前案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证书字号,第『1348040』号所示即是。该专利案的图示I及该案的专利范围所揭露的内容,必需透过至少两个以上或多重透镜的重迭,方可发挥其成像的功效。在镜片设计、开模的步骤中,易造成不必要的多重镜片的开发、量产成本,且在生产线的组装步骤过程中,更因装配步骤多重繁琐,而造成量产设备、组装人力、品管程序的繁杂,也易造成因人员的偶而疏忽下,发生产品毁损比率及生产良率大幅降低的虞。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故,本技术的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仅设置单一镜片的一种成正像的单镜片光路模块新型专利者。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透过至少包含有一轴向单镜片,设计上具有一第一镜面及一第二镜面;在预设的有效焦距内,经过二次折射并同时作二次聚焦并于成像面上的感光组件上形成正像应用的。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藉由将两面多数排列着透镜板复数片重迭,或在成像模块内部配置反射镜、五菱镜等,而方可实现其成像应用效果,其成像镜片于使用时所存在的镜片设计、开模的步骤中,易造成不必要的多重镜片的开发及量产成本增加,达到低成本结构便利的实用进步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透过一固设的光圈结构藉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多重镜片所存在生产线的组装步骤过程中,更因装配步骤多重繁琐,而造成量产设备、组装人力、品管程序的繁杂,也易造成因人员的偶而疏忽下,发生产品毁损比率及生产良率大幅降低的虞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组装快速便利、精致人力成本、提高生产良率的实用进步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可按实际需要置换透镜一第一镜面及一第二镜面,包括凸透镜或凹透镜达成所需要的折射光路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置换感光单元包括CXD传感器、CMOS传感器、成像用的底片。为达上揭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手段包含一种成正像的单镜片光路模块,至少包含—轴向单镜片,设置于该光路模块内,具有一第一镜面及一第二镜面;一第一折射面及一第二折射面,用以供入射光路第一次折射于第一聚焦点成倒像,再经第二次折射的出射光路于第二聚焦点成正像的镜片设计者;一待扫描对象,默认于一定的焦距范围内,及;一成像感光单元,设置于上述光路模块内,藉由光路路径聚合成像于光学应用端的单元。其中,所述轴向单镜片包括呈X_X轴向者结构。其中,所述轴向单镜头包括;固定包覆于该单镜片外径表面,前端及后端形成一外直径相同,内径大小二致的轴向光圈。其中,所述第一镜面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其中,所述第二镜面是凸透镜或凹透镜。其中,所述光学应用端的成像感光单元包括CXD传感器。其中,所述光学应用端的成像感光单元包括CMOS传感器。其中,所述光学应用端的成像感光单元包括成像用的底片。藉由上述技术,使本技术具有降低成本、简化结构、简化制程、提高生产良率,而达到习用以两面以上多数排列着透镜板复数片重迭的成像镜片于使用时所存在的在镜片设计、开模的步骤中,易造成不必要的多重镜片的开发及量产成本增加,达到低成本结构便利的实用进步性。所未思及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单镜片光路模块最佳实施例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单镜片光路模块另一较佳实施例图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单镜片光路模块另一较佳实施例图示意图二 ;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单镜片光路模块另一较佳实施例图示意图三。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01)现有图成像镜片/头模块(IOla)现有图第一次镜面(IOlb)现有图第二镜面(102a)现有图第三镜面(102b)现有图第四镜面(71)现有图第一镜片(72)现有图第二镜片(Ia)现有图第一次折射面(4a)现有图第二次折射面(500)成正像的单镜片光路模块(50) 一待扫描对象(100) 一轴向单镜片/头(101) 一第一镜面(I)第一次折射面(2)第二次折射面(200)聚焦(102) 一第二镜面(103)出射光路(10)轴向光圈(51)入射光路(103)出射光路(201)成像光感单元具体实施方式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附图I所示的现有技术示意图,在图I所示不难看出,一般现有技术中的成正像镜片模块(501),若要供光感单元(201)成正像聚合的有效影像正光,必需经预设的有效焦距范围内,配置复数个多重镜片(图未示)或至少二个以上镜片(71、72),藉由一待扫描对象(50)反应的入射光路(51),经过第一次镜面(101a)、第一次折射面(Ia)折射进入第一镜片(71)(或称透镜),于穿透第一镜片(71),此时光路必须曝露与第一镜片(71)不同介质的空气进行一次聚焦(200)作用,形成与待扫描物(50)影像成上下左右相反的倒像(实像),再度入射于第二镜片(72)、第三镜面(102a),经第二镜片(72)的第二次折射面(4a),于透过第四镜面(102a)作第二次折射面(102b)折射成出射光(103),聚合于感光单元(201)的感光面上(图未表示)形成与待扫描物(50)影像成上下左右正面的正像(虚像)。由上述聚合应用影像的反应光路路径,同时共经过至少(一 )第一镜片、第二镜片(71) (72)。( 二 )第一镜面(IOla)、第二镜面(IOlb)、第三镜面(102a)、第四镜面(102b)。(三)从入射光路(51)至出射光路(103)的聚焦路径,亦必须于第一镜片及第二镜片(71、72)间的空气(于透镜外的其他介质)聚焦作用,将会影响折射等等的光学效率及质量。请参照附图2,附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单镜片光路模块最佳实例示意图所示,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成正像的单镜头光路模块(500),至少包含若要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镜片光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镜片光路模块为成正像单镜片光路模块; 包含 一轴向单镜头,设置于所述单镜片光路模块内,具有一第一镜面及一第二镜面; 一第一折射面及一第二折射面,用以供入射光路第一次折射于第一聚焦点成倒像,再经第二次折射的出射光路于第二聚焦点成正像; 一待扫描对象,默认于一定的焦距范围内,及; 一成像感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单镜片光路模块内,藉由光路路径聚合成像于光学应用端的单元。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镜片光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单镜片包括呈X_X轴向者结构。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镜片光路模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柏生
申请(专利权)人:神咏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