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3385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11:29
一种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包括:气管线、气动马达、变速箱、离心泵、进口管线、出口管线、牵引、轮式支架、滚筒。其整体为移动拖车结构,轮式支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左端设有牵引,右端设有手摇式滚筒;气动马达设有气管线,气动马达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联接,变速箱的输出轴与离心泵联接,离心泵设有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气动马达、变速箱、离心泵固定在轮式支架的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携带方便,适合生产现场施工作业,实现油、水井作业自动、定量对井筒进行灌液,减少了燃料消耗,节约了作业成本,缩短了占井周期,提高了作业进度,增加原油产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田油、水井作业、试油过程中井筒灌液设备,具体而言是ー种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油、水井作业、试油过程中,井筒灌液是井下作业预防井喷发生的重要手段。目前现场采用的灌液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灌”,井口必须低于灌液池,现场能够满足灌液条件的不足30%,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另ー种是“汽油泵灌液”,泵排量大,容易出现井口溢流,根据井控标准“起钻10-20根就需要灌液一次” ー趟钻起完需要停6-10次,多次启停影响泵的使用寿命,増加了燃油消耗,同时影响作业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设计一种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本技术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气管线、气动马达、变速箱、离心泵、进ロ管线、出口管线、牵引、轮式支架、滚筒。其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为移动拖车结构,轮式支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左端设有牵引,右端设有手摇式滚筒,用于缠绕气管线;气动马达设有气管线,气动马达的输出端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联接,变速箱的输出轴与离心泵联接,离心泵设有进ロ管线和出口管线,气动马达、变速箱、离心泵固定在轮式支架的底板上。气动马达的气管线与作业设备气路自动控制系统结合,离心泵采用无吸水扬程上水,起钻10-20根就自动启泵,定量对井筒进打灌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携帯方便,适合生产现场施工作业,实现油、水井作业自动、定量对井筒进行灌液,減少了燃料消耗,节约了作业成本,缩短了占井周期,提高了作业进度,増加原油产量。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I.气管线,2.气动马达,3、变速箱4.离心泵,5.进ロ管线,6.出口管线,7.牵引,8.轮式支架,9滚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做进ー步阐述本技术由气管线I、气动马达2、变速箱3、离心泵4、进ロ管线5、出口管线6、牵引7、轮式支架8、滚筒9组成。其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为移动拖车结构,长方体框架结构的轮式支架8的左端设有牵引7,右端设有手摇式滚筒9 ;气动马达2设有气管线1,气动马达2的输出端与变速箱3的输入轴联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与离心泵4联接,离心泵4设有进ロ管线5和出口管线6 ,气动马达2、变速箱3、离心泵4固定在轮式支架8的底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包括气管线(I)、气动马达(2)、变速箱(3)、离心泵(4)、进ロ管线(5)、出口管线(6)、牵引(7)、轮式支架(8)、滚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水井作业气动灌液装置为移动拖车结构,轮式支架(8)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左端设有牵引(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金峰李艳贵王辉翟省杰郭守峰王书社王春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