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280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源端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源端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然后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进行无线传输时需要依赖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或者被限制组成虚拟局域网的问题,从而在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时,无需与运营商的移动网络交互,也无需组成虚拟局域网,节省了用户的费用支出,经济便捷,扩大了用户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ー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第三代(3rd Generation,简称为3G)通讯网络的迅猛发展,用户不仅对移动网络的传统语音服务提出了高要求,而且对移动终端的多媒体功能也越来越重视。由于ー个用户拥有的移动终端数目越来越多,用户就会希望一个终端中的音视频数据可以在另外ー个终端中播放显示,而且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可以采取无线传输的方式。在相关技术中,无线传输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通过云服务进行无线传输,具体方法是终端将待播放的音视频数据上传至云端的服务器,需要播放此数据的终端再从云端的服务器下载播放。这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I)増加用户的费用。上传音视频数据势必要使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这会 给用户带来明显的费用支出,对于大视频的传输费用,更是用户的一大负担。(2)实时性很差,影响用户体验,这种实现方式会使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由于网络性能和负载的不均衡,很难做到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实时下载,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第二种方式是,采用DLNA (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方法进行无线传输,DLNA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发起成立、_在解决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消费电器、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限制的共享和增长成为可能,目前成员公司已达280多家。DLNA的具体方法是采用两个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为WIFI)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上述通过云服务进行无线传输的两个缺点,但是,DLNA需要移动终端之间必须有实现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功能的设备,也就是说必须是能够组成一个虚拟局域网的移动终端才可以使用,因此限制了用户的使用范围。针对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进行无线传输时需要依赖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或者被限制组成虚拟局域网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进行无线传输时需要依赖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或者被限制组成虚拟局域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便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ー个方面,提供了ー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源端与目标端基于无线直连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上述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上述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可以包括上述源端将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有损压缩和/或无损压缩之后,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上述目标端传输。上述源端将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有损压缩和/或无损压缩可以包括上述源端将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无损压缩之后,再进行有损压縮。上述有损压缩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ー线性压縮、U率压缩。上述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上述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可以包括上述源端对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上述目标端传输。上述源端对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可以包括上述源端采用实时流传输RTSP协议格式对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ー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数据传输的源端,该装置包括链路建立模块,用于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上述传输模块可以包括压缩单元,用于将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有损压缩和/或无损压缩;第一传输单元,用于在上述压缩单元将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有损压缩和/或无损压缩之后,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上述目标端传输。上述压缩单元可以包括压缩子単元,用于将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无损压缩之后,再进行有损压縮。上述传输模块可以包括混码单元,用于对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第二传输单元,用于在上述混码单元对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之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上述目标端传输。上述混码单元可以包括混码子单元,用于采用实时流传输RTSP协议格式对上述音频数据和/或上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通过本专利技术,源端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然后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进行无线传输时需要依赖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或者被限制组成虚拟局域网的问题,从而在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时,无需与运营商的移动网络交互,也无需组成虚拟局域网,节省了用户的费用支出,经济便捷,扩大了用户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一种具体结构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第二种具体结构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源设备与目标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音视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源设备与目标设备的音视频数据传输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中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音视频数据无线传输时,发送音视频数据的移动设备可以称为源设备(或称为源端),接收音视频数据的移动设备可以称为目标设备(或称为目标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ー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使得源端与目标端可以无需与运营商的移动网络交互,也无需组成虚拟局域网,就可以进行音视频数据的传输。 本实施例提供了ー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移动设备的软件进行具体实现,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步骤S104)步骤S102,源端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 步骤S104,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通过上述方法,源端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然后源端通过上述WIFI直连链路向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进行无线传输时需要依赖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或者被限制组成虚拟局域网的问题,从而在进行数据的无线传输时,无需与运营商的移动网络交互,也无需组成虚拟局域网,节省了用户的费用支出,经济便捷,扩大了用户的使用范围,提高了用户体验。WIFI-Direct标准允许无线网络中的设备无需通过无线路由即可相互连接,该标准允许无线设备以点对点形式互联,因此,源端与目标端基于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后,就可达到无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端与目标端基于无线直连WIFI-Direct标准建立WIFI直连链路; 所述源端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包括 所述源端将所述音频数据和/或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有损压缩和/或无损压缩之后,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目标端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将所述音频数据和/或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有损压缩和/或无损压缩包括 所述源端将所述音频数据和/或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无损压缩之后,再进行有损压缩。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损压缩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线性压缩、u率压缩。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目标端传输音频数据和/或视频数据包括 所述源端对所述音频数据和/或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所述WIFI直连链路向所述目标端传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端对所述音频数据和/或所述视频数据进行混码处理包括 所述源端采用实时流传输RTSP协议格式对所述音频数据和/或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