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187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和沉淀池,反应池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的缺氧段、厌氧段和好氧段,所述缺氧段首端设有用于供入污水的进水管,缺氧段末端与厌氧段首端连通,厌氧段末端与好氧段首端连通,好氧段中下部与沉淀池的中下部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上部设置有滤料层,所述沉淀池上部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污水的出水管,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区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出口与缺氧段首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照缺氧-厌氧-好氧-沉淀的顺序来布设装置,进行脱氮除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 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氮、磷的大量排放,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的是缺氧-厌氧-好氧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系统的菌群主要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聚磷菌组成。在好氧段,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通过生物硝化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段,反硝化细菌将回流带入的硝酸盐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逸入到大气中,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而在好氧段聚磷菌超量吸收磷,并通过剩余污泥的排放将磷除去。中国专利《污水处理装置》(201110183618. 2)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有机物去除率高等优点,但该专利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2.进水和出水易形成短路;3.全池曝气,运行成本较闻;4.曝气头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反应池和沉淀池,反应池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的缺氧段、厌氧段和好氧段,所述缺氧段首端设有用于供入污水的进水管,缺氧段末端与厌氧段首端连通,厌氧段末端与好氧段首端连通,好氧段中下部与沉淀池的中下部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上部设置有滤料层,所述沉淀池上部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污水的出水管,所述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区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和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出口与缺氧段首端连通。为了延长反应时间,加强处理效果,不至于污水较快流过反应区,所述缺氧段、厌氧段和好氧段均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与第二区连通,缺氧段第一区首端与进水管连通,缺氧段第二区末端与厌氧段第一区首端连通,厌氧段第二区末端与好氧段第一区首端连通,好氧段第二区中下部与沉淀池中下部连通。为了使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提高处理效果,所述缺氧段和厌氧段中还设有便于污水处理充分的搅拌装置。为了防止曝气头易堵塞,所述好氧段上部安装有用于充氧搅拌和推流的表曝机。为了提高沉淀池沉淀效率,所述沉淀池底部呈上宽下窄的锥台形,所述锥台形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泵与污泥回流管进口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滤料层为细沙石滤料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按照缺氧-厌氧-好氧-沉淀的顺序来布设设备和装置,把缺氧段位于污水处理首端,同时通过各段首尾相连的方法,增加其污水在各区域内的反应时间,加强污水处理能力,而且仅在好氧段曝气,相对全池曝气,节省成本,表曝机又设置在好氧段上部,避免了鼓风曝气头易堵塞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原理俯视简图;图2是本技术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剖视简图。图中1.缺氧段,11.进水管,2.厌氧段,3.好氧段,31.表曝机,4.沉淀池,41.滤料层,42.出水管,43.污泥排放管,44.污泥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 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I 2所述的本技术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包括反应池和沉淀池4,反应池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的缺氧段I、厌氧段2和好氧段3,缺氧段I、厌氧段2和好氧段3均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与第二区连通,缺氧段I第一区首端与进水管11连通,缺氧段I第二区末端与厌氧段2第一区首端连通,厌氧段2第二区末端与好氧段3第一区首端连通,好氧段3第二区中下部与沉淀池4中下部连通,沉淀池4 中上部设置有细沙石滤料层41,沉淀池4上部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污水的出水管42,沉淀池4底部的污泥区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43和污泥回流管44,污泥回流管44出口与缺氧段I首端连通。缺氧段I和厌氧段2中还设有便于污水处理充分的搅拌装置,通过搅拌可以加强处理效果,好氧段3上部安装有用于充氧搅拌和推流的表曝机31,这样就不会因长久使用而产生鼓风曝气头堵塞的问题,进一步地,为了加强沉淀效率,沉淀池4底部呈上宽下窄的锥台形,锥台形底部设有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泵与污泥回流管44进口连通。本技术按照缺氧-厌氧-好氧-沉淀的顺序来布设装置,把缺氧段I布设在厌氧段2的前面,缺氧段I位于工艺的首端,允许反硝化菌优先获得碳源,加强了系统的脱氮能力,厌氧段2中的聚磷菌厌氧释磷后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段3,其在厌氧条件下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具有“饥饿效应”优势。来自好氧段3的水自沉淀池 4的中下部流入,沉淀池4中上部布设细沙石滤料层41,上部是清水区,细沙石滤料层41每隔半年或一年更换一次;污水处理后沉淀的污泥自沉淀池4底部回流和排出。好氧段3采用表曝机31曝气充氧、搅拌、推流,表曝机31固定在上部支架上,表曝机31安装简便,造价低,操作维护简单,无曝气头堵塞等问题。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和沉淀池(4),所述反应池包括通过隔板分隔成的缺氧段(I)、厌氧段(2)和好氧段(3),所述缺氧段(I)首端设有用于供入污水的进水管(11),缺氧段(I)末端与厌氧段(2)首端连通,厌氧段(2)末端与好氧段(3)首端连通,好氧段(3)中下部与沉淀池(4)的中下部连通,所述沉淀池(4)中上部设置有滤料层(41),所述沉淀池(4)上部设有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污水的出水管(42),所述沉淀池(4)底部的污泥区分别设置有污泥排放管(43)和污泥回流管(44),所述污泥回流管 (44)出口与缺氧段(I)首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脱氮除磷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段(I)、厌氧段(2)和好氧段(3)均通过隔板分隔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与第二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玉山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