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振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5126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系统振动给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振给料装置,包括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和电振头;电振头设置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中,还包括:卸灰腔体、卸灰阀;卸灰腔体设置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的下方,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底部连通;卸灰腔体的底部开设有排灰口,卸灰阀设置于排灰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大了积灰容积、有效延长了电振给料装置的使用周期、清灰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清灰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并且通过对电缆增加保护措施和改变冷却效果方式,使本装置的故障率明显降低,无论降低职工劳动量,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都得到明显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真空系统振动给料
,特别涉及ー种电振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炼钢总厂二分厂真空エ艺品种钢增产,合金料加入量增多,导致大电振(电振给料装置)内腔粉尘也大量増加,使用周期已经从往年的23天左右缩减到去年15天左右。清灰周期的缩短,也导致真空生产时间減少,阻碍了产量提升。其ニ,历史上大电振电振头经常因为电气或机械原因出现生产中停止运行而被迫停产,造成A、B类设备故障(A类故障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停炉而影响转炉、铸机生产时间者出类故障设备故障未造成作业线生产中断者)。 现有技术中,电振给料装置的振动给料密封容器是圆柱体状结构,两端开有检修人孔,上端进料、下端出料,密闭空间内安装有卸料给料器结构。在实际工作中,现有的电振给料装置存在下述问题I.电振头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底部间隙小,当电振给料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积灰堆积,如果积灰漫过电振头,将影响电振的加料速度甚至直接造成电振头破坏,随时会终止生产。2.随着硅钢产量増加,大电振密封腔内的灰料堆积速度不断加快,当积灰漫过电振头下端时,电振头工作时必须在灰尘中内来回抖动,这样很容易破坏电振头的机械性能。所以,根据生产后积灰情況,不得不逐步缩短大电振的清灰周期。然而缩短大电振的清灰周期就意味着检修时间的增加,这与不断増加硅钢等品种钢产量是相违背的。3.清灰人员清灰吋,是打开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两端的检修人孔,然后将灰尘扒出来,再用铁锹将灰撮到塑料袋里,运到地面,劳动强度大。4.由于电振给料装置和真空室相通,真空室内的高温钢水在处理过程中溶器内部温度高,会加快对电缆线的老化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电振给料装置,它具有在振动给料密封容器的底部增加ー个卸灰腔体,通过卸灰阀控制卸灰腔体内积灰的排放,从而增大积灰的容积,有效延长电振给料装置的使用周期、清灰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清灰人员在清灰时,只需直接将灰扒至卸灰腔体,打开卸灰阀,积灰就可直接排出,降低了清灰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ー种电振给料装置,包括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和电振头;所述电振头设置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中,还包括卸灰腔体、卸灰阀;所述卸灰腔体设置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的下方,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底部连通;卸灰腔体的底部开设有排灰ロ,所述卸灰阀设置于所述排灰ロ处。对上述基础结构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卸灰腔体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底部所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电振头的正下方。对上述方案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接灰槽;所述接灰槽放置于所述卸灰阀的正下方。对上述方案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ー端与压缩空气连接,另一端与电振头连接。对上述方案做出进ー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却风管为金属软管。对上述方案进行更进ー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振头按照使电振头的连接电缆朝上的方向安装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中;所述连接电缆设置于橡胶保护管中,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中其余部位的电缆固定于与电振头连接的电振斗的支架上。更加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卸灰阀为气动密封卸灰阀。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在振动给料密封容器的底部増加一个卸灰腔体,通过卸灰阀控制卸灰腔体内积灰的排放,从而增大积灰的容积,有效延长电振给料装置的使用周期、清灰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清灰人员在清灰吋,只需直接将灰扒至卸灰腔体,打开卸灰阀,积灰就可直接排出,降低了清灰人员的劳动强度。2.在卸灰阀的下方设置接灰槽,进行接灰,再用电葫芦将接灰槽吊走,能够使施工环境保持清洁。3.选用金属软管取代胶管作为冷却风管,使得连接头安装方便、密封更严,并利用压缩空气取代动カ送风冷却模式,气流可以随意调整或关闭,冷却效果更好,能够对电振给料装置的电缆进行有效保护,并且对电振头进行有效降温。4.改变电振头的安装方向,使得电振头的连接电缆朝上安装,在电缆线上加装橡胶保护管,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内的电缆线捆扎固定好,使其完全避开积灰,也不容易被清灰人员当做废物破坏掉。5.采用气动密封卸灰阀,可以在エ艺停机等生产间隙时间方便开启,将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内的大部分积灰排出。本技术通过在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下方增设卸灰腔体,从而增大积灰的容积;通过卸灰阀控制卸灰腔体内积灰的排放,有效延长电振给料装置的使用周期、清灰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降低了清灰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并且通过对电振给料装置的电缆增加保护措施和改变冷却效果方式,使电振给料装置的故障率明显降低,无论降低职エ劳动量,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都得到明显提升。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电振给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进料管,2-振动给料密封容器,3-电振头,4-电振斗,5-积灰,6_出料管,7_卸灰腔体,8-法兰,9-气缸,10-活塞杆,11-当气动密封卸灰阀开启时由卸灰腔体落下的积灰,12-接灰槽,13-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为进ー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电振给料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对现有的电振给料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利用年度检修的机会进行的,对1#真空和2#真空的电振给料装置均实施了改造如图I、图2所示,电振给料装置,包括有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电振头3、电振斗4等。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的两端开有检修人孔,上端设置有进料管I、下端设置有出料管6。由于电振头3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的底部间距小,故容易造成因积灰5导致电振头故障、清灰频繁的问题。为此,采取的改造措施为,在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的底部加设ー个积灰的容积区域增设了卸灰腔体7,将卸灰腔体7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的底部连通,排灰ロ位于卸灰腔体7的底部,在此处设置卸灰阀,通过卸灰阀来控制排灰ロ的开、闭动作,从而控制卸灰腔体7内积灰何时排出。 通过上述改造,増大了积灰的存储区域,故使得清灰周期、生产周期得以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清灰人员在执行清灰操作时,只需要打开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上的检修人孔,直接将灰扒至排灰管道,打开卸灰阀,就能排出积灰,进ー步降低了劳动强度。对于卸灰腔体7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2底部连通的位置,也就是积灰进入卸灰腔体7的入口处,设置在电振头3的下部是最为理想,因为它可以直接将位于电振头3下方的积灰自动落入卸灰腔体7内,不至于将电振头3密闭,出现设备损坏。对于卸灰阀,优选的,采用气动密封卸灰阀。本实施例中采用气缸9、换向阀、法兰8、底盖13来组件卸灰阀,实现对卸灰腔体7底部排灰ロ开、闭的控制。为保证密封效果,采用开有燕尾槽的法兰,用硅胶条进行密封。法兰8包括成对的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第一法兰设置在卸灰腔体7底部的排灰ロ处,第二法兰设置在底盖13上,通过第一法兰与第二法兰的配合,实现底盖13对排灰ロ的开通、关闭。气缸9可以固定安装在卸灰腔体7的外壁上,或根据现场环境固定设置。换向阀与气缸9连接,通过换向阀来控制气缸9进气出气;活塞杆10的一端与气缸9连接,另一端与底盖13连接,在气缸9作用下带动底盖13上的第二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电振给料装置,包括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和电振头;所述电振头设置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卸灰腔体、卸灰阀; 所述卸灰腔体设置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的下方,与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底部连通; 卸灰腔体的底部开设有排灰ロ,所述卸灰阀设置于所述排灰ロ处。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振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灰腔体与所述振动给料密封容器底部所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电振头的正下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振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灰槽;所述接灰槽放置于所述卸灰阀的正下方。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振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风管;所述冷却风管一端与压缩空气连接,另一端与电振头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振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管为金属软管。6.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振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涛蔡颖扈志华杨卫中刘成超彭林张洪钢徐良富石和乾沈桂芬庞建飞万立新李胜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