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中通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780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中通天线,包括两个相同的方形超材料平板及设置在两个超材料平板之间的馈源,两个超材料平板的上边缘固定连接,馈源等效点在两个超材料平板上的投影与两个超材料平板的表面中心点重合,每一超材料平板包括核心层,核心层包括一个核心层片层或多个相同的核心层片层,每一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通过精确设计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使得由馈源发出的电磁波经超材料平板后能以平面波的形式出射,或者是从卫星上发来的垂直入射的平面波经超材料平板后能够在馈源处汇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中通天线,由两个片状的超材料平板组合代替传统的抛物面天线,制造加工容易,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中通天线
技术介绍
动中通是“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的简称。通过动中通系统,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的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等平台,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可满足各种军民用应急通信和移动条件下的多媒体通信的需要。动中通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各种车辆、轮船等移动载体在运动中通过地球同步卫星,实时不断地传递语音、数据、高清晰的动态视频图像、传真等多媒体信息的难关,是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是当前卫星通信领域需求旺盛、发展迅速的应用领域,在军民两个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作为动中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中通天线负责通信信号的接收和/或发送,传统的动中通天线一般采用抛物面天线。但是由于抛物面天线的反射面的曲面加工难度大,精度要求也高,因此,制造麻烦,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动中通天线加工不易、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加工简单、制造成本低的动中通天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中通天线,所述动中通天线包括两个相同的方形超材料平板及设置在两个超材料平板之间的馈源,所述两个超材料平板的上边缘固定连接,馈源等效点在两个超材料平板上的投影与两个超材料平板的表面中心点重合,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下,所述馈源的开口始终正对更靠近通信卫星的那个超材料平板,所述两个超材料平板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分布规律,每一超材料平板包括核心层,所述核心层包括一个核心层片层或多个相同的核心层片层,每一个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任一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中通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中通天线包括两个相同的方形超材料平板及设置在两个超材料平板之间的馈源,所述两个超材料平板的上边缘固定连接,馈源等效点在两个超材料平板上的投影与两个超材料平板的表面中心点重合,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下,所述馈源的开口始终正对更靠近通信卫星的那个超材料平板,所述两个超材料平板具有相同的折射率分布规律,每一超材料平板包括核心层,所述核心层包括一个核心层片层或多个相同的核心层片层,每一个核心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一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材上的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任一核心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中通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包括片状的第一前基板及第一后基板,所述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夹设在第一前基板与第一后基板之间,所述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为0. 21-2. 5mm,其中,第一前基板的厚度为0.第一后基板的厚度为0. I-I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0. 01-0. 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中通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层片层的厚度为0.543mm,其中,第一前基板及第一后基板的厚度均为0. 254mm,多个第一人造微结构的厚度为 0.035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中通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超材料平板还包括设置在核心层两侧表面的阻抗匹配层,所述阻抗匹配层包括一个阻抗匹配层片层或多个厚度相同的阻抗匹配层片层,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二基材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材上的多个第二人造微结构,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抗匹配层片层的折射率分布满足如下公式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动中通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一超材料平板还包括设置在核心层两侧表面的阻抗匹配层,所述阻抗匹配层包括一个阻抗匹配层片层或多个厚度相同的阻抗匹配层片层,所述阻抗匹配层片层包括片状的第二基材以及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鹏季春霖李星昆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