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建康专利>正文

蟑螂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4317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13 0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一中心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诱捕室,所述诱捕室内蟑螂爬行通道上设有第一陷井踏板以及第二陷井踏板,所述第一陷井踏板以及第二陷井踏板下方为诱捕饵料室,所述诱捕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相连通。该捕捉器在一个与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诱捕室上设置陷阱踏板,使蟑螂在各饵料室中饵料的诱惑下进入该诱捕室内,踏上陷井踏板从而掉入到诱捕饵料室中而无法离开只能向上移动进入到禁锢室,从而实现诱捕蟑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昆虫捕捉器,尤其涉及一种蟑螂捕捉器
技术介绍
蟑螂是ー种古老的昆虫,它繁殖迅速,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细菌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蟑螂经常出没于饭店、超市、家庭厨房等地方,使人们感到厌恶,并给人们的 健康带来威胁。消灭蟑螂常常采用喷洒药物或诱捕的方法。对于喷洒药物这种化学灭蟑方法,一方面,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使蟑螂的耐药性增强,另ー方面,采用毒性灭蟑药物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自身带来伤害。对于物理式诱捕灭蟑的方法,常见的有粘胶板等,即在平板上涂覆ー层粘胶。然而,这种构造的捕捉器,即使有许多蟑螂被粘在粘胶上,如果蟑螂不停地活动,那么它们中的大多中仍然可能会逃脱。实验表明,粘胶捕捉器的捕获率在10%左右,根据粘胶的种类和温度的差异有所区別。也就是说,最終被粘胶捕捉器捕获的仅仅是最初被捕获的蟑螂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满足家庭厨房、医院等对卫生要求较高场所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蟑螂捕捉器,该捕捉器在ー个与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诱捕室上设置陷阱踏板,使蟑螂在各饵料室中饵料的诱惑下进入该诱捕室内,踏上陷井踏板从而掉入到诱捕饵料室中而无法离开只能向上移动进入到禁锢室,从而实现诱捕蟑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一中心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至少ー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诱捕室,所述诱捕室内蟑螂爬行通道上设有第一陷井踏板以及第ニ陷井踏板,所述第一陷井踏板以及第ニ陷井踏板下方为诱捕饵料室,所述诱捕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相连通。进ー步优选地,所述中心饵料室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诱捕室。进ー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陷井踏板和/或第二陷井踏板上设有用于扩散所述诱捕饵料室内饵料气味的通孔。进ー步优选地,所述蟑螂捕捉器还包括至少ー个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禁锢室,所述禁锢室上设有仅容蟑螂从所述中心饵料室单向进入到所述禁锢室的单向门。 进ー步优选地,所述禁锢室叠置于所述诱捕室上。进ー步优选地,所述诱捕室两侧设有辅助饵料室,所述辅助饵料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辅助饵料气孔。进ー步优选地,所述中心饵料室内插设有一可灌注热水的加热筒。进ー步优选地,所述加热筒的底端设有ー用于诱捕蟑螂的暗光圏。相对于现有的蟑螂捕捉器,本专利具有下列优势I、本专利在ー个与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诱捕室内蟑螂的必经通道上设置第一陷井踏板以及第ニ陷井踏板,两个陷井踏板下方为诱捕饵料室,这样蟑螂会在中心饵料室以及诱捕饵料室的双重吸引下进入到诱捕室,在踏上第一陷井踏板或者第二陷井踏板上时,蟑螂会掉入到陷井踏板下方的诱捕饵料室中,由于陷井踏板只能从上方向下方转动,而不能从下方向上推开,因此蟑螂在诱捕饵料室中只能进入到中心饵料室,然后向上通过单向门进入到禁锢室中从而完成整个捕获过程。2、本专利在诱捕室上叠置了一同样设有单向门的禁锢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除蟑螂尸体时,可以仅将禁锢室取下进行清理,由于禁锢室拆卸方便,因此清理蟑螂尸体时并不需要拆卸整个蟑螂捕捉器;3、本专利诱捕室周边设有辅助饵料室,辅助饵料室上朝向外界的侧壁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辅助饵料气孔,这样使气味辐射的范围更广,能够适用于较大的空间;4、本专利还包括一暗光圈,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本专利在黑暗环境中可以通过暗光和饵料的共同作用诱捕蟑螂。 附图说明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I是本专利蟑螂捕捉器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蟑螂捕捉器的爆炸图;图3是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附图符号说明100-蟑螂捕捉器,110-中心馆料室,120-诱捕室,121-第一陷井门, 122-第二陷井门130-禁锢室,131-禁锢盒,132-禁锢顶盖,133-单向门,140-辅助饵料室, 141-辅助饵料气孔,150-诱捕饵料室,161-外壳,162-内芯,163-顶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作进ー步详细说明。请參考图I至图3,图I是本专利蟑螂捕捉器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蟑螂捕捉器的爆炸图,图3是沿图I中A-A线的剖视图。本专利提供了一种蟑螂捕捉器100,包括一中心饵料室110,与中心饵料室110连通的两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中心饵料室110的诱捕室120,诱捕室120内蟑螂爬行通道上设有第一陷井踏板121以及第ニ陷井踏板122,第一陷井踏板121以及第二陷井踏板122下方为诱捕饵料室150,诱捕饵料室150与中心饵料室110相连通。第一陷井踏板121和/或第二陷井踏板122上设有用于扩散诱捕饵料室150内饵料气味的通孔。如图3所示,中心饵料室110通过其上的气孔与诱捕室120下方的诱捕饵料室150连通,中心饵料室110上的气孔请參见图2所示内芯162的下面。蟑螂在中心饵料室110以及诱捕饵料室150的双重吸引下进入到诱捕室120,在踏上第一陷井踏板121或者第二陷井踏板122上时,蟑螂会掉入到陷井踏板下方的诱捕饵料室150中,由于陷井踏板只能从上方向下方转动,而不能从下方向上推开,因此蟑螂在诱捕饵料室150中只能进入到中心饵料室110,然后向上通过单向门133进入到禁锢室130中,从而完成整个捕获过程。再请參考图I和图2,在本专利蟑螂捕捉器的该较佳实施例中,中心饵料室110两侧对称设置两个诱捕室120。当然,在本专利所掲示的精神下,也可以设置多个诱捕室120。但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和诱捕效率,两个诱捕室120已可以满足大多数场所诱捕蟑螂的需要。诱捕室120的下方设置有诱捕饵料室150,诱捕饵料室150上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通孔。饵料的气味可以通过该诱捕饵料室150上的通孔放散到空气中,这样使气味辐射的范围更广。再请參考图2,诱捕室120的两侧设有辅助饵料室140,辅助饵料室140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辅助饵料气孔141。同样,这使气味辐射的范围更广,能够适用于较大的空间。再请參考图3,蟑螂捕捉器100还包括至少ー个与中心饵料室110连通的禁锢室130,禁锢室130上设有仅容蟑螂从中心饵料室110单向进入到禁锢室130的单向门133。优选的,禁锢室130叠置于诱捕室120上。禁锢室130包括一禁锢盒131和一^^扣在该禁锢盒131上的禁锢顶盖132,禁锢室130上设有ー开ロ,单向门133遮挡住该开ロ,使蟑螂只能进入该禁锢室130却不能从中逃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除蟑螂尸体时,可以仅将禁锢室130取下进行清理,由于禁锢室130拆卸方便,故清理蟑螂尸体时并不需要拆卸整个蟑螂捕捉器。单向门133的长度小于单向门所在的开ロ的顶部到底部之间的高度,单向门可以沿一固接在开ロ顶部的轴旋转。当蟑螂从禁锢室130外面推动单向门133时,单向门133即可在蟑螂的推动下打开;反之,当蟑螂想从禁锢室130内向外推动单向门133吋,单向门133的下边抵在开ロ的底部,单向门133无法打开,从而阻止蟑螂从本专利蟑螂捕捉器中逃出。以上描述的仅为本专利中单向门的ー种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的单向门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的手段实现。进ー步地,中心饵料室110内插设有一可灌注热水的加热筒。优选的,内芯162插设在外壳161中,该内芯162的一端与外壳161密合。外壳1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15 CN 201120294296.41.一种蟑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心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诱捕室,所述诱捕室内蟑螂爬行通道上设有第ー陷井踏板以及第ニ陷井踏板,所述第一陷井踏板以及第ニ陷井踏板下方为诱捕饵料室,所述诱捕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蟑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饵料室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诱捕室。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蟑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陷井踏板和/或第二陷井踏板上设有用于扩散所述诱捕饵料室内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顾建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