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建康专利>正文

蟑螂捕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588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一中心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诱捕室,所述诱捕室上设有一仅容蟑螂从所述诱捕室外单向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第一单向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个与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诱捕室设置仅能朝向该诱捕室内打开的单向门,使蟑螂在饵料的诱惑下进入该收集室内,由于该单向门不能朝向该收集室外打开,进而可能将蟑螂关闭在收集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昆虫捕捉器,尤其涉及一种蟑螂捕捉器
技术介绍
蟑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繁殖迅速,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细菌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蟑螂经常出没于饭店、超市、家庭厨房等地方,使人们感到厌恶,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消灭蟑螂常常采用喷洒药物或诱捕的方法。对于喷洒药物这种化学灭蟑方法,一方面,长期使用化学药物使蟑螂的耐药性增强,另一方面,采用毒性灭蟑药物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类自身带来伤害。对于物理式诱捕灭蟑的方法,常见的有粘胶板等,即在平板上涂覆一层粘胶。然而,这种构造的捕捉器,即使有许多蟑螂被粘在粘胶上,如果蟑螂不停地活动,那么它们中的大多中仍然可能会逃脱。实验表明,粘胶捕捉器的捕获率在10%左右,根据粘胶的种类和温度的差异有所区别。也就是说,最终被粘胶捕捉器捕获的仅仅是最初被捕获的蟑螂中的一小部分,不能满足家庭厨房、医院等对卫生要求较高场所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蟑螂捕捉器,该捕捉器在一个与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诱捕室上设置仅能朝向该诱捕室内打开的单向门,使蟑螂在中心饵料室内中饵料的诱惑下进入该诱捕室内,由于该单向门不能朝向诱捕室外打开,从而实现诱捕蟑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蟑螂捕捉器,包括一中心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诱捕室,所述诱捕室上设有一仅容蟑螂从所述诱捕室外单向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第一单向门。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所述中心饵料室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所述诱捕室。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述诱捕室的第一单向门下方设置有诱捕饵料室,所述诱捕饵料室上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通孔。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所述蟑螂捕捉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禁锢室,所述禁锢室上设有仅容蟑螂从所述中心饵料室单向进入到所述禁锢室的第二单向门。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所述禁锢室叠置于所述诱捕室上。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所述诱捕室两侧设有辅助饵料室,所述辅助饵料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辅助饵料气孔。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所述中心饵料室内插设有一可灌注热水的加热筒。上述蟑螂捕捉器,优选的,所述加热筒的底端设有一用于诱捕蟑螂的暗光圈。相对于现有的蟑螂捕捉器,本专利具有下列优势1、本专利在一个与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诱捕室设置仅能朝向该诱捕室内打开的单3向门,使蟑螂在饵料的诱惑下进入该收集室内,由于该单向门不能朝向该收集室外打开,进而可能将蟑螂关闭在收集室内;2、本专利在诱捕室上叠置了一同样设有单向门的禁锢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除蟑螂尸体时,可以仅将禁锢室取下进行清理,由于禁锢室拆卸方便,因此清理蟑螂尸体时并不需要拆卸整个蟑螂捕捉器;3、本专利诱捕室周边设有辅助饵料室,辅助饵料室上朝向外界的侧壁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辅助饵料气孔,这样使气味辐射的范围更广,能够适用于较大的空间;4、本专利还包括一暗光圈,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本专利在黑暗环境中可以通过暗光和饵料的共同作用诱捕蟑螂。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是本专利蟑螂捕捉器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蟑螂捕捉器的爆炸图;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一种单向门结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00-蟑螂捕捉器,110-中心饵料室,120-诱捕室, 121-第一单向门,130-禁锢室, 131-禁锢盒,132-禁锢顶盖,133-第二单向门,140-辅助饵料室,141-辅助饵料气孔,150-诱捕饵料室,161-外壳, 162-内芯,163-顶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是本专利蟑螂捕捉器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 1所示蟑螂捕捉器的爆炸图,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本专利提供了一种蟑螂捕捉器100,包括一中心饵料室110,与中心饵料室110连通的至少一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中心饵料室110的诱捕室120,诱捕室120上设有一仅容蟑螂从诱捕室120外单向进入到中心饵料室110的第一单向门121。如图3所示,中心饵料室110通过其上的气孔与诱捕室120 连通,中心饵料室110上的气孔请参见图2所示内芯162的下面。通过第一单向门121可以进入诱捕室120,由于第一单向门121仅能朝向诱捕室120内打开,因此,蟑螂在饵料的诱惑下进入该诱捕室120后无法从诱捕室120内打开第一单向门121,蟑螂被关闭在诱捕室 120 内。再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专利蟑螂捕捉器的该较佳实施例中,中心饵料室110两侧对称设置两个诱捕室120。当然,在本专利所揭示的精神下,也可以设置多个诱捕室120。 但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和诱捕效率,两个诱捕室120已可以满足大多数场所诱捕蟑螂的需要。诱捕室120的第一单向门121下方设置有诱捕饵料室150,诱捕饵料室150上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通孔。诱捕饵料室150的一部分伸出蟑螂捕捉器100外,饵料的气味可以通过该诱捕饵料室150上的通孔放散到空气中,这样使气味辐射的范围更广。再请参考图2,诱捕室120的两侧设有辅助饵料室140,辅助饵料室140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扩散饵料气味的辅助饵料气孔141。同样,这使气味辐射的范围更广,能够适用于较大的空间。再请参考图3,蟑螂捕捉器100还包括至少一个与中心饵料室110连通的禁锢室 130,禁锢室130上设有仅容蟑螂从中心饵料室110单向进入到禁锢室130的第二单向门 133。优选的,禁锢室130叠置于诱捕室120上。禁锢室130包括一禁锢盒131和一卡扣在该禁锢盒131上的禁锢顶盖132,禁锢室130上设有一开口,第二单向门133遮挡住该开口, 使蟑螂只能进入该禁锢室130却不能从中逃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除蟑螂尸体时, 可以仅将禁锢室130取下进行清理,由于禁锢室130拆卸方便,故清理蟑螂尸体时并不需要拆卸整个蟑螂捕捉器。第一单向门121和第二单向门133可以采用同样的结构。请参考图4,图4所示为一种单向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单向门的长度小于该单向门所在的开口的顶部到底部之间的高度,单向门可以沿一固接在开口顶部的轴旋转。当蟑螂沿箭头所示方向运动,单向门即可在蟑螂的推动下打开;反之,当蟑螂沿箭头所示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单向门的下边抵在开口的底部,单向门无法打开,从而阻止蟑螂从本专利收集式蟑螂捕捉器中逃出。图4 所示仅为本专利中单向门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的单向门也可以采用其他公知的手段实现。进一步地,中心饵料室110内插设有一可灌注热水的加热筒。优选的,内芯162插设在外壳161中,该内芯162的一端与外壳161密合。外壳161优选采用空心圆柱体,内芯 162与该外壳161密合的一端也采用圆柱体。内芯162的中央为空心,同时,还可以在内芯 162上配置一顶帽163,即在内芯162中形成一封闭空间。将热水倒入该封闭空间,热水发散的热量可以进一步吸引蟑螂,尤其在秋末冬初等气温低于20°C时,在内芯162中倒入热水对蟑螂的诱捕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地,加热筒的底端设有一用于诱捕蟑螂的暗光圈(图中未视出)。暗光圈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本专利在黑暗环境中可以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蟑螂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心饵料室,与所述中心饵料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用于诱捕蟑螂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诱捕室,所述诱捕室上设有一仅容蟑螂从所述诱捕室外单向进入到所述中心饵料室的第一单向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顾建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